第49b版:D5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寻求转型升级 补强产业链条

英林:提升城镇能级 “产城人”融合发展大步向前

本报记者 苏明明 董严军

今年初以来,英林镇党委、政府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紧紧围绕晋江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以“提升镇区集聚水平、增强园区发展动能”为目标,全力以赴推城建,众志成城战疫情,千方百计稳经济,齐心协力保民生,“产城人”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晋江经济开发区(英林园)内热火朝天,捷报频传,一批重点项目或开工建设,或投产运营,吹响了不断前进的号角;一家家龙头企业积极应对挑战,“老树发新芽”,寻求转型升级之路,激发新的发展活力;旧村改造强势开局,120多名镇村干部,“5+2”“白+黑”奋战征迁一线,仅用32天就完成全部民房签约,用行动缔造了“英林速度”;“四中心”项目全面铺开,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民生短板,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今年1—7月,英林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9.5亿元,比增12.7%;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比增87.2%;预计财政收入2.33亿元,比增13.9%。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服装外贸需求大幅缩水的大背景下,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的英林镇是如何取得这份亮眼成绩的呢?

01

“在政府的引导下,今年年初,我们早早地将目光投向恢复迅速、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晋江市七彩狐泳装集团董事长洪建库表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国内泳装市场越来越火了,“国内市场每年有10%至20%的需求增长。”

洪建库表示,往年七彩狐约95%的泳装产品出口海外,仅5%销往国内,“今年国内的订单占比增长到了30%。”此外,为了跟上国内市场最新消费需求,七彩狐从面料着手,不断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展厅内凉感、抗菌、防臭、防晒、保暖等面料令人目不暇接。“今年,我们还争取到彪马订单,合作品牌优化升级。”

与此同时,七彩狐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不断开发瑜伽服、健身服、跑步裤等弹力运动系列的新产品。

依托企业战略定位的转变,七彩狐上半年产值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而七彩狐只是英林泳装企业积极应对巨大挑战、寻求转型升级的代表之一。

英林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洪金中介绍,针对泳装产业销售渠道大头在外的潜在风险,作为国内重要的泳装生产基地,英林镇在巩固原有外销渠道市场的基础上,着重考虑推动品牌赋能升级,促成晋江市泳装产业协会与国内品牌签订战略合作,成功推动号手等泳装企业成功与安踏、李宁、361°、卡尔美、小黄鸭等品牌合作,进一步打通国际市场通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泳装内销产值预计近30亿元。

强链补链为产业筑基赋能。今年5月20日,工程车阵阵鸣笛声中,劲派高端功能性面料生产项目在晋江经济开发区(英林园)正式开工。

作为晋江市纺织服装产业链重要的强链补链项目,该项目投资5亿元,生产项目规划用地约9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办公楼、研发大楼、宿舍楼、仓库等配套主体。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等前期工程,预计2024年完成工程施工,2026年全面投用。

劲派经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春节介绍,公司计划从德国引进300台套经编、纬编针织面料设备,达产后将实现年增产1万吨高端经编、纬编功能性面料。新项目投产后,公司的产能将翻倍。

“目前来说,在晋江乃至全国,做高端功能性面料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我们看中的是市场机会与发展潜力。”洪春节表示,公司目前处于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对产品产能、智能创新、品牌创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劲派高端功能性面料生产项目将研发、生产和销售融为一体,以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工艺形成核心竞争力,助力晋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面料国际品牌。

洪金中介绍,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英林镇为中心的晋江纺织服装产业领域,有上游的面料、辅料环节,也有中游的机械、设计环节,更有下游的成衣、销售环节,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镇区改造更新 提升城镇颜值

02

“这往后的日子啊,是越来越好了。”在英林镇镇区更新改造指挥部,老洪呷了一口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茶,舌底的甘甜凝聚,蔓延到心里。

是什么事,让老洪“美”成这样?原来,老洪所在的英林村正进行旧村改造,再有两三年,这里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低矮破旧的房子被成片的高楼大厦取代,出行难、“脏乱差”等得到彻底改变。

“我家房子的房龄也有五六十年,跟我一样是个‘老人’了。住了几十年的石头房,我们一家都盼着住上宽敞的楼房。”今年60多岁的老洪说。

在英林村,大部分村民跟老洪一样,住宅房龄很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低矮、破旧、危房为主,而建设之初亦没有规划,哪儿有空地就建哪儿,杂乱无序。村道狭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有的地方,双向行驶的摩托车交会时都得相互避让才能通过。”老洪说,村民早就盼着改造,换个新环境。

英林村民急切期盼改造的背后还有另一个原因,“如果再不改造,英林就要大大落后了。”英林村老支书洪于枫说,早年英林以纺织、服装加工、服装辅料为主的企业有200多家,“劲霸”“柒牌”等享有盛名的服装品牌诞生于此,称得上是个服装专业村,也是晋江市最早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村之一。依托产业的发展,英林镇区一度成为晋南辅城的重要商贸中心,繁荣程度不逊于当时的晋江中心市区。

旧村改造,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根据英林镇党委、政府整体规划布局,今年3月5日,晋江市英林镇镇区更新改造项目指挥部挂牌成立,全力推进英林旧村改造(一期)项目。

“没有改造就没有出路,改造是为咱老百姓谋福利。破厝换新房,当然高兴了。”老洪第一时间签订了征迁协议,“我甚至都计划好了,通过这次改造,我家可以换三套房子,一套小的老两口自己住,一套大的给儿子一家住,还有一套就租出去。”

安置地选在哪、哪些风俗要保留……让村民们惊喜的是,此次旧村改造不是一拆了之,而是让村民们真正参与其中,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推进英林旧村改造工作,工作人员深入村民家中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意见建议融入出让方案制定、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中。“小区如何规划和配套,小区的户型和大小,在签订协议前就出炉了,看到数据、看到图形,我们也能心中有底。”

为提高群众获得感,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地块实际情况和风土人情,对拟出让地块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设定,其中规划商住区60余亩、安置区70余亩、民俗区30亩左右,同时在普尼堂周边保留一部分旧建筑,占地7亩,将修旧如旧,今后作为英林的血脉记忆。

仅用了32天,该项目建设区域民房就完成100%签约。“等两年房子建好后,我们就能住新房子了,不再是旧屋、古厝了。”对今后生活,老洪满怀期待。

补齐民生短板 回应群众期盼

03

经济是基础,民生是根本。英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秉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期盼。镇区更新改造“四中心”项目的构想就是最好的证明。

“四中心”即新建英林中心小学、英林中心幼儿园、英林中心卫生院和养老中心。通过“四中心”建设,补齐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领域短板,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月11日,“四中心”的首个项目——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超3亿元,由劲霸男装有限公司全资捐建。

英林中心小学校长洪荣华介绍,英林中心小学创办于1930年,至今已有92年的办学历史。而迁建这个念头,这所学校已经“想”了十几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发展空间狭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学校发展受到限制。”英林中心小学校长洪荣华说,学校目前占地面积8128平方米,却有28个班级、1400多名学生。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小学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4.5平方米,英林中心小学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事实上,20多年来,英林中心小学一直面临着学位紧缺的压力。洪荣华介绍,早前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是镇区(英林村)户籍适龄儿童,以及在镇区购房、经商、打工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这么多年来都是超负荷状态。”洪荣华说,后来,随着教育部门严格控制班级规模,以及2020年马山村、陈山村纳入学校招生服务范围,更加剧了这种压力。

2007年,英林中心小学后座双层教室与教师宿舍拆除重建为六层综合大楼。然而,这对于问题的解决只是杯水车薪,“学校周边是密集的居民住宅,扩建已再无可能。”洪荣华说,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学校整体搬迁。

如今,全校师生、家长们正翘首以盼新校区建成投用的那一天。据悉,新校区占地面积358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941平方米,差不多是旧校区的4倍大。主体建筑包括综合楼、教学楼、图书楼、体育馆等,按48个班、在校生2000人的规模进行规划设计。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英林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英林中心小学与晋江市实验小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英林中心小学纳入晋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统一管理。自签约以来,两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梯队培养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深层次互动交流。

晋江市实验小学校长傅彩虹介绍,两所学校将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开展集团化办学合作,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将英林中心小学孵化成比肩市直优质学校的名校,让英林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与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

喜讯接二连三,“四中心”的其他民生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英林中心幼儿园迁建项目已初步确定选址,养老中心项目确定选址并提交设计方案,英林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获批。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