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春 陈巧玲 通讯员 孙文乐
砥砺奋进,开拓进取。
2003年11月,晋江市设立新塘街道,从原罗山镇中析出,管辖后库、沙塘、后洋等11个建制村和晋江市良种繁殖场。2004年,各建制村改为社区。2020年以来,晋江市先后批准成立新塘街道晋良社区、晋新社区。
在“晋江经验”引领下,新塘街道以新在朝气、新在变革、新在未来的坚定步伐,走出了一条经济兴、城镇靓、民生安、乡村富、文旅“特”的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新塘街道企业数量从2003年的381家增长到2022年的2729家,规上企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8.28亿元,总人口数量从2004年初的33327人增长到2022年3月的79853人,财政总收入从2007年的0.78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41亿元,街道综合实力不断跃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园落地,梧林传统村落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环绕周边……多重优势叠加的新塘,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提出了“三区两带一中心”的发展布局和建设“福建‘芯’小镇 环湾后花园”的城镇发展目标定位。
一条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芯”小镇发展之路,在新塘街道铺排开来。
经济兴 踔厉奋发启新程
在街道设立之初,新塘街道规上企业有21家、外资企业59家,产业涉及食品、服装、家具、印刷、塑料等领域,产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不高。
以心无旁骛坚守实业为“本分”,新塘街道的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卡尔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智能工厂中心、3D试衣间、自动吊挂线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折射着该企业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作为“晋江经验”的践行者和受益者,从接外贸订单起家,到为卡尔美品牌代工,再到陆续收购卡尔美在中国、亚洲、全球的品牌所有权,卡尔美体育走出了一条从代工企业向品牌建设者的逆袭之路。
不止以卡尔美为代表的服装产业实现大跃升,福兴路百亿级汽车销售产业带逐步形成,集成电路产业园落地见效,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以梧林传统村落为核心的文旅经济方兴未艾,无不撑起新塘经济兴盛的发展格局。
站在新起点,启航新征程。
新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蔡清渠表示,着眼未来,新塘街道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提速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推动“三区两带一中心”(新兴产业提速区、传统产业提升区、战略储备提效区,汽车销售产业带、传统产业聚集带,新塘街道中心区)功能布局的形成。
同时,通过抢抓“绿色数字技改”“工业园区标准化”“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等专项行动的发展契机,培优扶强壮大龙头产业,培育一批数字赋能应用标杆企业,让传统产业“长”出新业态,加速“云”转型。
以集成电路产业园为基础,依托重点高新产业项目的辐射示范带动,新塘街道将加速推动科学园提质扩容工程、金冠“工改工”项目,打通、串联起周边梧林传统村落等,打造富有科技人文特色的福建“芯”小镇。
城镇靓 品质街道展新颜
经济兴,为城镇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新塘中心区的启动建设,全面拉开了新塘打造品质街道的提速步伐。
福兴路改造、东西三路征迁、高铁项目启动……十多年间,新塘内联外通的交通骨架逐步拉开,人流、车流、物流汇聚而来,新塘街道作为晋江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环湾发展的重要组团的优势开始凸显。
“有了区位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发展‘后半篇文章’,以‘城建品质攻坚行动’为抓手全力兴城市。”蔡清渠说,当前,新塘街道正加快实施“互联互通”工程,打通了盛华路南延伸连接二重环湾的断头路,建成了科学园联通梧林传统村落的快速通道和步行漫道,并启动了科学园周边的裸房整治。
与此同时,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深化河长制工作等为契机,新塘街道全面美化、靓化街道、社区环境景观。
梧桐溪的旧貌换新颜,就是新塘城镇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
“河道整治好以后,风景非常美,只要天气好,我都会来跑步,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欣赏沿岸风光放松心情。”沙塘社区居民王先生是来梧桐溪沿岸锻炼、“打卡”的常客。
2021年,随着河道裁弯取直、清淤疏通、景观提升等整治工程的逐步完成,流经新塘多个社区的梧桐溪,一改河道淤堵、水质黑臭的弊病,焕发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新颜。河岸两侧的漫步道,吸引络绎不绝的居民前来散步、锻炼,成为居民的休闲好去处。
坐落于卡尔美公司的新塘街道“造梦空间”,是一处洋溢着淡淡书香的时尚地。这里既是新塘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是晋江市图书馆新塘分馆,更见证着新塘街道“产、城、人”的深度融合发展。
该场馆由新塘街道出资建设,卡尔美企业热心提供了场地,晋江市图书馆捐赠了3万册图书,新塘街道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和职工综合活动中心也一起进驻,实现了多方共建共享。
“对这个场馆,我们期盼了很久,这里环境非常好,给了我们很好的体验。”企业职工吴女士笑着说,该场馆的投用为周边职工和居民提供了休闲、阅读的佳所。
蔡清渠表示,下一步,新塘还将加快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推动中心商务区项目与联华大道北延伸项目的一体规划、征迁、建设和招商,并计划引进商业综合体,打造新型街区和商圈,绘足“环湾后花园”发展底色。
民生安 幸福指数攀新高
“两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公办学校,我们真的很高兴。”提起今年9月,两个孩子将分别就读晋江市第九实验小学、晋江市第九实验幼儿园,晋新社区居民吴先生幸福感满满。
这两所学校都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办招生,将显著提升新塘街道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其中,九小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350人;九幼按15个教学班进行设计建设,可容纳在园幼儿450人。
此外,新塘第二中心幼儿园也将于今年9月开办,该园最佳办学容量为开设12班,容纳在园幼儿360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除了已建成和新投用的校舍,湖格实验小学、新塘文教园(季延中学新塘分校)、港城首府地产项目配套幼儿园等教育项目的建设,也备受各方关注。”新塘街道办事处主任庄晓芳表示,新塘街道将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打造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和家长喜欢的高规格、现代化校园。
一边是教育事业迎来新跨越,一边是医疗、养老等事业明显提质。
在沙塘社区,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已完成了主体建筑封顶。该项目将于今年底完工,预计明年10月份投入使用。
据悉,今年1月,新塘乡贤、安踏集团王文默、王明珠伉俪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赠善款港币1亿元。其中,定向捐赠1800万元支持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建设。
该项目按照“社区医院”规模进行建设,将保留原有的儿科、内科、骨伤科、儿保科、慢病科、妇产科等基本医疗服务及优质学科,并开设发热门诊、急诊科、120急救站、安宁养护病床等。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新塘街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服务辖区及周边群众10万人以上。
在杏坂社区,投用一年多的新塘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收获百余名老人的“点赞”。中心内有环境舒适的住养区、慈善支持的长者食堂、设施齐全的健身室、书籍丰富的图书室等,让这个嵌入社区的“家门口养老院”日渐成为社区老人的养老新乐园。
“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很欢喜,离家也不远,大家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入住的八旬老人黄阿婆笑道,她有关节炎,中心工作人员会给予她特别的照顾,让她的入住生活舒适又暖心。
庄晓芳表示,今后,新塘街道还将着力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慈善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提升社会治理、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乡村富 居民生活添新彩
近日,一场“解放思想见行动 齐抓项目促发展”2022年乡村振兴项目半年推进会在新塘街道召开,13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今年初谋划的乡村振兴项目,进行逐一汇报和展示。
“我们完成了微景观、道路建设、停车场篮球场等6个工程建设。”路演中,各社区建设成果喜人,一批强党建、促发展、提品质的乡村建设项目,陆续开工、落地见效。
2004年,新塘11个建制村改为社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20年,在原晋江市良种繁殖场的管辖范围内,成立了晋良社区;今年1月,晋江市政府批准成立晋新社区,管辖经济开发区新塘园范围,新塘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开启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便民化的发展新篇。
十多年来,各社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大放异彩,展现了乡村富、生活美的新图景。
环境干净整洁、摊前明码标价,还有食品安全检测……走进后洋社区农贸市场,曾经的“老破挤”经改造“美容”后,变得“高大上”,吸引络绎不绝的居民前来采购。市场里分区销售着蔬菜、水果、杂货、鲜肉、水产等数百种商品,社区的繁荣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由此可见一斑。
“菜市场的改造,不仅提升了社区的现代化水平,摊位、店面的出租还为社区集体经济增了收。”后洋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志谦说,社区“腰包”鼓起来,又给其他新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资金,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项目资金“造血”机制,加快了社区的建设发展。
一楼作为店面出租,二楼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居民宴会厅,三、四、五、六楼建设安居工程解决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在后库社区,一栋综合了多项服务功能的文体服务中心大楼拔地而起。
该中心投用后,不仅能提升社区养老、扶贫、文明建设等工作水平,还能为社区集体经济创收,可谓一举多得。
在上郭社区,过去三年,军民西路、学府路等道路陆续打通,新修建的15条村道完善了社区交通路网,改建、新建的公厕、篮球场、微景观公园等,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聚焦未来5年发展,上郭社区还谋划了村史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白改黑”、篮球场、停车场、光伏电站、农贸市场等系列项目,将为社区发展奏响新的奋进乐章。
下一步,新塘街道将继续以“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化、特色化,探索社区增收新路径,抓好民生微实事,实现社区建设一年一变样、五年大改观。
文旅“特” 传统村落焕新生
驱车驶入梧林大道,一栋被蓝色防尘网包围的三层建筑正在施工。这是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二期项目之一,将利用原有建筑改造建设餐饮楼,引进茶餐厅等餐饮企业,填补梧林景区餐饮场所配置不足等短板。
离餐饮楼不远,高端精品酒店、大师工作室、动静吧、地下停车场等项目,也先后启动建设。梧林“食住行、游娱购”旅游全链条的各环节,正被一一补足。
在梧林核心区,夏季以来,草地音乐会、美好“食”节、夜间定向跑、暑期顽童节等新潮、趣味的文旅活动,层出不穷,带给市民、游客时变时新的畅游体验。
今年端午,梧林又一次火上了央媒。在这里举办的晋江传统端午民俗活动,通过CCTV-2财经频道、CCTV-13新闻频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等媒介,呈现在全国观众眼前。梧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固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也再次广获关注。
时钟拨回到2015年以前,彼时,历经600多年沧桑的梧林传统村落还只是一片尚未保护开发的旧村,连片的古厝因为年久失修而日渐残破,道路不通导致这里人迹罕至。
庄晓芳介绍,梧林的保护开发,还得益于晋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当时,晋江市正规划将集成电路产业园落地新塘,梧林这片古建筑群原也在征迁范围。但考虑到梧林建筑群的独特性、珍贵性,晋江市最终决定将这里成片保留下来,并启动了相应的保护开发工程。
经过保护开发,一栋栋闽南官式大厝、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番仔楼等,恢复了往日的光华。“家国情、醉闽南、意南洋”三条主题动线日渐完善的梧林,开始加速打造体验式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吸引着八方来客。
一批批“90后”、老艺人、“原住民”、文化学者开始涌向梧林,在这里创业就业、开堂讲课,共同续写梧林故事。
留住乡愁、看见未来的梧林,开始收获多项殊荣,不仅部分古建筑被列入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梧林传统村落还入选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梧林社区上榜“福建金牌旅游村”“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福建省档案馆“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实践基地”也落户梧林侨批馆。
蔡清渠表示,下一步,新塘街道将全力加快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助力梧林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持续做强梧林文旅品牌。同时,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园,服务吸引国内外、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科研、人才和各种高端资源集聚,将梧林传统村落打造成会展中心和高端人才创作创业基地,为晋江市“强产业、兴城市”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许春 陈巧玲 通讯员 孙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