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b版:C12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产业精而特 乡村小而美

——西滨宜居宜业精品小镇成长记

西滨镇人才交流活动

西滨盛世嘉苑小区内孩子们开心玩乐

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签约合作

西滨镇入校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本报记者 蔡培仁 秦越

从晋江市区和平中路沿鞋都路一路往石狮方向而行,大约5公里车程,便来到了西滨镇。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的西滨镇是闻名遐迩的“精品袖珍镇”,人口少、面积小。

初秋时节,漫步镇区,道路两旁车辆停放有序,路面干净整洁,街面装修整齐划一,各类商业活动规范经营,红花碧草翠树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怡然其间的爽意。

当前,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西滨镇以智能智造、富民小镇为目标,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精品小镇。

01

做优做精产业项目 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无存量土地,缺乏项目引进空间,传统产业增长空间受限、增长潜力趋于饱和……多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西滨镇明确了打造“生产服务中心”的发展定位,围绕“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两大工作主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转型提升传统产业,主要是在科技赋能、人才引进、融资纾困等方面帮扶企业。对此,西滨镇积极引导更多企业通过新四板融资,借力新型资本市场谋求更大发展,全面迈向“晋江智造”,不断创新突围。同时,积极对接高校资源,引导辖区企业与高校合作,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为企业储备人才。

2021年,西滨镇与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沟通,举办“科技赋能 产业升级”校企合作活动。今年,西滨镇开展“涌泉”行动暑期系列活动,辖区福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就“互设合作基地、促进实习就业、设立奖教奖学金、开展研用合作、推动党团共建、强化人才交流、丰富校企文化、增频校企互动”等八个方面进行签约合作。

西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导辖区企业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将专业人才“留下来”,留在晋江,留在西滨;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力“高校智慧”,帮助企业升级技术、改良产品,帮助企业更有竞争力地“走出去”。

除了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帮扶企业,西滨镇还不断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落实各级众创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创新创业平台。

据悉,西滨镇打造了三个众创空间。第一个众创空间是以华银公司商务楼宇为基础,建成跃进众创空间,吸引泉和、世达、东银贸易公司等多家企业、电商入驻。第二个众创空间是佳明,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第三个众创空间是引导思进村利用6000平方米集体公产和每家每户一个店面,从起点较低的“淘宝村”做起,打造思进众创空间。

在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同时,西滨镇还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跟踪服务达发物流等配套建设,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西滨镇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策划生成盛诺达、凤竹宏发、华增鞋业等市级重点项目12个,完成投资7.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8.1%。签约落地豫鸿鞋材、志合体育用品等招商项目4个,吸引投资7.3亿元。

通过坚持创新、优化服务等举措,西滨镇不断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做优做强,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02

提高提升城镇品质 塑造城镇气质惠群众

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西滨镇也不断努力改善民生,把补短板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为民办好实事。

近年来,西滨镇策划落地21项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投入5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投入200多万元完善交通和停车设施,疏通城镇“微循环”,交通圈、文化生活圈、健身圈等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同时,西滨镇坚持生态护镇,投入近1500万元实现全镇生活污水管网(二期)全覆盖和小姐港护砌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常规检查和夜间巡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以创建国家卫生镇、省级文明镇为契机,推行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不断提升镇村环境。

今年,西滨镇又投入116万元启动环境整治、沟渠改造工程,小姐港思进段、跃进村排洪渠清淤整治项目加快推进。投入280万元建设溪边镇公园,进一步美化亮化思进村周边景观。促成东亿公司借力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进行废气处理设施升级改造。

“这里有好多花,桂花、指甲花……我喜欢这里!”日前,一名到西滨办事的市民带着孩子来到镇文化广场休憩,孩子一看到广场旁房前屋后的花,立刻开心地叫起来。

如今,漫步在西滨镇区,入眼可见绿树迎风林立。作为全国绿化造林百佳镇,西滨居民见缝插针挖掘房前屋后可利用的空地,点缀上花花草草。这几年,西滨镇也加大了这方面投入,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对镇区和各村的绿化进行统筹设计,使得村间道路林带化、活动场所公园化、房前屋后花园化。

为了做到小而精,西滨镇还采取种植普通树苗与珍贵景观树苗相结合的方式,购置了大量珍贵树种。如今,桂花、重阳木、七彩龙头、大榕树、海南蒲桃、凤凰木等花木被布置在镇区各处,相映成趣。

改善民生,教育是重点之一。让每一个适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优质的教育,是群众最关心和最热切期盼的。

近年来,西滨镇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自2008年以来,在教育方面总计投入3554万元,其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基建投入2375万元,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开展特色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共享。此外,晋江市实验幼儿园与西滨镇中心幼儿园实行“名园带新园”管理模式,参照“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小片区管理办法,有效整合两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幼儿园顺利完成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验收。西滨镇更是拿出仅有的一块地作为中心幼儿园新园建设用地。

2020年,西滨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进一步推进教师培优、学校配套补强及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同时,按照“治校为先、奖教为重、培优为要、配套适当”的思路,组织实施“治校治学、奖教奖学、教师培优、配套补强”等四项计划,结合每年度表彰活动实现相关资金安排,助推西滨教育事业发展。

03

优化美化人居环境

助力乡村振兴辟新路

秋至,暑热渐退,傍晚时分的西滨镇文化广场清爽宜人。漫步广场,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人行步道干净整洁,大家游玩有序……这优美舒适的广场环境不由得让家住海滨社区的丁女士感慨:在西滨,生活节奏不快不慢,人们善良淳朴,环境安逸且宜居!

这是近年来,西滨镇按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健全各村(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美丽乡村连线成片创建区块和精品镇建设水平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为优化美化辖区各村(社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西滨镇重点抓好思进村安置房回迁安置,抓好社区“十个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一个高标准、高品位的精品社区。加快跃进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分批推进石结构危旧房整体改造工程,再造跃进新村。同时,鼓励和支持海滨社区借鉴跃进村经验进行成片旧房改造。加快楼宇之间巷道、村间闲杂地块的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裸房”整治工作,切实解决部分居民区“脏乱差”现象,共同带动西滨城镇品位持续跃升。

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庄越来越美丽,西滨镇将重心落在了思进村和跃进村两个“移民村”的文化融入上。为了让村民更快融入西滨、融入晋江,西滨镇开办了晋江首个闽南语培训班,除了对村民进行日常的闽南语教学外,还从多角度、多层次详细讲解闽南文化,并在西滨镇中心小学推出“闽南文化进校园”闽南四句校本课程,在镇文体活动中心设立南音室,让闽南文化、移民文化相映生辉,增进村民对“第二故乡”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同时,举行各种广场文化活动,并在劳动就业上引导融入,举办劳动就业培训,帮助村民到本地大中企业就业,增加收入水平等等。

“落户晋江之后,政府就把我们当成本地人,晋江人能够享受的政策,思进村的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思进村村民蔡女士说,来到西滨的第一年秋季,西滨镇实行本地诚信计生户子女免费上公办幼儿园政策,他们作为该镇村民同样可以享受这一政策。此外,西滨免费为全镇村民办理综治财产保险和“纯女户”养老保险,思进村民也享受了同等待遇。

今年,西滨镇将继续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扶持村(社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动跃进村“生产基地+线下生超+线上电商”集体发展项目,支持思进村申报小区充电桩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鼓励海滨社区发展“早夜市”经济。全力推进民生工程落地,建设跃进村青少年活动中心。聚焦移民文化融合,建设思进村党建文化馆。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街区焕发新颜、交通路口秩序井然……如今,行走在西滨,树成荫、花似锦,文明礼让、志愿服务等一幕幕和谐画面映入眼帘。

后记

特色发展之路

在历届西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镇党员干部抱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干事创业激情高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西滨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省级生态镇、省百强乡镇第4名,连续三届荣膺省级文明镇,蝉联多届泉州文明乡镇。

如何接续前进,再上新台阶?去年换届后,西滨镇新一届领导班子因势利导,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西滨镇企业多,要抓住‘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两大工作主线,走特色发展之路。”

“镇区发展,可以适当超前谋划,走精品之路,可以节约资源,避免修修补补,重复建设。”

“我们要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思路,升级发展模式,加快城乡融合,持续深化美丽西滨建设。”

……

西滨镇党委、政府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谋划下步发展方向,提出“腾笼换鸟,突出招大引强”和“筑巢引凤,拓宽发展空间”的思路,积极融入泉州环湾发展,主动对接晋东新区建设,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精品小镇。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