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b版:C11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龙湖全力推动“产城乡”融合新型织造名镇建设——

紧抓实体经济“传家宝” 当好晋南辅城“主力军”

南侨中学

华宇车间

四通八达的路网

晋南医院

本报记者 施蓉蓉 秦越 董严军

近年来,晋江市龙湖镇坚持以“晋江经验”为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型织造名镇迈出了坚实步伐。其中,过去五年,龙湖镇工业总产值从336亿元增加至446亿元,年均增长7.3%,纺织化纤年产值突破400亿元。

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更是龙湖主动融入晋南辅城核心区建设、全力推动“产城乡”融合新型织造名镇的关键一年。龙湖镇认真贯彻省委“三提三效”行动、泉州市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和晋江市委“五个年”活动部署,主动融入“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总体布局,用项目激活发展动力,25个年度重点项目超时序进度推进,1—6月份完成投资27.1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67.94%。接下来,龙湖镇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持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构建与现代化滨海宜居小城镇相配套、与新型织造名镇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高质量建成纺织强镇、滨海名镇、侨乡古镇。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项目建设

企业家说: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离不开改革创新。

百宏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吴金錶: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离不开改革创新。早在2016年,百宏便投入智能化建设项目,从单条生产线到单个车间,再到整个厂区,率先在业内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从科技赋能到数字转型,百宏作为化纤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建立5G智慧工厂,成为智能智造标杆企业,以改革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高质量发展,为化纤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无人车间里,当纺丝、卷绕完成后,自动化落筒机接出丝锭,丝箱存满后,小机器人一般的AGV智能运转车将成品丝运送到自动化检测、包装线上,再通过提升机、智能分配车输送至成品智能立体库。这种智能化生产场景,每日都在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F区涤纶工业丝生产车间上演,该车间也是中国化纤行业首座5G智能工厂,既缓解了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走进华宇铮蓥集团智慧经编生产园区指挥控制中心,超大屏幕上显示着几百台设备的运行实时状态,比如订单生产进度、品质监控、设备维护保养等。华宇铮蓥集团通过打造数字化工厂,实时采集数据为管理提供依据。

“随着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及各个应用场景的实施,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及整个智慧化、数字化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效益。”华宇铮蓥集团总裁苏成喻告诉记者,华宇这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集化纤、经编、印染于一体的国内最大的经编纺织示范基地,可提供就业岗位超1800个,预期年产值将达30亿元。

“晋江经验”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晋江经验”的核心动力是改革创新。百宏、华宇的“数智转型”,是近年来龙湖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心无旁骛做实业、坚定不移强创新的有力佐证。“十三五”期间,龙湖镇纺织化纤年产值突破40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54家,规模以上企业增至176家,上市企业新增3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专精特新企业16家,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完成技改投资108.84亿元。

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龙湖镇通过抓龙头企业带动、抓园区建设,同步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激发发展新动能。如,“十四五”期间晋江市最大的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纺织智造(龙湖)工业园项目落户龙湖,该项目总投资超67亿元,投产后预计增加产值超百亿。当前,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平整、桩基及厂房主体建设,明年第三季度可实现部分投产。

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龙湖镇将紧紧围绕全市“434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镇“3+3+N”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转型,厚植传统实体产业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支书说:“党建+网格化”,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埭头村党支部书记吴为军:如何让农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我认为基层治理很重要。埭头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龙湖镇“党建+邻里中心”的试点村,我们通过加强网格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小组带动作用,通过党小组长抓党员、党员联系户,充分依托“党建+网格化”的治理模式,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您好,近期您有家人从重点地区回来吗?”8月10日,在网格化疫情防控“敲门排查”行动中,埭头村第一网格的吴清沙正带领工作人员逐家逐户走访排查。据了解,近年来,埭头村的大情小事都依托“党建+网格化”的模式来开展,如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同时,埭头村还打造“四事”运行机制,即群众说事、村民议事、乡贤参事、两委办事的模式,全面提升村级治理效能。

龙湖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同时,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造各有亮点的乡村名片。如,中国传统村落福林村,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及乡村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今后福林村将以旅游产业为方向,打造一轴两区的旅游文化格局;省级文明村、革命老区村龙园村,出版了晋江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村志,并以红色为底色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及村建项目;衙口村充分挖掘施琅、施世伦等历史名人的爱国爱乡、廉政文化,融入乡村建设……

近年来,龙湖镇坚持三农优先,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深化“一村一景”工程,投入5835.3万元实施541个美丽乡村工程项目,培育各类美丽乡村8个。坚持“一村一策”,创新龙埔集体土地承包流转、鲁东幸福楼等增收方式,有效盘活村级闲置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治”,全面推行基层乡贤参事议事机制,构建“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获评省级文明村2个、泉州市级文明村5个、晋江市级文明村6个,有力推动龙湖镇“产城乡”融合新型织造名镇建设。

关键词 城镇建设

群众说:崭新沥青路,也是幸福“通勤路”。

龙湖镇居民吴超群:我在新丰村从事电商生意,横九线是我上班的必经之路。以前这条路是水泥路,因为车流量大,破损比较多,村道交叉也多,行驶体验比较一般。现在,横九线是一条横卧在龙湖的“沥青长龙”,路况好,交通顺畅,即使每天来回,每一次还是觉得这条路很漂亮。崭新的沥青路,也是我们幸福的“通勤路”。

这几年,随着横九线龙湖段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龙狮路南山互通建成通车,时尚园配套道路建设、沿海大通道衙口路段整治等交通项目完工验收,以及智造大道(龙狮路—外西环路段)的有序推进,龙湖镇“三纵两横”立体交通网络雏形显现。

在“晋江经验”引领下,龙湖镇坚持以新城建理念推进“产城乡”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驱动城市建设,以城镇更新承载产业空间,做强做美现代滨海小城镇。今年,龙湖镇高质量推进福林古街巷微改造、南浔小吃街改造提升项目,策划打磨施氏家风家训馆—靖海路党建文化长廊—埭头省级乡村示范村—福林国字号传统村落等乡村振兴示范精品路线,以点带面全面铺开183个村级策划项目。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改造提升工程,落实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推动环卫保洁、文明创建、“两违”治理等工作纳入网中,压到格中,穿透落实,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双驱动。

关键词 民生福祉

校长说:“软硬件”双提升,“家门口”上好学。

衙口中心小学校长施清芬:近年来,龙湖镇村教育资源不断整合提升,衙口中心小学也依托施琅将军故里的地域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特色“德育教育”,同时凭借“福建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这一名片,打造校园“体育文化”。这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海内外乡贤的支持下,学校“软硬件”双提升及教育系统实行的人才引进政策等,让基层农村学生实现“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群众关心什么,党委政府就聚焦什么。近年来,龙湖镇组建语文、数学、幼教3个名师成长工作室,优质学位新增1670个,占比提高至32.47%。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尊道小学正式揭牌,恢斋幼儿园、光夏幼儿园新园等一批教育资源建成投用,优质学前教育学位占总学位比例提高到30.48%,南侨中学成为教育部福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基地。今年,龙湖镇扶持4所小学创建各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加快推进13个教育建设项目,教育资源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

近年来,龙湖镇紧扣民生福祉,文体事业百花齐放,成功举办世界沙排巡回赛,成立侨界青年联合会、自行车协会、南音协会,出版全市首本镇级侨史资料;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深化“四帮四扶”,为96户家庭纾难解困;公共资源全面优化,晋南医院通过JCI国际认证,日均门诊量突破1400人次,与19个村级养老机构签订医疗合作协议,打通基层医养康结合服务“最后一公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31个,鲁东敬老院顺利竣工,尚善养老院率先引入PPP养老新模式,打造星级养老院。

据统计,龙湖镇每年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近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58亿元,办成70件为民实事、超100件民生微实事,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进。

关键词 侨乡力量

华侨说: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为家乡发展增添新动能。

福建省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龙湖镇侨联主席施能狮:期待海内外晋江人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发扬“爱拼敢赢”的精神,充分发挥好乡贤优势、凝聚乡贤力量,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脉和资源充分整合起来,为家乡发展增添新动能。

龙湖镇旅居海外华侨10万多人,旅居港澳台同胞12万多人,汇聚成了龙湖的“侨乡文化”“侨乡力量”。作为“晋江经验”的亲历者、参与者、践行者,龙湖镇海内外乡贤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反哺家乡,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出力。

旅澳乡贤施志伴、施金雅伉俪捐资600万元建设埔头文化广场及周边公园;旅居加拿大侨胞刘志仁以其岳父施能茂的名义,向南侨中学兴建教学楼捐500万元建设资金;旅菲侨领施恭旗捐200万元建设“阁头梅芬运动场”;鲁东村的“幸福院”得到众多旅菲侨亲、港澳同胞及本村村民和社会各界的捐助……在龙湖镇,随处可见“侨捐侨建”,浓厚的家国情怀,助力侨乡建设更上一层楼。据统计,近五年,龙湖镇旅外侨亲共捐资26900多万元,支持龙湖镇的文教卫生、道路交通、新农村建设等。其中,施文博、施能狮、洪游奕乡贤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捐资牌匾,施纯锡、许维蓄等乡贤获晋江市人民政府颁赠“慈善世家”牌匾。

此外,龙湖镇大力弘扬政企互动的优良传统,依托镇侨联、商会、外商投资协会、侨青会等构建亲清交流平台,推动优质企业、优秀人才留在龙湖发展,近五年,累计4次实际利用外资年度投资完成总量位列全市第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实施“回归工程”,新引进转型升级项目18个,为今后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接下去,龙湖镇将继续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在建设“产城乡”融合新型织造名镇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团结海内外龙湖侨亲上凝聚更大合力,在创造高品质幸福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谱写龙湖发展新篇章。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