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b版:C9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践行“两山”理念 做实生态修复文章

永和:奋力推进晋中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巴厝石窟生态公园

永和村古厝

新建福厦高铁泉州南站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道旧貌换新颜。

建设微景观,提升人居环境。

本报记者 王诗伟 秦越

石材之乡转型蝶变,晋中高地蓄势崛起。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永和镇主动融入全市发展格局,立足实际,提出打造晋江中部中心门户、高铁新区城市窗口的发展定位,坚持打基础谋长远、重民生谋福祉,全镇干群勠力爬坡过坎、蓄势突围,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城镇面貌不断焕发新活力。

01

位于永和巴厝的一座生态石窟公园,即将掀开神秘的面纱。封闭多年的险峻石窟,如今已换上“绚丽盛装”,静待开门迎客。

这座石窟公园被命名为“秘境公园”,规划配套有矿坑瀑布、高空栈道、石艺走廊、亲水平台等,深30米至70米不等的小石窟群实现华丽转型。

另一处石窟公园——西坑石窟林坚文化公园同样配套完善,景色宜人,重点突出“石窟景观”与“闽南文化”元素。

这两座石窟生态公园,是永和镇对废弃石窟进行改造的“力作”,为晋江首创,而这也是永和镇扎实推进生态修复的重要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永和曾被誉为“中国石材之乡”,但是石材开发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久而久之,累积了“生态负债”。

石材产业退出“历史舞台”,生态治理常抓不懈,铁腕实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中,永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对废弃石窟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规划了石窟文旅项目,着力打造永和特色文化旅游名片。除了建设巴厝、西坑两处生态公园,还先后建成了玉湖村蔡贤典石窟公园、后埔村灵秀山农家乐,以及在废弃石窟旧址进行迹地绿化、复垦复绿,新增绿化近千亩,并建成多个高标准农田。同时,成立石材转退工作组,引导石材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其中,华宝石业专注研发纯无机人造石,至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新型绿色建材研发、制造、营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正努力将这些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旅项目,打造成为永和的‘环境资产’,全力实现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相协调、双收益。”永和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生态修复、抓好环境治理中,永和始终坚持“绿”字为本、“保”字为先、“治”字为要,不断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生态治理转化为特色产业,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保生态,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接下来,永和镇将进一步系统性地进行规划与治理,采取“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景则景”的方式,对石窟和石粉堆放场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更科学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修复地形地貌景观,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护地下水资源,还以“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实现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因地制宜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02

近年来,“学在永和”经常被人们提及,教育扩容提质工程,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新阶段。

“学校环境更好了,设施硬件不断升级,师资力量也越来越强,孩子的学习劲头也很足。”即将到来的新学期,许先生的儿子即将就读季延中学英墩校区初三,“家门口”就有这样的优质学校,他对孩子考上一级达标高中越来越有信心。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永和镇党委、政府实施“教育振兴”战略,优化教育布局,致力全方位打造优质均衡教育,教育事业发展也驶向了快车道。近年来,永和先后成立永和镇教育发展促进会、南峰中学教育发展促进会,季延中学英墩校区教育促进会;筹建晋中实验小学玉溪校区,整合南片小学资源,打造晋中实验小学南峰校区,致力于缩小城乡教学差距;形成以镇域三所中学为主体,实施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加快培育新的品牌学校,深耕“一校一品”建设。

今年来,永和持续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第三中心幼儿园、高铁新城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实现工程主体竣工,晋中实验小学、晋中实验幼儿园、英墩幼儿园手续报批快步推进,永和中心幼儿园、群英幼儿园双“片区化管理”模式成效初显。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乡贤捐资助教的善行义举不断涌现,奖助体系也不断完善,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携手努力打造晋中教育品牌。

兜牢底线、补齐短板,永和聚焦医疗卫生、教育、城建、文化等民生事业,通过搭建平台、引导推动,推进乡贤返巢反哺,为家乡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实现民生保障事业多点开花,群众的需求,件件回应,落地有声,进一步提升民生温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永和情怀”越来越深厚,“永和文化”大放异彩。近年来,永和在资源挖掘与文化传承上下功夫,打造“侨村侨情”“比干文化”“书香永和”三个品牌,通过“永和微平台”宣传弘扬先进典型人和事。同时,引导各村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逐步推进集乡土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农耕文明传承、乡村治理、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特色乡村记忆乡村文化建设,让文化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凝心聚力踔厉奋进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03

永和镇不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着力推经济、保民生、抓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今年来,永和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项目转,带动企业干,积蓄经济发展后劲,32个市重点项目建设火力全开,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深化“放、管、服”成效,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质效稳步提升。

加快城乡建设方面,有序推动成片开发项目控规编制工作,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提升精细化管理,补足治理短板;着力提升城乡管理水平,环境整治精准施策,使城乡管理更加精细。

惠民生、促和谐工作上,永和镇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有序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落细,持续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今年来,应对新冠疫情,永和上下团结一致,用担当和实干,奋战在一线,整合力量一体推进、松弛有度畅通供保,精准有力防控疫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形成四方合力,压实四方责任,以“快准严实细”的工作作风,筑起群防群控严密防线,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功新时代,永和镇将保持发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不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紧抓“两高”时代契机,主动融入“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规划发展大局,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晋江中部中心门户、高铁新区城市窗口,奋力推进晋中全面振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