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诗伟 秦越
“敲门”行动常态开展,全镇总动员,网格齐出击,“外防输入”、安全生产“双防线”紧紧扎牢;共建共享文明城市,全民齐参与,人人都是主人翁;景观提升工程扮靓城镇颜值,群众宜居质量越来越高;一批标准化园区、小微工业园项目集体开工……入秋的陈埭,拼搏奋进的姿态依旧昂扬向上,处处回荡大干快上的激越号角。
接续奋斗,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陈埭上下心坚如磐,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深入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和“13137”发展格局,全面抓经济、搞建设、促发展、优治理,不断深化“产城人”融合,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01
强化统筹全面发力
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今年上半年,对陈埭镇来说,是不平凡的半年。顶着疫情的巨大冲击力,全镇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筑起坚固防线,全镇289个党组织、3256名党员冲在一线,先后组建党员突击队、服务队、攻坚小组223个(支),发动志愿者1700多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陈埭进一步健全平战结合机制,组建镇村两级“三公(工)一大”应急处置专班,穿透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排查机制,深入开展涉疫重点地区来晋人员网格排查“敲门”行动,以“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
在稳经济、促发展中,陈埭镇采取一系列硬措施,实现了复工复产精准有序、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项目攻坚逆势突围,确保营商环境回稳向好。
今年7月以来,陈埭镇全面开展“走项目、访企业、问需求、解难题”活动,深入走访辖区重点企业,面对面倾听企业意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聚焦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启动首届“中国鞋都”跨境电商采购节暨跨境联盟品牌出海计划,抢抓新机遇、抢占新赛道,以数字化营销赋能优势供应链创新转型,服务制造企业触网升级、助力优势产业跨境出海,力争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跨境电商集聚区。同时,通过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疫情防控、经济发展高效统筹,城镇建设精益求精,城乡面貌再展新颜。沿着求聪路,来到陈埭镇区,景观焕然一新,道路立面提升、11条路“白改黑”改造相继完成,四境适老公园进入收尾阶段。与此同时,陈埭还推进了多条道路的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启动陈埭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工作,镇容镇貌显著提升,城镇管理进一步落细落实。
聚焦产城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陈埭建立了镇域人口、建筑、产业基础数据模型,启动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工作,进一步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精准性、科学性、可行性、统筹性,并加强规划执行力和实施监督力,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陈埭统筹研究工业用地布局,推动了三斯达鞋纺园、旭晟科技等一批标准化工业园区和小微工业园开工建设。
在安全监管工作上,陈埭持续深化消防安全综合整治“雷霆”行动,成立应急勤务队,充分调动巡逻队、房东协会等力量开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动、“敲门”行动,督促房东、企业主明确安全生产专管员,压实下半夜安全监管责任,确保24小时有人管安全。紧盯电气线路火灾高发薄弱点,深入开展电气线路隐患专项整治,全面推广安装电源开关时控器。扎实推进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铁腕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道路安全、防汛安全、食品安全、渔船安全、危化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全面落深落细落实。
02
乘势而上勇立潮头 打造“产城”融合标杆
奋进新时代,陈埭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泉州环湾城市制高点”。围绕这一目标,陈埭镇将围绕“产业集群化,快速城市化”两个方面,全力做足做好“争先、攻坚、稳定”三大文章,着力建设“现代化中国鞋都、花园式晋东新区、高品质宜居陈埭”。
每到傍晚,晋江第二体育中心公园和海滨公园就渐渐热闹起来。这里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海鸟栖息,人们运动在其中,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且充满活力的和谐新画卷,在泉州湾晋东岸线徐徐展开。
“以前,运动健身,经常是沿着马路跑步,或者到市区去。现在,走出‘家门’就能找到运动场所,河滨公园、体育公园、滨海公园、适老公园、微景观,比比皆是,生活品质大不一样了。”群众林先生如是说。
景美、人和的一幕幕,也凝聚着陈埭保护生态的决心和打造高品质晋东的干劲。
提升晋东新区品质,陈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产城深度融合的新区。国际鞋纺城、第二体育中心等一座座地标性建筑坐落于此,滨江商务区楼宇鳞次栉比,品牌工业城助推产业升级,滨海公园、体育公园风光美、有人气,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新区的面貌日新月异,有颜值,更有气质。
城镇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也持续“加码”。
接收订单、打包货物、接送孩子,生活在陈埭、打拼在陈埭,平凡的生活,“新陈埭人”魏女士感到充实而又幸福。
魏女士和丈夫都来自莆田,他们“第二故乡”的家落脚在陈埭花厅口。打拼十余载,这对“创业夫妻档”的电商生意越做越红火,在陈埭买了房子,又买了店面。
“起初,我担心过孩子的读书问题,然而这里的‘均等化’教育政策让我消除了顾虑。”魏女士说,虽然两个孩子的户口还在老家,但他们能够与本地的孩子一样,在陈埭就读公办学校。
“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魏女士说,在晋江,她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新晋江人”的友好和包容,这也让他们更踏实地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
深化“产城人”融合,陈埭不遗余力,付诸行动。
陈埭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进入“十四五”,陈埭将继续发挥好滨江商务区、国际鞋纺城、第二体育中心等载体平台的带动作用,推进教育资源、道路交通、水系整治、公园景观、医疗文化、商业贸易、鞋服产业等7个体系、83个项目的晋东新区项目盘子,着力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标杆。
03
探索共建共治新路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陈埭有勇有谋、苦干实干,在产业、城镇和治理等方面同步发力,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效。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刚过去的上半年,对陈埭来说,是艰难且不平凡的半年。新冠疫情来袭,陈埭顶住压力,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以此次疫情大考为新的起点,陈埭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统筹推进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下决心补齐治理短板,积极探索网格化、智慧化、精细化的治理新格局,打造“服务+管理”新模式。
近日,陈埭桂林村以“服务站+微景观”的模式,对第六网格服务站进行升级打造。群众议事、办事和休闲,在这里都能“一站式”实现。这样的治理模式,村民纷纷表示赞许:“生活生产上的大小事,我们都能够在服务站里找得到人、办得了事。何况,这里环境舒适,大家都爱来。”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陈埭对各村的网格进行优化配置,科学划分一级服务中心26个、二级服务站175个、三级服务点592个。依托三级服务网格阵地,实现中心工作的落实快速穿透、直达到户,也实现“将小事化解在网格内”。同时,创新和强化举措,成立洋埭片区、四境片区综合执法中队,建设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洋埭分中心;成立陈埭应急勤务队、各村房东协会;成立乡村振兴基金会。
网格的穿透力、战斗力也在一系列“敲门”行动中得到彰显。为筑牢“外防输入”、安全生产防线,陈埭常态化开展行动,各村以网格出击,不漏一栋、不漏一户,实现摸排工作精准高效,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每一次突破,都得益于开拓创新、以变应变,在危机中育新机、开新局。越过激流险滩,我们的发展信念、信心依旧坚如磐石,并将保持‘时不我待’的态度和拼搏的姿态,攻坚克难、勇毅前行。”陈埭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04
奋楫扬帆破浪前行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陈埭正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实举措,聚焦四大方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聚焦产业提质,积蓄鞋服产业“新动能”、打造现代服务业“新标杆”、激发项目建设“新活力”,增强发展后劲;聚焦产城融合,高水平优化空间布局、高标准实施精细管理、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镇品质;聚焦民生热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共建美好生活;聚焦基层治理,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安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