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b版:C2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城中村”到品质新城

梅岭:打造“产城人”融合示范

本报记者 赖自煌 秦越 通讯员 杨聪明 杨少华

2003年11月,梅岭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历经撤镇设街、组团改造、产业转型升级、民生配套优化、三产跃升等阶段,梅岭已发展成为晋江新的城市核心区。

梅岭街道在“晋江经验”引领下,一步一步发展成长。其发展历程也是晋江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01

在梅岭街道桂华苑小区,漫步在花园式的小区中庭,看着小区外宽阔的马路上车流来来往往,回忆起十几年前的日子,今年70多岁的庄阿伯感慨地说,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那时的梅岭‘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每次外地的亲朋来访,都笑话我们这里是城乡接合部,根本不像城区。”庄阿伯笑言,那时的社区,民宅密集、道路狭小、环境脏乱,别说是外地人,社区的厝边们也没几个人觉得自己是“城里人”。

2003年梅岭街道办事处成立后,梅岭党工委、办事处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开始着手规划梅岭的城区建设,并在几年间相继推进宝龙金色花园、锦绣广场、福璟花园城、福隆花园城、奥林春天、瑞璟·香榭花都、世纪华廷、凯旋国际等晋江较早一批商住小区建设,逐步改善梅岭的人居环境和城区面貌,迈出了梅岭城镇建设的第一步。

2009年,隶属晋江市第一批城建项目的梅岭双沟田美中片区项目、人工湖项目、湖光西路石鼓路区域项目、沟头片区项目、双龙路东拓项目、八仙山公园及晋江市生态公园项目启动,拉开了梅岭城市建设的大幕;2010年,紧扣晋江“城市建设年”部署,梅岭组团改建工程正式启动;2013年,梅庭片区改建项目启动。

组团建设和片区改建的有序推进,给梅岭带来城市面貌蜕变的同时,还带来了宜居环境的提升,让许多和庄阿伯一样的梅岭人过上了此前不敢想的城市生活。

2010年以来,梅岭街道共完成8.9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改造,占街道面积79.8%,区域内7000多亩城中村华丽变身为现代居住小区,新建商业楼盘(含安置小区)45个,现共有住宅小区65个,实现了从“城中村”到品质新城的华丽转身。

当前,晋江梅岭中片区项目前期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梅岭街道城市化进程又将再上新台阶。

梅岭中片区项目规划预计征收土地面积约777亩,建筑面积约50.4万平方米,总投入28.93亿元。在产业设计上,片区将引进高端化、国际化的产业项目,打造高级工匠人才、产业高端链、高精尖产业孵化集聚的创新综合体;在城市配套上,片区将新、扩建中小学、幼儿园等一批教育项目,整合现有的学校、社会福利中心等设施,打造从幼儿到老年的高端教育康养园区;在文化保护上,片区将保护融合“侨”的元素,延续海外游子思乡情结的“根”和“魂”;在交通出行上,片区将打通石鼓路并连上世纪大道,接上最繁华的五店市、万达区域……

作为晋江市贯彻落实泉州市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做大做强中心市区的有力举措之一, 梅岭中片区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进晋江“产城人”融合发展,助推梅岭加快实现“生态智慧城、商贸服务区”建设目标。

腾笼换鸟向服务业要效益

02

2004年,梅岭街道成立的首个完整年度,财政总收入12853万元;2021年,梅岭街道财政总收入74681万元。至今,梅岭财政总收入实现了近5倍的增长,居民人均年收入也从7166元递增到了4万多元。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梅岭建街后的精准定位。

街道成立伊始,梅岭立足中心市区组团的区位优势,即以发展第三产业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房地产开发及酒店、餐饮、贸易等业态发展。同时,扎实推动社区整合,繁荣区域经济文化,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档次,将街道定位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宜居宜业城区来建设。

在大力推进城镇基础建设的同时,梅岭成功吸引了宝龙大酒店、荣誉大酒店、爱乐大酒店等一批高端酒店和百货、超市入驻,让辖区百姓享受便捷的城市生活配套。

近年来,梅岭结合“退二进三”,合理规划三产布局,持续推动产业智造发展、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商贸、信息服务等优质项目。

如今的梅岭,不仅拥有五店市传统街区、万达广场、曼哈顿国际酒吧休闲街区等优质的商业旅游、人文旅游资源,还通过招商引资,在辖区布局了世茂御龙湾、保利·中航城等5大城市综合体、5家星级酒店、19个高标准商贸总部写字楼等商业项目,产业业态有了质的升级。

过去一年,梅岭商圈经济效益凸显,“万五商圈”年营收35亿元,获评泉州唯一省级示范商圈;第三产业跃升发展,“四上企业”新增58家,限上商贸企业达到211家,内资企业8803家,外资企业169家,个体工商户总数11627家;限上批零销售额实现五年翻两番,突破400亿元。街道持续创新招商机制,依托辖区商务楼宇,紧抓“平台经济”和电商直播加快发展的有利契机,重点策划、规划和引进汇拍直播基地、云鲸新媒体人才孵化基地等知名直播平台,以及普尚国际中心、御龙湾休闲广场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同时不断加大对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

“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相继落地,为梅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蓄积更强大的潜能。”梅岭街道办事处主任洪志新表示,围绕晋江“13137”发展格局,梅岭将进一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按照“一轴、两翼、五街、多点、全面开花”发展规划,提振世纪大道两侧商业繁荣,推动梅岭北翼和南翼核心商圈建设,重点培育商务楼宇,扶持社区服务型经济,持续撬动跨越发展新动能,助推梅岭早日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养老事业

03

在梅岭街道希信小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育配套,让孩子们在这里享受优质的小学教育。

以城镇改建为契机,梅岭街道合理统筹用地,着力提升区域民生公共配套,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投入,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不断完善,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

以教育为例。建街以来,梅岭街道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创建教育强街,完善育人环境,率先实现“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中小学校班班多媒体”全覆盖;同时,成立“晋江梅岭教育基金会”,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年来,梅岭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学校12所,包括心养、希信、平山、凤竹、第二实验小学梅岭校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含竹树下、桂山、中奥三个校区)、梅岭中心幼儿园等在内的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的投用,不断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除教育提升外,梅岭街道还注重养老服务的提升,在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站全覆盖的基础上,试点实行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惠及辖区老人;持续实施民生“微实事”,引导社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注重社区文化品牌塑造,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文明新风进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推动城市文明和居民素质的双提升。

与此同时,梅岭街道持续实施“城区绿化”工程,每年见缝插绿,100%完成绿化种植100亩的任务,相继建成双沟、竹树下等多处城市街头绿地,辖区绿化率达到46.68%。截至目前,梅岭辖区分布有八仙山公园、晋阳湖公园、绿洲公园、敏月公园、江滨公园、竹树下公园、教委公园、桂山公园、体育公园、崎山山地自行车公园等十大公园,以及五大景观水系(三库一湖一溪,竹树下水库、八仙山水库、桂山水库、晋阳湖、九十九溪)交汇融合,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享有“中国绿色名街”之称。

梅岭城镇建设的有序推进,还带动了人的城镇化。近年来,梅岭共有8200多户居民住进了环境优美的小区套房,实现本地人口市民化。梅岭民生配套的持续优化,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落户梅岭、安家梅岭,成为“新梅岭人”,实现外来人口本地化,为梅岭实现高质量发展集聚了人气。

党建引领精细化管理谋福祉

04

近段时间来,为加强党对网格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穿透式基层组织体系,着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梅岭街道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关实施工作方案。

立足社区类型复杂、专属网格多、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梅岭街道对原有网格设置进行了优化,共划分一级网格15个、二级网格92个、三级网格191个。截至目前,梅岭92个二级网格分别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并从楼栋长、居民代表、业委会、热心党员等群体中选配兼职网格员,同时组建15支社区志愿者队伍、65支居民小区服务队,网格服务力量得到持续强化。

以此为基础,梅岭还通过推行“把支部建到网格”、社区“大党委”模式等方式,不断强化网格管理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好社区、小区党建阵地作用,引导街道及驻地共建单位党员干部、网格党员、非公党组织党员等在网格管理、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针对居民小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出租公寓四类专属网格,将分别组建物业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房东协会三大协会,推动引导相关专属网格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相互协作,持续探索适合梅岭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梅岭街道积极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工作,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模式,着力解决基层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依托党建引领,梅岭一方面着力构建“部门联动共建、小区问题共治、社区资源共享和网格运行”四项机制,构建起“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另一方面依托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梳理出一批对城市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具有明显推进作用,对破解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创新突破的典型案例,通过经验总结、经验分享,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取得实效,进而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年初以来,梅岭聚焦城市管理薄弱短板,探索实践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取得明显成效。比如以梅青、许厝为试点,打造“党建+”邻里中心示范样板;依托沟头农贸市场,创新推行商户文明积分管理制;在宝龙·金色家园、桂园人家等老旧小区,探索实践“党建+”近邻自治新模式;以碧山作为试点社区打造“近邻夜市”,创新打造疏堵结合治理流动摊贩示范样板……

“一座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梅岭街道党工委书记洪长江表示,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常态化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中,只有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放下安全、底线等包袱,真正一心一意去谋发展,才能创造更高质量的产业、更高品质的生活、更高水平的服务。

当前,梅岭街道正聚焦“小网格、大治理”,着力在“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这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塑造典型、创出经验,力争通过项目化推进,采取专项行动、集中攻坚、规范整治,在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规范、自建房提升等领域,打造一批切实有效的治理典型,让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