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伟强 董严军 秦越
如果把过去十年光阴浓缩为直观画面,会在晋江市中心的青阳街道看到什么?
住宅楼宇鳞次栉比,商圈街区人气十足,背街小巷“深度美颜”,交通路网便民生活,老旧小区重焕新生,文明创建幸福“加码”……青阳在惊艳“蝶变”,颜值和品质双双跃升。
历经不凡,更显非凡。这些年来,青阳街道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紧紧围绕“宜居、兴商、强教”三条主线,注重“内涵提质”,真抓实干,加压奋进,着力推动青阳全域功能、品质、形象全面提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是拼出来的发展新天地”
——产业兴区 集聚澎湃动能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
近年来,青阳街道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紧盯园区、商圈、楼宇等发展平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三产提质升级。利郎文化创意园、洪山文创园、金融广场等发展平台初具规模,临空经济区蓄势待发,宝龙、阳光、和平广场等城市商圈实现差异化发展,明鑫、高森、金山、华泉等重点楼宇初具规模,三产占比从2016年的90%提高到2021年的96%以上,限上批零企业从2016年的94家提高到2021年的130家,年均增长6%。
一根丝、一团棉、一片麻、一缕绒毛……走进利郎文化创意园圆楼,数百台自动化设备正编织着人们美好生活的色彩与律动。
这里是利郎面料研发中心,每年,数百块全新的面料在此诞生,每天都有绚丽多姿的色彩被开发出来。从纱线到染色,从款式到板型,从工艺到检测……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让利郎实现生产流程的快速反应。
这个占地103.1亩的园区,是首家把文化、设计、研发融为一体的文创园,成为市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
洪山文创园也盛产“小核荔枝”。
走进位于洪山文创园的海纳机械5G卫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平台展厅,数字赋能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上线设备的运行情况。
目前,该平台入驻用户352个。平台采用多种创新技术,包括5G+AR远程运维、5G+AI视觉质量检测、物联网的设备数据采集和上云等核心技术,支持多类型的工业协议解析、多种轻量化MES应用,助力卫品企业的生产管理上一个台阶。
青阳也通过建设平台,集聚带动效应。
2018年11月,由晋江市政府牵头,市金融局、青阳街道与兴业证券合作打造的百亿级金融项目——资本运作服务平台“晋金私募汇”,落地晋江金融广场。该平台采取政府主导、政企联合或企业主导等运营模式,快速形成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进而推动本地实体产业升级。截至目前,“晋金私募汇”项目已完成引入注册企业161家,涵盖金融、类金融、金融服务及国企、商贸、物流、供应链配套等业态,引入规模123.15亿元,贡献税收5796.55万元。
“集聚区内不仅可以实现金融政策、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全方位共享,而且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还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青阳街道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项目建设是发展生命线,营商环境是竞争力。2018年以来,青阳街道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的宝龙城市广场、中和中心小学、厦航晋江飞行出勤楼、晋创城市广场、成昌石墨烯鞋材研发生产项目、开元颐居酒店、昇路·艺璟项目、晋江万科金域国际(罗裳片区拓展区)等重点项目8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
一个个新项目,从签约落地到投产,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处处产业的破旧立新,积蓄充沛的发展动能,青阳拼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这才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什么是幸福?老百姓的笑容最能代表。
在青阳街道,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一个个美丽蝶变,一张张群众笑脸,绘就出幸福的最美画卷。
原本裸露的泥地种上了绿草,破损的水泥路面铺上了沥青,闲置空地变身儿童游乐区……昨日,记者来到晋江青阳街道高霞社区,探访已竣工验收的老旧小区——机场宿舍生活区。在实施了精细化、人性化的改造后,这里的环境“颜值”提升、功能性更优,获得小区居民点赞。
机场宿舍生活区业委会主任王金盾开心地说,如今,外墙修复了,管线规整了,绿化增多了,停车充电都方便了,大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一枝独放不是春。
建好还要管好、用好。今年,青阳街道重点推动老旧小区“改管运”一体化运作,并作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点课题。共实施5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41个,总投资超1.2亿元。此外,按照“党建引领、民意导向、‘改管运’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探索实施“微利可持续”的市场化老旧小区管理模式,探索“党建+物业”模式,引入愿景佳园物业管理公司入驻管理老旧小区28个。
在青华社区,庄女士喜欢带女儿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参加各种DIY亲子活动。谈起邻里中心,庄女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来,青阳街道把“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推动阳光、青华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泉州级试点建设,启动青新、永福里、陈村、洪宅垵等4个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通过聚合党建优势、聚力资源整合、聚焦功能提升,持续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功能,构建“15分钟服务圈”,打通基层党建工作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阳光社区的阳光夜市也开启了一天的繁华。花样繁多的美食,川流不息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众多市民前往打卡,品尝美食、体验慢生活。夜市日均人流量超万人次。
每天晚上,青阳街道综合执法队与阳光社区巡逻队会穿梭其间,检查夜市是否规范经营。
眼下,阳光夜市成为市、街道、社区三级共同打造建设的服务摊主的民生工程,开放包容的阳光夜市解决了一千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阳光社区积极作为,每年投入资金,用于推进夜市综合整治提升。
这只是青阳街道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夜间经济区,在规范城市文明秩序的同时,致力便民利民惠民、助力“共同富裕县域范例”创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一个缩影。
为把夜间经济打造成青阳的一张“新名片”,青阳街道科学规划阳光商圈、宝龙商圈、福隆里、莲屿街、宝龙夜市、洪山西街等一批高品质的夜间经济区,并全面推广阳光夜市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域对标、全域发展、规范管理。
“这才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青阳蜕变引发居民由衷感叹。
文明赋能为幸福“加码”,在永不停歇的文明创建之路上,街道上下每一位市民都在自我加压,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攀登着一个又一个文明新高地。
——宜居宜业 托起人民幸福
“这是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在青阳” 教育品牌铮亮
2012年至2021年,新增公办小学学位6000个,幼儿园学位3000个……青阳街道十年的教育“成绩单”,格外亮眼。
这个夏天,家住莲屿社区莲花小区的陈女士心情大好,她的两个小孩今秋入读的学校都有着落了,老大为青阳街道中和中心小学一年级新生,老二则将入读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莲屿园区。两所均是高规格、高标准建设的公办学校。“这就是青阳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能在家门口读好学校,我们和孩子都很开心,也很期待。”陈女士说。
青阳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还有很多见证者。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青阳的公办小学、幼儿园数量翻了好几倍,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各种设备也越来越智能,青阳的孩子太幸福了。”今年65岁的许老伯是青阳一名退休教师,他始终关注着青阳教育的发展,喜看晋江二小晓聪校区、青阳街道象山幼儿园、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艺术实验幼儿园等新建小学、幼儿园的新变化。
近日,在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莲屿园区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最后的收尾施工。来到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充满童真童趣的建筑,内部别有洞天,教室、功能室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户外活动区同样划分明显,色调鲜明,配套有生态种植区、戏水区、野战区、饲养区、骑行区等,满足孩子们生活、学习、游戏的各种需求。整个园区将于今秋投入使用,届时可招收4个教学班。
十年来,青阳街道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市直学校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推进优质学校共同办学、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战略,支持“大一中”建设,形成“名校带新校”“优校带弱校”的教育发展格局,打造优质教育的共享链。集团化办学也让青阳市中心的名校由零散的“盆景”变为成片的“风景”。目前,青阳共有教育集团7个(中学1个、小学2个、幼儿园4个)。
用优秀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青阳街道一直在努力。发挥教育基金会平台,积极搭建高端教育培训平台,支持骨干教师外出挂职培训或参加各类名师培训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发挥各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培养更多本土名师。同时,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装备水平,既扶持市直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也支持各基层改善小学办学条件,补齐办学短板。
接下来,青阳街道将持续推动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加快实验中学扩建和第二实验小学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其中,实验中学扩建面积约7.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项目建成后近期规划初中60个班、高中30个班,远期规划初中90个班、高中30个班;第二实验小学改扩建项目用地面积约1.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65万平方米,预计9月上旬进行公开招投标,项目建成后近期规划48个班、远期规划60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