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玲玲
近年来,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晋江医界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高起点、大手笔、多层次引入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全力破解群众“看名医难”问题。随着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一批批“国字号”落地晋江,不仅晋江本地患者离“大病不出市”的梦想更近了,更出现了异地患者来晋求医的新现象。这些在医疗领域“敢为人先”的努力与探索,晋江依旧走在全省前列,打造出县域对接高端优质医疗的“晋江样本”。
01
聚焦群众“看名医”难题 蓄力招引行业龙头落地
家住晋江市内坑镇的尤大叔,10年前因外伤导致右侧胫骨近端骨折,曾在外院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恢复欠佳,他的右膝关节严重外翻,行走状况也随着时间逐渐受限,最后连简单的站立都无法做到。这些年来,受制于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因素,尤大叔一直未进行系统治疗,腿脚的伤病给他带来诸多不便,多年来他苦不堪言。
“看病贵”“看名医难”,这不仅是尤大叔久病未治的原因,也是晋江医疗服务能力欠缺的一个缩影。作为拥有206万人口的县级市,晋江不仅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不足,而且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在部分疑难重症的诊治上,不少病患在本地得不到有效救治,往往需要转外就医,医疗费用高于本地不说,还要额外负担异地医疗的交通、陪同亲属的食宿等费用,让原本医疗负担就重的患者及家庭雪上加霜。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了切实解决困扰群众的民生难题,2016年,晋江大胆探索、高位引进树兰医疗集团,在全省县域率先走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的新路子。六年来,晋江建起了国际疑难病多学科远程会诊平台,全球1000多名专家名医为晋江百姓实施远程服务;李兰娟、郑树森、叶再元等院士、名医相继入驻晋江市医院,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名医工作室,群众终于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然而,晋江对优质医疗的需求仍然巨大。2019年10月,国家出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马上引起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希望能够借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落地,引入高质量医疗的“活水”,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对于晋江及周边市县乃至福建全省的广域覆盖。2020年9月,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晋江成功引入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六院”)的合作,创建了首家落户于县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而这,距离国家出台政策仅仅不到11个月。
谁能想到,这样的“晋江速度”,竟然在时隔一年后再次展现。2021年4月,在晋江安海乡贤、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的助力下,晋江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晋江第二人民医院(安海医院)为平台,就医疗卫生改革、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医教研发展、健康产业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这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次“牵手”县级市,预示着又一重量级“国字号”医疗资源落地晋江,也再次向世人展现了晋江在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方面的不懈努力。
如今,随着与树兰医疗集团的再度签约、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的落地、国家级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深化合作,晋江迎来了让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的高端医疗服务新机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盛放”,专科建设从“大而全”到“特色诊疗”,让群众实实在在拥有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获得感。
02
引得进更要用得好 推动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双提升”
如何才能发展好医疗卫生事业?关键在人才。一名人才引领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带动一所医院,一个医院服务一方群众。晋江想要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的目标,仅凭市县现有的医疗资源,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如何让这些“国字号”优质资源,既“引得进”又能“用得好”是重中之重。
7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薪火璀璨”出师考评会在晋江市医院举行。会上,5名“薪火璀璨”第二季学员分别就半年的“带教徒弟”经验进行了展示和总结,并由上海六院常驻专家施慧鹏主任亲自考评。这项师徒传承人才培养项目,是上海六院常驻团队实施柔性造才、助力晋江骨创伤医疗发展的一项举措。从2021年3月,第一批上海六院常驻团队来晋至今,已经开展了2期,培养了11名徒弟。
“师带徒帮扶的要义就是人才扶贫。”施慧鹏表示,“师带徒”模式以半年为一个周期,引领“带教徒弟”通过全科交流、病例汇报、资料收集、科研立项等方式练就“内功”,提升骨创伤团队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一支带不走的骨创伤医疗队伍”,为医院长期发展奠定基石。与此同时,晋江也陆续选派53名骨干人员输送到上海六院本部,接受“一对一”导师带教,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事实上,除了上海六院开展的“师徒”帮扶模式,入驻晋江的树兰医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也分别通过常驻医疗团队定点帮扶、专家名医不定期来晋指导、搭建“名医会诊”快速通道、举行国家级学术交流研讨等方式,全面提升晋江本地医生的技术水平,为晋江医疗事业的永续发展不断“造血”。多年的播种,结出希望的果实。得益于名医传授的先进技术和诊疗手段,不少群众的疑难杂症得以在本地完成诊治。
就在去年11月,困扰尤大叔十年的腿脚问题解决了。上海六院专家成功为尤大叔完成了晋江地区首例应用旋转铰链膝「RHK」进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不仅标志着又一项新技术落地晋江,同时也为严重关节畸形患者带来福音。“太感谢专家了,术后仅三天,我自己就能够下地行走,入院一个星期就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回想起去年的手术,尤大叔依然历历在目。
这次外科前沿技术的开展,不仅造福了患者,更让本地骨科医生受益匪浅。“能够与上海六院的专家们进行业务交流、现场学习,这种学习机会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参与手术的晋江市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许永权表示,创伤性膝关节炎是比较难治的疾病,往往伴有骨畸形愈合、骨缺损、活动受限及韧带缺失等问题,造成关节的严重畸形和不稳定,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难度将会加大。尤大叔由于创伤骨折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正是通过该项技术得到快速可靠治愈,才能解除困扰多年的病痛。
“今后,不仅有更多机会学到先进技术,同时专家们带来的管理理念,也对推动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有很大帮助。”许永权说道。他的这一说法,在数据上得到了明显体现。据统计,自2016年晋江与树兰医疗集团合作以来,截至2022年7月,包括李兰娟、郑树森在内的多位院士来晋会诊(含远程诊疗)60人次(远程813人次),树兰专家出诊10710人次,专家手术量2020台次,举办专家院内外讲座401次,病例讨论1275次,查房10022人次,疑难读片3316例。
自2021年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挂牌运营以来,带动开展55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15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部分填补了福建省技术空白。此外,晋江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也得到整体提升。与2019年1-11月相比,2021年1-11月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7.15%,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5.64%,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46.96%,泉州市域外就诊人数同比增长近2倍,国内境外人员就诊人数同比增长近3倍。
03
加速实现“大病不出市” 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城市
“真是太高兴了,不然我这个病要是跑到上海去看,花时间不说,还不一定能挂到专家教授的号,今天只用‘平价’就看了名医,真是太好了!”家住安海的颜女士笑着说,自从复旦上医落地晋江后,自己在家门口就能以普通门诊的价格挂到专家号,享受复旦专家教授的高端诊疗服务。
如今,像颜女士这样的患者并非少数。记者了解到,为了持续深化构建“复旦系”医疗服务网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附属儿科医院的三大名医工作站相继落户晋江。名医工作站定期安排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生坐诊,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名医专家队伍为患者服务。市民及患者可直接看专家,或预约专家进行现场门诊、远程门诊、会诊和查房等。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让群众大病“不出市”,是晋江市委、市政府对百姓的承诺。而今,随着与优质医疗资源的持续深化对接,这一承诺正在加快兑现。
8月1日,由上海六院护理部主任胡三莲、事业发展处副处长陆培兰带领的第三批10名常驻专家来到晋江,他们将根据各专科和患者的需求,采取坐诊、查房、诊疗、带教等形式,全面帮扶医院各专科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由长驻晋江的团队把相应的亚专业发展起来,待到发展壮大后,有了学科带头人,未来这边也可以进行亚专业划分,如此才能成为真正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党委书记王建波说,基于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的学科布局及上海六院特色,未来上海六院还会派驻除骨科以外的其他学科,例如内分泌科、影像科等上海六院的强势科室,形成闽南地区以骨科为特色,兼具多学科高水平救治能力的区域医疗中心,让晋江人民就医不再“北上南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的医疗服务。
无独有偶。今年4月,一场特殊的会诊在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举行。视频那头,千里之外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为来自内坑的一名患者提出了精准的治疗方案。彼时晋江正处于疫情期间,该名患者忽然感到四肢无力,且状况持续了一周时间未见好转。通过远程会诊,患者足不出晋江就享受到了及时的诊疗服务。
为了持续深化构建“复旦系”医疗服务网络,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同年建成了远程会诊中心建设。“远程会诊中心投用后,市民在本地就能享受省内外专家提供的诊疗服务。”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党委书记孙丰裕表示,特别是3月初晋江本地发生疫情后,医院通过远程会诊中心与专家连线,不仅解决了特殊时期患者就医的需求,也进一步阻断了可能产生的疫病传播。
同样的利好消息,还来自于晋江与树兰医疗的深化合作、再度签约。2021年11月,晋江与树兰医疗全面开启携手合作的2.0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树兰医疗总院长郑树森表示,未来五年,树兰医疗将协助推动晋江市医院及其晋南分院、梅岭院区等医共体单位高质量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业务发展、学术科研、疫情防控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晋江市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辐射周边地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与满意度。
与此同时,作为晋江中医药行业的“龙头担当”,晋江市中医院也善借东风,不断加强与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合作,加强中医药重点特色学科建设。目前,晋江市中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泉州市儿童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等上级医院建立合作帮扶关系,官国先、李俊生、黄俊山、李芹、陈冬梅等五个名医工作室相继落户,长期聘请上海、福州、厦门等地知名专家带教、坐诊、手术,创建共享医疗合作新模式,促进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也让晋江百姓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2022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也是晋江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一三七”发展格局的关键之年。记者了解到,晋江市委、市政府还将支持晋江市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挂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启动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晋东院区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晋江市第二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合作,建立覆盖广泛的“复旦系”医疗服务网络。支持晋江市中医院改扩建,深化与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地合作,推动镇域中医馆全覆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未来,晋江将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增强卫生服务综合实力,进一步补齐医疗发展短板,跑出新时期医疗卫生发展的“晋江速度”,以更优质的医疗条件、更扎实的健康基础,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