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玲玲
“从报送材料到办下许可证,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晋江经济开发区的‘双零’服务,让我们太省心了。”谈及近日收到工程规划许可证一事,晋江希尼亚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钟赞叹不已。她坦言,这放在以前,不仅要花半年时间,还要花不少精力和中介费用。
蔡金钟口中的“双零”服务,是晋江经济开发区推出的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双零”服务机制。这套惠企机制,让园区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周期由1年左右缩短到平均5个月;项目报建手续办理时限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项目各类手续代办费用,从中介机构收取10多万元变成政府免费服务,企业实实在在享受了“放管服”改革的红利。
“双零”服务是晋江推进集成改革、构建便捷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2019年10月,晋江市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全省首批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后,就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细化实施15个改革专项,集成推进78个改革项目,从资源集成整合、体制集成创新、服务集成优化等方面入手,担当改革的“试验田”。
如今,随着一大批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不仅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也形成了集成改革的“晋江样本”。
勇闯改革“深水区”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实现了从“高产穷县”到“经济强市”的跨越,一家家企业孕育而生,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集群飞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企业布局分散、厂居混杂普遍、工业化遗留问题等日益凸显。
“早期厂房存在消防、绿化等诸多问题,地块利用率不高,再加上厂房与厂房间缺乏整体规划,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和水电资源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更让人担心的还有火灾隐患、治安等问题。”晋江市工信局局长林永红直言,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没有足够空间扩大生产的窘境。
如何在不干预产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在原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更多空间,扎实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晋江的解决办法是,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阵地、项目建设主战场,全面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在全面分析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晋江坚持“策划建设一体推进、国资民企双管齐下、单宗连片改造并重”,迅速掀起园区标准化建设热潮。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