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连续7年执教浔兴青训营

黎大金牌教练赵锡华:练球前先育人

探营浔兴青训营暑期班

赵锡华在指导学员。

本报记者 李诗怡 秦越

日前,记者来到浔兴青训营暑期班SM站二期的训练现场,教练员赵锡华正在带领学员们进行传切训练。场上有个位置缺人,赵锡华就亲自上阵,担任陪练。训练过程中,赵锡华频频为同队学员创造投篮机会,和学员们打成一片,现场充满欢乐的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7月,身为黎明职业大学男篮主教练的赵锡华,带领球队首次闯入CUBA三级联赛全国赛,在全国最高的舞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1支球队较量,并凭借出色表现小组出线打进全国16强,创造了球队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结束CUBA之行,赵锡华迅速调整状态,投入青训营执教工作。2016年至今,今年已经是赵锡华在浔兴青训营执教的第7个年头。从最初的朱世龙助教,到如今有口皆碑的赵教练,赵锡华在浔兴青训营见证了一批批学员的蜕变和成长,也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在赵锡华看来,学员进入青训营后,第一要务是育人,只有做好人才能打好球,不能单方面急于技术方面的提升。“第一节课,我都会强调课堂纪律,这是最基本的。还有训练中为人处世的原则,都需要去引导。”有时打比赛,会出现球技好的学员不愿意和球技差的学员一组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赵锡华都会捍卫每名学员平等参赛的权利,“我会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享受平等的上场机会,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而且为这些能力稍差的学员提供舞台,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继而努力缩小差距。”这正是赵锡华的一大执教理念——多鼓励,树立信心,培养抗挫折能力。

时间匆匆,谈及担任青训营教练员这些年来的变化,赵锡华直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学员和家长的诉求多了,对教练的要求也更高了。“早先训练比较单纯,就是练球;现在生源多了,诉求也多了。例如通过训练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胆量、学习人际交往等,这都要求我们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拓展知识范围,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此,赵锡华每年都会参加培训,学习最新的方法和理念,并获得了少儿体适能高级训练师、国家体能训练师、中国篮协E级教练员证书。

在这期SM站的训练中,有名学员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第一节课赵锡华与其沟通时,往往收不到对方的回应。面对这种情况,赵锡华表现得游刃有余,“首先要和他建立肢体接触,比如击掌、握手,取得对方的信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慢慢打开他的心扉。”经过赵锡华的努力,记者采访当天,这名学员和赵锡华多次互动,笑得很开心。

对赵锡华而言,无论是在学校从事一线教学,还是在浔兴青训营执教,都是职业理想的实现,“我大学专业是体育教育,当初抱着这个理想从黑龙江老家来到泉州。并不是每个人经过训练都能成为球员,我们能做的是培养更多的体育人,培养体育兴趣,练好身体素质和基本功,就算未来他们不打球了,也能通过这些基础去接触其他运动,或者只是简单投个篮,我的初衷就达到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