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绩比高低 按贡献论英雄 让新晋江人无“后顾之忧”
泉州轻工学院的老师叶明东来自宁德,在晋江工作已有七八年。2017年,他得知晋江推行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政策,2018年,他便提交了申请。排在35位的他,在钱塘雅苑选购了一套132平方米的安置房,单价4500元/平方米。而当时,周边房价已经七八千元。“对我们工薪阶层而言,买房是头等大事。通过积分优待,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工作中。”目前,已是新晋江人的叶老师最开心的是,有自己的房子,在晋江的生活越来越舒心。
为了鼓励一批融入深、贡献大、素质好的流动人口更好扎根,2014年起,晋江率先在全省推行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从融入程度、综合素质、发展贡献、社会奉献、杰出表现、行为控制六个方面设置指标,对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实行积分管理,积分排名靠前的可享受优待政策。
贡献越大,积分越靠前,优待越多。根据政策,晋江市每年安排“1000个公办学校起始学位、1000个安置房购房(或自行购房补助)资格,以及部分政治待遇”作为积分优待措施,供积分排名前1000名的优待对象轮候选择。
同时,根据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晋江不断修订积分优待管理政策,进一步拓展积分住房、积分入学等服务,购买商品房补助标准实行按实际购买面积进行分类补助,最高可补助8万元。目前,晋江全市申请参加积分排名的超10万人。
湖北人杨慧2001年来到晋江,目前是佶龙机械公司的行政经理。2018年,他选择在晋江落户,同年通过积分优待政策,在绿洲花苑买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房子。之后,杨慧结合岗位工作,以自身经历向同事推介积分优待政策,公司先后又有5名外来员工选择落户。“积分优待,既解决‘房子’问题,又解决了‘孩子’读书问题。”杨慧说,一个地方能让外地人扎根,两个原因很重要:一是有发展空间,二是生活压力不大。“这两方面,晋江都很有优势。首先,晋江经济发达,外地人机会多,晋江人也不排外,让大家有认同感。其次,晋江政府办事效率高,还有积分优待等很多优惠政策,解决外地人的后顾之忧。”
除了积分优待,在人才认定上,有些新晋江人虽然对企业贡献大,却受文凭、论文、科研成果等指标限制,无法成为政府主导认定的人才,为此,晋江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享有人才自主认定资格。对企业自主认定的人才,按一、二、三类,可分别享受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工作补助。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金校红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金校红1999年来到茂泰,从一名基层配料调色员成长为技术骨干,已推动公司许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作为茂泰鞋材工艺革新的主要贡献者,虽然学历不高,但他的业绩得到公司的认可,前不久被公司自主认定为一类人才。
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关系等倾向,以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将人才自主认定权交到企业手上,这种方式得到了企业和员工的认可。“很荣幸被评为一类人才,感谢公司对我的肯定。”金校红说。
购房或租房居住1年,可申请参加村(社区)民主选举;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美丽晋江人,新晋江人的身影随处可见……除了优待政策外,晋江还引导新晋江人融入企业、社区等多层面,让他们消除“打工”“过客”心态,更加深度融入晋江发展,感受到劳动的尊严、奋斗的价值,实现共建共享,过上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