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桥长此桥”,对于咱厝安平桥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古桥,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书写下许多文章,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篇。其中,有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安海老人,20余年来坚持用诗联的形式记录他眼中的安平桥,写下七八百首安平桥相关作品。去年年底,这位八旬老人黄天来挑选了其中500首关于安平桥的诗联集结成《安平桥诗联五百章》,成为美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联世界,感受他对安平桥、对家乡的赤子之心。
半百之年学写诗
黄天来,1939年出生于晋江安海,自幼在安海生活学习,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工学院,并成为厦门一家工业设计院的工程师。
学生时代,黄天来就很喜欢古诗词,喜欢写一些小文章,参加工作后,他总是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诗词,买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籍自学。然而,要精通诗的平仄韵律却不那么容易,他曾尝试着写一些诗词,却总是不满意。“像国学这种传统文化是要有人指点的,很多自己想不明白、不理解的,有人点拨一下就会豁然开朗。”黄天来觉得光靠自己琢磨是不会进步的,于是便想着去寻找老师。
1989年,年已半百的黄天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自己养正中学的高中语文老师曾远踪也居住在厦门,便立刻找到住处去拜访他。曾老师曾是暨南大学文学系毕业的,对于诗词有一定的研究,在聊天中,黄天来向曾老师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并请教关于诗词的韵律问题。彼时曾老师已经70岁了,但他看黄天来有兴趣,便让黄天来把创作的作品拿给他看,并一一为他指出其中的问题。
这一指导就是10年。10年间,黄天来一有作品就带去给曾老师指导。每一首作品,曾老师都会仔细品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曾老师的教导下,黄天来的诗越写越好。
60岁那年,黄天来退休了,他从厦门回到安海生活,便改用寄信的方式将作品寄给曾老师品评。这一寄,整整寄了两年,直到曾老师跟他说:“你现在写得很好了,可以不用再寄了。”黄天来才没有再寄作品让老师帮忙看。“想到老师已82岁还在帮我指正,我就特别感激。”
2002年,黄天来在养正中学一位退休老师家中见到了许多楹联书籍,“诗联同源,诗和联是分不开的。”于是他便向老师请教关于楹联的知识,并向老师借走了这些书籍去复印学习。“诗有诗韵,联有联韵,而且联比诗更复杂。”在学习写联的过程中,黄天来结识了楹联大家许书纪,于是跟着他学习怎么撰写楹联。“联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在闽南盖房子或者起祠堂,都少不了楹联。”
因为数次遇到良师,黄天来在写诗联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如今他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晋江市安平诗联社副社长。他热爱诗词楹联,作品散见于各级刊物,多次在全国性征诗征联活动中得奖。众多的作品中,让其最为骄傲的是在2018年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中入选的作品,“上万幅作品中挑100幅入选,且入选联有幸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前主席张海先生书写。”这是让他极为高兴的事,但更为高兴的是《安平桥诗联五百章》的成册。
500章诗联见证安平桥的变迁
黄天来的家在安海复兴社区西宫境,与安平桥公园就隔着一条马路。自从退休回到安海后,每日他都会去安平桥散步,这一晃就是20余年。这20余年来,黄天来有时是清晨去散步,有时则是傍晚去,看尽了安平桥不同时间的景致,常常有感而发,于是他坚持用诗联写下安平桥及安平桥公园的历史人文风景,写下桥的变化和他的感受。
20余年来,黄天来看着安平桥周边的景致一点一点地变化,见证了安平桥从“脏乱臭”到成为国家4A级景区,再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而他写下的关于安平桥的诗联也有七八百首。
去年5月的一天,在安平桥公园散步时,黄天来偶遇安平诗联社社长许火狮,两人聊到关于安平桥的诗联,许火狮建议黄天来将这些作品整理成集和乡亲们分享。许火狮的建议让黄天来心里一动,于是便开始着手整理。
整理的过程中,一件件诗联作品带着黄天来回到写作的时刻,有清晨散步时的《晨步西桥感慨》,有傍晚时分闲游时写下的《暮游安平桥公园楹联六十首》,有秋天时节的《故里秋思》,也有晚春时的《暮春漫游五里桥公园感赋》。最让他感慨的是2008年写的一篇《又过安平桥感赋》:“每过中亭心必寒,只因欲对臭泥滩。千年古港绝清水,一路脏风熏寂天。游客空馀怀旧梦,里人不再炫安澜。首批国宝侨乡泪,他日如何谒祖颜。”这是一篇作于安平桥公园建设前夕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对安平桥周边的臭气浊水的不满。“那时的安平桥又脏又臭,外地的朋友想来参观,我都很羞愧,不敢带人去看。”后来安平桥公园经过建设后,又重现古时的碧波清水、长桥凌波,黄天来一天天看着安平桥周边发生变化,写的诗联内容也跟着有了变化:从抒发对安平桥周边脏臭的不满,到描述安平桥景区之美和安海人的自豪之情,诸如“五海丝路;里长桥,曾展雄姿,名扬宋代千年古镇,又添美苑,民颂今朝公仆心”“仅历三年,长桥故事有新编,万家拥护;虽经百劫,白塔雄姿仍健在,千古传扬”……
20余年来,安平桥成为黄天来生活中的一部分,用诗联记录安平桥的变化,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最终,黄天来在《安平桥诗联五百章》册子里收录了律诗153首、绝句165首、楹联188副,合计506章。“编这本册子的时候,恰逢安平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我特别开心,感觉自己也为家乡、为安平桥增添了一朵庆祝的浪花。”如今,黄天来不仅用诗联记录安平桥,也积极地邀请朋友们来安平桥游玩。
笔耕不辍 学不止步
这几十年来,黄天来写了四五千首诗联作品,所有的纸稿都被一张张仔细地收在文件夹里,这样的文件夹,黄天来有20多个,摞起来有一米高。虽然现在已84岁高龄,但热爱诗联的他一点也没有停止写作,每天散步的过程中一旦有灵感,就会赶紧记录下来,回家后再仔细推敲。
2020年疫情在家不能出门,黄天来便跟着孙子学习智能手机的应用,学习使用微信来和诗友交流、阅读诗联等。
“以前只会打电话,现在可以通过微信和诗友们交流,一写出新的作品就可以马上分享,还学会到网站上去看全国各地诗友的作品,太方便了。”黄天来拿着手机展示自己收藏在微信里的作品,还有刊登有他的作品的诗联网站,高兴得像个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