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海关总署发布前五个月进出口数值。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总值3.45万亿元,增长9.6%;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3%。民营企业表现亮眼,进出口7.86万亿元,增长11.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9%。
数据向好有着多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企业的主动求变:产品更具竞争力,生产更加灵活化。
这是当下国际竞争大环境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新的竞争周期中,中国制造业传统的人口红利、价格等竞争优势已不在,但改革开放四十年所积累沉淀的产业链优势却是当下其他区域竞争者在短期内无法提供的。比如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整体实力,比如对于短单、快单的迅速反应,而这恰恰是当下外贸市场的需求。
优势是基础,但要把优势转化为胜势,需要企业拿出变革的勇气,对于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调整。这种调整,势必会给企业带来短期阵痛,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肯定会与以往的惯性产生摩擦冲突。但若是没有横下一条心的勇气,企业距离被市场淘汰也不远了。
此次跨交会上企业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此次跨交会上,在有的企业接单量颇为可观的同时,也有企业客商寥寥。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日子中,国际市场倒逼企业转型的力度会更大。而当这种倒逼力度叠加全球经济复苏脆弱、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物流时效有所下降等多种不利因素时,企业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与其坐等观望,不如奋起变革。先行者已然尝到甜头,给行业做出示范。对于晋江的外贸从业者而言,更好从先行者身上吸收经验为我所用,这是他们下一步急需做出的回应。
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