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专题 上一版   

晋江生态环境局:

守好生态“高颜值” 促进发展“高质量”

摄影记者 董严军

本报记者 阙杨娜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成为中国主题。在共建美丽晋江的过程中,有这么一支队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守护碧水蓝天,他们是晋江环保铁军。

日前,生态环境部对在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晋江生态环境局从2018—2021年度连续四年获评全国环境执法“表现优异集体”,实现“四连冠”。

近年来,晋江生态环境局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继开展皮革、印染、电镀行业废气专项执法,“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音专项执法,扬尘治理专项执法;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与非现场执法监管能力,“非现场执法”典型案例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经验做法获省生态环境厅发文推广;环境执法保持高压,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晋江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公众满意度从2018年的73.9%提升到2021年的92.91%。

晋江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巩固、深化全国环境执法“四连冠”成果,以信息化建设、治水攻坚等工作为抓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让绿色成为晋江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奋力守护“蓝朋友”

绘就生态环境“高颜值”

近两年来,晋江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100%。蓝天白云相伴,城市“气”质优已成为一种常态。

这样的满分答卷,与晋江全力推动城市环境治理从“环保”向“生态”转变息息相关。近年来,在实施蓝天工程中,晋江以臭氧和颗粒物协同治理为出发点,通过大气精准治理、建陶整治、恶臭废气专项整治三大抓手,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们完成了30个年度大气精准治理减排项目,淘汰燃煤锅炉85台,开展安东园区、振东工业区的皮革、印染、电镀企业有机废气提升治理。”晋江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晋江开展55家陶瓷企业露天堆场整治,以及柴油货车治理,奋力守护“蓝朋友”。

湿地是鸟类和各类湿地生物生活的天堂。不久前,在晋江九十九溪流域、围头湾等地,接连发现了一批“稀客”,如首次在晋江被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在泉州首次被发现的珍稀鸟类硫磺鹀、栗苇鳽,在福建省首次被救助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勺嘴鹬……

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做客”晋江,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这得益于晋江近年来大力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建设。据了解,晋江现有泉州湾河口湿地、晋江深沪湾保护区两个省级重要湿地。今年5月,深沪湾保护区湿地吸引了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翻石鹬在内的1000多只鸟类栖息,为鸟类栖息繁殖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在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

“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晋江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晋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见成效,越来越适合珍稀动物栖息。

作为“绿满晋江”三年行动项目之一,晋江崎山公园花海区东入口景观提升工程近日已经收尾,主入口铺装、中央广场铺装、景观长廊建设、景观绿化种植等已完工,整体效果初步显现:公园入口处种植榉树,配合特色台阶进行空间延展,两侧采用大腹木棉点缀,凸显公园大气清新;梳林区主要以阳光大草坪为主,结合梳林草地及地形营造起伏错落的韵律感;靠近山体一侧以休憩游赏功能为主,种植风铃木组团、榕树组团、蓝花楹组团、宫粉紫荆组团、山樱花组团等,营造缤纷烂漫的景观氛围。

近年来,晋江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造林绿化、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晋江南岸公园、崎山公园相继开放。过去五年,晋江新建公园绿地8000多亩,生态环境颜值越来越高,城市更宜业宜居,百姓越来越有幸福感。

持续深化“放管服” 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

5月18日上午,中探探针(福建)有限公司将一面写着“高效廉洁 同心同行”的锦旗送到晋江生态环境局审批科,对审批窗口在办理环评手续过程中的“保姆式”服务表示感谢。

环评手续是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提,针对晋江重点项目,晋江生态环境局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我们倾科室全力,‘保姆式’服务中探探针(福建)有限公司的环评手续办理。”晋江生态环境局审批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中探探针(福建)有限公司选址开始,他们就成立专班提前介入,把很多环节、前置程序,通过改串联为并联,最大限度地为项目落地节省时间。

“中探探针有30多年测试探针技术积累,是目前国内主要的高阶测试探针设计与生产厂商,致力于为各相关产业提供高品质的测试探针与高效服务。”中探探针(福建)有限公司代理总经理蔡尚儒表示,中探探针落地晋江将建设集成电路测试探针生产项目,“晋江的营商环境很好,如果一切顺利,我们甚至有条件在6月份开工建设,晋江的生产厂区也将成为公司在中国大陆的运营总部。”

这是晋江生态环境局服务重点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局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针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并逐家发放抓紧完善环评手续的通知,确保项目落地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确保在守住环保底线的同时,着力推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今年,晋江共有138个泉州市重点项目。在建重点项目共103个,完成环评审批66个;预备项目35个,完成环评审批8个。今年以来,服务中探探针(福建)有限公司集成电路测试探针暨中国大陆运营总部项目、深沪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的环评审批。”该负责人表示,晋江生态环境局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继续简化环评形式、优化审批流程,对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等10大类30小类的环评登记表项目实行豁免管理,企业无须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正确处理好服务与把关的关系,是我们的重要守则。”晋江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严格环境准入上,晋江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开展项目审批,严守环保准入门槛,坚守环保底线,防止“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逐步建立产业升级和环境升级并重的发展模式。

智能管控“一张图”

强化环保执法“高精准”

在晋江生态环境局一楼的生态云指挥中心,大屏幕上随时可以切换晋江大气、水、土壤等相关信息。该中心于2020年12月底建成投用。目前,生态云指挥中心可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河道水质自动监控、污染源视频监控、企业用电监控、信访件办理调度等智能监管功能,初步搭建了晋江市大气、水、土壤智能管控“一张图”的基本框架,为精准执法、精准治污提供数据支撑。

“生态云指挥中心运行以来,我们去年利用各类管控数据办理了在线监控数据超标、数据造假、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各种类型的非现场执法案件27起。”晋江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利用烟气自动监控数据查处陶瓷企业超标排污案件”、“运用‘河道哨兵’精准发现线索查处违法排放水污染物案”两个案件分别入选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4月、10月通报的第一批、第四批优化执法方式的典型案例,并被通报表扬。

晋江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不断提高环境执法案件质量的同时,晋江生态环境局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原则,以案例实践为抓手,在体制机制、工作方法等各层面大胆探索和创新,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今年3月初,晋江生态环境局磁灶环保中队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某陶瓷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在调阅该公司干燥塔废气在线监控设备数据时发现污染物超标排放,在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的同时,积极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这也成为晋江市陶瓷行业首例经磋商成功结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

“近年来,我们创新优化非现场监管方式,在水、气、土壤环境监管过程中积极探索,运用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站、排污口自动监测系统、用电监控管理系统、工业固体废物远程监控等科技智能化手段,通过‘技防’与‘人防’的结合,促进执法效能的有效提升。”晋江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晋江生态环境局对835家重点行业企业2752个点位(如陶瓷企业干燥塔、印染行业定型机生产工序、制鞋企业刷胶工序等)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等智能管控措施,将17套河道水质自动监控站点、392个河道和流域视频监控数据接入生态云指挥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在强化企业日常执法与监管的同时,服务晋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广大群众合法环境权益,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