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栩涛(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三年11班)
巷子就像一条条血管,连接着古城的各个角落,连接着古城的过去与现在。海丝名城泉州,历史悠久,有金鱼巷、通政巷、状元街、中山路等,今天我就带你去金鱼巷周边看看。
走在布着青苔、雨后光滑的金鱼巷石板路上,一家名叫“海丝金凤”的小吃店映入眼帘。我本来就是个小吃货,“考察”就从美食开始了。
这家小吃店的墙壁上画着制作汤圆流程的彩画,壁橱里展览着鲎勺、石臼、元宵圆锃、漆木盒等老旧物件,整个店铺看起来古香古色,仿佛置身于一个闽南美食文化博物馆。
“小朋友,我们店里卖的都是泉州的名小吃,有元宵圆、花生汤、姜芋小汤圆、肉粽等,要不要试一试?”店员李阿姨一脸笑容地说。
听到有这么多小吃,我两眼放光,思量许久,最终点了一碗花生蛋汤、一碗芝麻花生味的元宵圆。这元宵圆实在太好吃了,它的表皮是糯米做的,吃起来软软的、黏糊糊的,花生和芝麻碎夹杂着干葱头的香味,还有糖的甜味,在嘴里全散开了,甜而不腻。如果你来了,一定不要错过哦!
摸摸小肚子,我心满意足地走出小吃店。顺着金鱼巷,来到街对面的泮宫牌楼。“这座牌楼上为什么会有四个天使翩翩起舞?”我好奇地嘀咕着。一位在牌楼下躲雨的李阿伯说:“小同学,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泉州的中山路、清真寺,还有很多地方都有早期欧洲的元素,这也能体现咱们泉州在古代就是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啊。”
听着李阿伯的话,望着“小天使”,我心里不禁感叹:“我们泉州不愧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啊!”
通过泮宫牌楼,走过古朴的青石板桥,你还会遇见两座古代建筑,左手边是蔡清祠,右手边是正音书院。红朱墙,琉璃瓦,在几棵百年榕树的映衬下,红绿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画。
慢慢往里走,眼前突然开阔了。站在棂星门遗址上,远处是蜿蜒起伏的清源山,视野高远无碍;正前方是一字排开的泉州文庙的古建筑群;触目可及的还有写着“洙泗桥”的一块桥名石碑,石碑背后立有硕大牌坊,整个泉州文庙圈恢弘庞大。
转眼,已到傍晚时分,我恋恋不舍地原路返回,从恢宏的文庙群走入狭窄的金鱼巷,沿路阿婆们的说笑声、孩童们的嬉闹声、小巷飘出的南音声,在古巷里回荡。街尾老房子里的一棵刺桐树开满了花,花枝探出了老墙,仿佛在倾听着这曲“春的赞歌”。
指导老师 李晓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