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六一”特别策划
本报讯 (记者 张之杰 董严军) 为了致敬抗疫英雄,感谢他们在本土疫情期间的无私奉献,本报昨日组织部分一线抗疫工作者子女,前往八仙山公园,参加为期一天的免费营地活动。
活动中,小记者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并动手制作“水火箭”;学习与射箭相关的传统文化,动手磨制弓箭,并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射箭姿势和方法,学做“小小神射手”。不仅如此,昨天的活动中,小记者们还倾情讲述了各自父母的抗疫故事,大家都被伙伴们的真诚互相感动着。
动手制弓 学做“神射手”
在古代,弓箭是使用非常普及的武器,最初用于打猎和战争。在我国,射箭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射箭有关的射礼还是古代君子六艺之一。昨天的活动中,小记者们不仅懂得了“君子六艺”的具体含义,还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了与射箭相关的传统文化,并自己动手磨制一把弓。
连日阴雨的晋江昨日迎来了艳阳高照,同时也迎来了久违的烈日和高温。尽管如此,小记者们一刻也没停止手上的工作,竹制的弓面上被大家磨出了一个个深深的弦槽,哪怕此时大家的脸上都已挂满了豆大的汗珠,真有点“铁杵磨成针”的意思。经历了辛苦的制作过程,下面就是释放激情的时刻了——在教练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拿着各自专属的弓箭,开始学习射箭姿势和方法,做了一回“小小神射手”。
“火箭”发射 一圆“航天梦”
“三、二、一,发射!”随着“嘭”的一声,八仙阁前的广场上传来了小记者们的欢呼声。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小记者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用塑料瓶制作了“水火箭”。教官先为给大家科普了“水火箭”发射的相关原理,告诉大家“水火箭”主要是利用旧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达到一定的压力后,利用气压将瓶塞崩开,喷水产生的反作用力将“火箭”送上天空。听完教学,所有小记者都跃跃欲试。
学习完理论知识,就到了最让小记者感兴趣的环节——发射“水火箭”了。站在“发射台”前,小记者把装满水的“火箭”放在“发射器”上,加上自己给的“动力”,把“水火箭”一个接一个地发射升空。每次“火箭”的升空,都会引来小记者的一阵欢呼。趣味好玩富有探索和创造的活动,让小记者们意犹未尽。甚至有小记者表示,自己回家也要做一个“火箭”,让它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