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b版:菲律宾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耄耋老人坚守木雕手艺一甲子

本报记者 曾舟萍 实习生 李敏姗

随着机械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手工艺已逐渐被取代,但是家住晋江市池店镇御辇村的黄文灿却在传统木雕的道路上,一直坚守了60多年。

近日,记者来到池店镇御辇村黄文灿老人家中,村中深巷的一栋老房子,就是他的工作室。此时,黄文灿正低着头,细细雕刻着一尊佛像。已经76岁的他干起活来,切、磨、雕、刻一点儿也不含糊。

现在,在我们看来炉火纯青的技艺,是黄文灿多年点滴学习而来的。据悉,15岁时,黄文灿到御辇村综合农具厂内当起了学徒,跟着厂里泉州工艺美术厂的师傅学习雕刻技艺。16岁时,他来到泉州工艺美术厂深入学习雕刻技艺。两年后,他又重新回到综合农具厂,从事闽南传统“眠床”雕花工作。

在机缘巧合下,他拿到了厦门外贸企业佛像的样品,便尝试着将所学用于雕刻佛像,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自那以后,他便开始雕刻佛像。

“佛像和‘眠床’的雕花并不一样,在开始雕刻前,要先确定尺寸,根据需要雕刻。不同形象要先画好设计图,再在木头上画好图案,再根据尺寸打坯、雕刻、打磨、抛光,工序很多的,工具就要用到100多件。”黄文灿说,要赋予一件产品生命力,就要用心去雕刻,慢工才能出细活。

1980年,黄文灿自己做了两尊佛雕,送到广交会参展。“没想到马来西亚商人看到后不仅立即买走了,还说要帮我包销。”黄文灿说,从那以后他的产品,每年都会接到世界各地的不少订单。

长年累月的雕刻,让黄文灿的精力和视力都逐渐下降。2014年,他决定退休。但休息不到一年,可能因内心仍割舍不下这门手艺,黄文灿又重拾工具。如今的他,只能接下一些朋友零散的订单,为了雕刻好一个作品,常常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依旧想要坚持。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