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陈福泉:让面粉与水产擦出“火花”

“科技特派员在晋江”系列报道②

右为科技特派员陈福泉。

本报记者 刘宁

面粉与海洋水产有什么关系?研究海洋的学术成果如何作用于食品?在福建顺成面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科技特派员、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陈福泉博士的合作中,项目“基于小麦面粉食品中专用面粉品质改良技术及应用”应运而生,探索海洋水产方面的技术成果助力面粉新品研发、工艺突破的可能性。

“我们的技术及产品一般运用在生物医药领域,这是第一次运用在面粉领域,获得很多新的思路启发和参考数据。”陈福泉表示,对于长期在高校从事技术研究的他而言,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牵线搭桥”,得以与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信任关系,助力食品制造加工企业开发更优质的产品。

陈福泉介绍,作为非面粉主产地,如何更好地稳定产品品质一直是本地面粉企业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尤其是顺成面业所要大力发展的专用面粉类产品。

在经过多次走访、交流后,陈福泉与顺成面业探讨,尝试将已有的海洋产品提取物添加到面粉中。仅仅两个月,双方首次尝试的产品就已经出样,“这个技术及产品比企业原有的产品添加配方成本更低、更天然。”

“由于带去的技术都是已经完成的科研成果,结合企业实际发展中的诉求,双方‘一拍即合’,项目推进速度就快起来了。”陈福泉分析,由于同属于闽南地区,企业对学校的专业技术有所了解,而作为科技特派员,他除了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还能根据不同企业与行业的诉求,进行更多学术、成果落地方面的专业建议。同时,双方在合作行程安排方面也更便捷。

项目成果落地不仅需要客观上的技术应用可能性,更需要合作双方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配合与尝试。

陈福泉记得,在该技术及产品加入馒头专用面粉之初,虽然产品成本优势明显,白度、保水性、嚼劲等性能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但改善效果仍然达不到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往返厦门、晋江10多趟,跑到企业实验室与企业研究员共同调试。“虽然高校实验室的实验仪器齐全,但是企业研究员有更多实践经验,企业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对于具体产品研究来说针对性更强,测试结果更快。”他说。

“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链接了高校技术与企业产品应用,让技术及富有更高科技价值的产品不再束之高阁,拥有更多应用场景。”陈福泉表示,双方在不断接触中,互相学习、进步。

这种“跨界”尝试让陈福泉意识到,海洋水产技术成果与食品行业新品研发、新工艺突破还有很多“碰撞”的空间。同时,开发出更多落地市场、服务于民的产品,这也让作为科研人员的他倍感自豪,实实在在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