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擦亮服务“金招牌” 跑出发展“加速度”

陈埭:强化监督保障 助力复工复产

陈埭镇纪委监察组“零距离”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本报记者 王诗伟

当前,陈埭镇在坚持严抓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多举措推进复工复产。陈埭镇纪委监察组立足职责定位,及时校准监督探头,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全方位沉浸式监督,强化监督保障,靠前精准服务,助推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零距离”服务

通堵解难助企提振信心

复工复产以来,企业是否还存在难题?昨日,陈埭镇纪委监察组人员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来到位于涵口村的晋江健儿鞋服有限公司。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家母婴用品公司暂时停工停产,不仅研发工作受影响,员工工资及办公场所、厂房租金等也须支出100多万元。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冲击,此前,我们在智能制造流水线研发上做了大量投入,突然停工一个月,研发工作中断了,资金链周转也受到影响。”晋江健儿鞋服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梅说。

据了解,3月下旬,陈埭镇被列为封控区初期,陈埭镇纪委监察组立即会同晋江市委巡察办下沉涵口村工作队,对该公司开展“一对一”帮扶,加强对公司员工的生活物资保障。这里一解封,他们又第一时间派出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协调帮助公司复工复产。

“有的企业对如何申请复工复产的政策和程序不清楚,为此,我们主动向市、镇两级相关职能部门咨询了解相关政策,并携手各个网格人员向企业宣传和解读,同时安排专人反复对重点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并第一时间为企业纾困,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晋江市委巡察办下沉涵口村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

其间,陈埭镇纪委监察组及时打出监督助企“组合拳”,协调相关工作点、房东对租户进行租金减免;联系相关业务部门“零距离”指导企业申请纾困贷款及税费减免等政策,帮助企业保持创新动能。

“经历这次疫情,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晋江是一片能干大事、能成大事的创业热土,也让我更有信心在这儿扎根。”林梅说。

随着一个个堵点的打通、一件件实事的落地,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得到不断提振。

作为陈埭镇首批复工复产企业之一,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简称“茂泰公司”)正在加紧生产囤积的订单。前几天,公司账户到账1000万元的纾困贷款资金。有了这笔资金的加持,公司复工达产也更有底气了。

“疫情让我们的生产停摆了近一个月,造成供应链受阻,多个下游整鞋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茂泰公司总经理丁思恩说,“镇纪委工作人员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了解我们所遇到的困境,第一时间帮我们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物流环节问题,同时指导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完成复工复产手续的办理。我们只用了3天时间,就让产能恢复到原来的90%。”

立足职能定位

担当作为创优营商环境

据了解,本轮疫情发生后,陈埭镇纪委监察组立足监督保障执行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片区协作机制,把监督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融入“纪检监察进邻里”工作部署,借助“1+X”监督优势,激活村级纪检监察室监督职能,沉浸式监督服务,全方位了解企业需求,分析判断并制定帮扶意见,以监督助力各项惠企助企政策落地落实。

“我们坚持‘监督+服务’的工作方式,全方面倾听企业诉求,收集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申报程序、交通物流,以及纾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诉求,进行梳理归纳,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跟踪、督促他们尽快为企业解决相关问题。”陈埭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兰雯雯表示,“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一旦发现有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我们会马上介入,全力打通复工复产中的梗阻,为推动企业实现达产满产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截至目前,陈埭镇296家规上企业、225家限上批零企业、18家已开工重点项目、109家交通运输企业全部复工复产,正加速实现满产超产。

而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陈埭镇纪委监察组还督促相关业务部门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开展2次专场银企对接会,帮助79家企业现场达成意向金额超2亿元,帮助59家企业顺利提交纾困申请,申请总金额约2.2亿元,目前已成功对接5300万元,全力为纾困政策落地打通“最后一米”。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