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上接1版)

聚力凝心 风雨同舟

——晋江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打好疫情歼灭战(下)

本报抗疫报道组

一场特别的爱心行动

疫情防控不单单是医疗卫生问题,在对疫情严防死守的同时需要关照到普通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体的生活。特殊时期的民生保障更显温度。除了稳住“米袋子”“菜篮子”,晋江也关心市民就业这一“钱袋子”。

3月28日,晋江发布《关于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封控区关爱员工企业稳就业不裁员工作的通知》。

“疫情期间,我们不裁员,与员工一同抗疫。”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管理中心总监樊凌云的承诺掷地有声。

疫情之下,晋江好老板传递别样温暖,为战“疫”强力应援。

“我们厂也给员工工资保障,虽然在陈埭是小厂,但也有大温情。”4月13日,陈埭镇苏厝村跃升电绣厂的小戴在晋江经济报微信号相关推文下的留言,触动了不少人。

小戴告诉记者,工厂因为疫情停工了,但在能力范围内,他们还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和工资发放,“厂里20多名员工大部分是老员工,在晋江很多年了。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家庭,越是吃紧的时候越需要互帮互助,共同渡过难关。”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城市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但疫情难挡温情。4月5日,陈埭镇发布关于“互商互谅,减免租金,共克时艰”的倡议书;4月6日,晋江市陈埭镇商会、晋江市陈埭镇青年商会、晋江市陈埭镇鞋材商会发布“关于疫情期间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倡议书;4月10日,晋江市陈埭商会、晋江市陈埭镇青年商会、晋江市陈埭镇鞋材商会发布《倡议书》……随后,减租免租、缓收退金,陈埭好房东纷纷涌现,温暖了人们的心。

“这100多户租户两个月租金免了!”看到各方倡议书的陈埭镇湖中村张祥谦第一时间,就让公寓承租人通知每一户租户,“告诉大家,不用担心这两个月房租的事。大家一起继续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让爱照到更多新晋江人身上!4月10日,晋江经济报发起“关爱新晋江人·晋江好房东爱心接力”特别行动倡议。爱心从陈埭镇传递至全市。

“我在梅岭街道竹树下社区,我接力。”“我在罗山街道梧桐社区,我接力。”“我在池店镇,我接力。”……“关爱新晋江人·晋江好房东爱心接力”特别行动,得到不少暖心房东的积极响应。

一个个小小的善举,一个个暖心的画面,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如一涓涓暖流,汇成战“疫”的澎湃力量,成为横亘在病毒前令人安心的屏障。心手相牵,守望相助,新老晋江人用爱心展示晋江温度,共同构筑起温暖坚固的抗疫防线。

“清煌啊,你能不能给租户们免一个月租金呀?”4月12日下午,新塘街道后库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团结拨通了居民陈清煌的电话。

陈清煌在社区里有一栋楼用于出租,里面租住了17户新晋江人。11日,这栋楼刚解除封控,租客们因疫情“暂停”了近1个月。“大家都挺难的,我的餐饮店也没办法营业……”电话那头,陈清煌说。

陈团结以为他要拒绝,但陈清煌又接着说,“不过只要晋江平安,钱可以慢慢再赚,就给他们减免一个月租金吧。”

“你这是做了件大好事!”陈团结不住地赞扬道。

其实,陈清煌也有自己的不容易。他这栋出租屋去年底刚装修,投入了不少钱。17户租户都是春节后陆续住进去的,有的租一间,房租一个月三四百元;有的一家人租一套,房租每个月1000元。因为都是新房客,陈清煌和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太多交情。受疫情影响,从事餐饮行业的陈清煌,收入也“打了折扣”。

陈清煌说,因为自己也受到了疫情影响,所以更能理解新晋江人的不容易,“我们能做一点事就做一点,晋江平安了,日子就会好起来。”

在晋江,这样暖心的举动,还发生在青阳街道。

“3月、4月的房租,不用交了。”9日中午,看到房东庄远南发来的信息,吴良林高兴不已。

吴良林来自湖北咸宁,一家人租住在青阳。“隔2分钟,房东又发短信说,5月的房租也先不用交。真是太感谢了。”兴奋的吴良林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发到微信群和抖音上,“很多人都表示羡慕,说我碰到了‘中国好房东、福建好房东、晋江好房东’!”

“小吴3月初就交全了第二季度的房租,我赶紧把房租退了。”家住青阳莲屿的庄远南也为其他租户免了房租,“大大小小租户有十几户,都是新晋江人,很多人一租就是20年,都是一家人,能帮就帮。”庄远南说。

4月14日,福兴集团总经理洪少林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刷爆朋友圈。他在信中说:“病毒虽然可怕,但你们努力拼搏和互助团结的精神让我坚信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感谢集团1300多个家庭的支持。在此,我郑重承诺:不裁员、不减薪!”

“病毒无情,人有情!感谢有爱心的房东。”10日中午,一条免除新晋江人长租租户4月份一个月租金的消息一经发布,晋江安海镇安平桥公寓的租户微信群一下子便热闹了起来,租户们纷纷为房东的爱心善举点赞、道谢。

安平桥公寓地处安平社区内,公寓内有套房70间,近期居住有租户41户、66人,租客大多为新晋江人。由于社区封控管理,公寓内的租户都无法外出上班。考虑到租客因疫情遭遇到的困难,房东黄振生主动提出要为租户们减租,预计总减免租金在6万元左右。

“疫情之下,他们没法上班没了收入,所以我也想给他们减一点压力,让他们可以安心待在家里,配合防疫工作。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疫情。”黄振生介绍,此次减租有个附加条件就是租户必须积极配合做核酸检测及相关防疫工作。“自疫情发生以来,防疫一线人员没日没夜为守护大家的平安而努力,我们也希望能尽一份力,引导租户主动配合,减轻一线人员的工作负担。”

居住在安平桥公寓的新晋江人吴芳芳告诉记者,近期因为疫情,租户们大多没了收入,所以都不免焦虑,但正是有了有爱的房东和互帮互助的邻居,大家对战胜疫情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

关爱新晋江人,既有霸气的承诺,也有似水的温情。疫情当前,减租免租是爱,挺身而出是爱,勇担责任是爱……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只要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在抗疫的不同战场中,新老晋江人迸发出暖心的力量,凝聚了抗疫必胜的信心,只为守护共同的家园。

一份暖心的保供套餐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民生保障就越要细致。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为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让“菜篮子”出得了村、上得了桌,一条条火热的生产线、畅通的物流动脉,支撑起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3月25日凌晨2时3分,位于池店镇的福建禾富农贸有限公司里,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大白菜、西红柿、胡萝卜、土豆等6种新鲜蔬菜扎成一袋,1000克鲜猪肉、1000克鸡蛋、1桶挂面,合装成一个“包裹”,放置进周转箱。这些物资可供三口之家吃用两天。

“鲜润优选”的分装员们仔细打包,上万个周转箱排列得整整齐齐。分拣、核验、封箱,55辆周转车整装待发。这一日,“鲜润优选”负责人邹虎和他的同事们,把19243份蔬菜送至7793人手中,3693人可收到线上下单的6076份肉,3373份米面粮油则被2588人领取。

“鲜润优选”是晋江市推出的“保供套餐”的重点保供平台。为了让居家群众安心,晋江抓紧时间想方设法,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大润发、永辉、沃尔玛、慧买买等43家大型连锁商超、生鲜电商作为重点保供企业,分别推出各类“保供套餐”,与打通物资保障“最后一百米”的村(社区)配送工作者一起守护封控区群众的“菜篮子”。

4月5日晚上11时30分,两辆卡车缓缓驶入池店镇御辇村,车上满载着晋江市政府采购、分派给该村的360袋大米,总重量9吨。

现场,御辇村的十多名年轻志愿者将大米从卡车上搬运下来,整齐摆放在仓库中。“主食是村民日常饮食中消耗最大的部分,送来的大米对稳民心保民生有很好的作用。”御辇村党支部书记曾焕铭告诉记者,村里常住人口多,总计超过8000人,其中半数人口为来晋务工人员。

不仅是御辇村,晋江市针对池店、陈埭两镇,统筹采购优质的东北大米,共计670多吨,覆盖上述两个镇的所有常住人口。此外,晋江市还同步采购36万条(3000箱)火腿肠,按需分发给上述街镇居家防疫抗疫的相关人员。

疫情吃紧!防控吃劲!继续保供是重中之重。

4月9日晚上,11辆挂着“爱心流动平价超市”字样的公交车满载米、油、牛奶、鸡蛋、香肠、纸巾等生活物资,开进了陈埭镇溪边、涵口、洋埭、横坂等11个村,让群众可以就近买到所需的生活物资。第二天,“爱心流动平价超市”由原先规划的11个村扩展到陈埭镇全域26个村社区,实现陈埭镇辖区内全覆盖。

3天时间,“爱心流动平价超市”累计订单破万。

“您好,您在‘爱心流动平价超市’购买的2包盐到了,我一会儿送到您家门口,您再拿下。”4月11日下午4时许,在陈埭镇涵口村,来自惠安的苏婷兰,接到了志愿者王金全和苏大伟配送的电话,“怎么这么快,我上午才刚下的单。”接到电话的苏婷兰脱口而出。

疫情暴发后,“菜篮子”“米袋子”始终是居民热议的话题。而封控区内,每家每户既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神经末梢”。看似静态的街头巷尾,处处都是无声的战斗。为了守护封控区的“静”,志愿者则通过逐户上门“非接触”的方式,将物资配送到每位居民家门口,避免人员聚集。

一毫一物都是爱

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一笔笔爱心资金垒起同心抗疫的“暖心墙”;50万个口罩、20万瓶罐头、6000瓶消毒水……一箱箱爱心物资撑起齐心抗疫的“守护伞”;15次逆行、30趟发车、700公里……一次次全情奔赴筑起凝心抗疫的“铜墙铁壁”。疫情发生后,晋江企业爱心涌动,汇聚起磅礴的防疫战斗合力。

安踏是第一时间站出来的企业之一。“心系桑梓,同心战‘疫’。”安踏集团及和敏基金会向抗疫一线捐赠1000万元现金及2000万元装备物资,支援家乡疫情防控工作。此后,根据防疫防控的需要,安踏集团又通过和敏慈善基金捐赠100万元为陈埭助战,捐赠100万元助力池店镇疫情防控。

恒安集团闻“疫”而动,迅速备好防疫物资,捐赠总额达2000万元,其中包含500万元现金和价值1500万元防疫物资。此后,恒安集团第一时间响应晋江市总工会、工商联、慈善总会等联合发出关爱新晋江人募捐倡议书的号召,再捐赠1000万元现金。驰援抗疫,晋江男装品牌也纷纷出手。

3月18日,七匹狼集团捐赠500万元现金及物资支援抗疫一线;利郎集团决定,向抗疫一线捐赠500万元现金和物资;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现金及物资共500万元,用于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劲霸集团捐赠500万元防疫物资,共克时艰;中国柒牌捐赠500万元现金和物资,支援抗疫一线……

热心企业无缝接力,积极捐款的亦数不胜数。

从3月15日起,福建盼盼食品集团就不间断地为泉州和晋江的“抗疫一线”捐赠食品饮料,并陆续向晋江市医院、晋江经济开发区等13个单位机构捐赠爱心物资;好彩头集团捐赠物资价值100万元,包含方便速食产品、饮料等;喜多多集团通过厦门鸿山慈善基金会,向泉州抗疫一线工作者捐赠粥等产品;乐隆隆食品捐赠货值近20万元的罐头2000件,已经抵达泉州多个社区抗疫一线……

点滴微光,可成星海。拓普旺生物科技联合季延校友会及校友企业向灵源街道、罗山街道和东石镇政府共捐赠矿泉水250箱、面包点心100箱;星达公司向西滨镇政府捐赠N95口罩10000个、防护服1000套;友臣食品捐赠肉松蛋糕、魔方吐司等代餐产品超千件,为企业所在区域的一线抗疫工作者提供能量补充……

故园隔千里,休戚总相关。疫情下,温暖穿越万水千山,泰国泉州晋江联合总会、江苏晋江商会、广州晋江商会、澳门安海同乡会支援不断……

越是特殊时刻,越要万众一心。从现金、食品、饮料,到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晋江企业以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让爱心汇聚成河。汹汹疫情之下,晋江各处涌动的爱心,既为抗疫提供了助力,也给抗疫中的人们增添了信心并充实了底气。

拳拳赤子心,深深桑梓情。“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呜篮’血迹。”——亘古至今,海外华侨华人情怀故乡,泽恩乡里,他们慷慨解囊,建桥铺路、赈灾济贫、兴办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晋江的经济发展、为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此番面对疫情大考,晋江企业家热心公益、行善义举,诠释着“大爱晋江”的真谛,赓续晋江精神。

一餐一饭皆温暖

备菜、炒菜、分装、打包……这些码放整齐的餐食并不是外卖订单,而是为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执勤民警等准备的“爱心盒饭”。

3月22日上午10时许,东石镇塔头刘村,68岁的柯丽萍和她的“姐妹团”忙碌着。大锅里,一整锅的炒米粉发出阵阵香味。煮海鲜汤用的食材摆满了桌面。

“看到医生护士、村干部们忙得吃不好,又辛苦,我们很心疼。大家决定给他们煮热汤热饭。”柯丽萍告诉记者,此前看到采样点剩余的盒饭多,担心防疫人员吃不好、吃不饱,或者吃得不够热,村里的妇女同胞就决定自己凑钱买食材,给大家煮热乎饭,“妈妈团”由此形成。“防疫人员都很辛苦,我们能一起为他们做点事,都很开心。”

凡人义举,温暖万家。为了让抗疫一线人员吃顿好饭,这座城市的人们都在尽己所能参与抗疫。一份餐,一片情,温暖一座城。每个人微小的付出,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消散疫情的阴霾。

早上7点,晋江市池店镇桥南社区海丝景城小区的玉米人餐厅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将刚做好的馒头、包子、烧卖、白米粥等进行包装。十多分钟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便会前来店里领取早餐,每天约500份。

爱心早餐的发起人朱娟说,看到工作人员为了防疫夜以继日奋战在岗位上,时常忙碌到顾不上吃早餐,于是她便有了制作爱心早餐的想法。“店里七台冰箱里面食材装得满满的,我就想煮点早餐给医护和工作人员。”

你为我守护,我也尽一份力。有早起做早餐的,也有夜里制豆浆的。

4月5日21:50,罗山街道前沿社区的居民李丽芬提着制作好的热豆浆,送到不远处的泉安南路中国石油晋江加油站的疫情关卡执勤点。自疫情发生以来,李丽芬坚持每日21:00-22:00期间,给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送热豆浆。

李丽芬的家距离执勤点就两三百米,站在二楼的阳台,刚好能望见执勤点。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气温低、天气冷,又一整夜地下雨。我站在自家阳台,望着执勤点的交警、公安和志愿者们彻夜值勤,很心疼。”李丽芬说,想到自己比较善于做豆浆,她就想每天给执勤人员在夜里送热热的豆浆,为他们驱寒。

李丽芬的“深夜豆浆”里备了不少“好料”:黄豆、花生、芝麻、燕麦。从午后开始,她就开始准备,先把原料都浸泡好,然后再分别煮熟,最后等到晚上9点多的时候再做,晚上10点多送到执勤点,这样保证在凌晨交接班的执勤人员都可以喝到热豆浆。

暖心的“深夜豆浆”,在雨夜和寒夜里温暖了执勤人员的心。在这个执勤点轮夜班岗的志愿者小许,每次从凌晨值班到上午8时。他说,在夜里能喝口热豆浆,感觉就精神很多。

泉南佛国,慈善福地。古往今来,这座爱心之城代代相传着慈善文化、爱心善举,感动并影响着悠悠中国,泱泱华夏。慈心为人、善行济世的爱心善举,在晋江早已蔚然成风。“妈妈团”们,是助力抗疫路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这座爱心城市的鲜明底色。

一幕一影总关情

“现在村里封控,大家没法出门买菜。我们种菜的没其他什么东西,就捐点菜吧。”3月20日,从湖南怀化来陈埭镇海尾村多年的张乐铁,希望自己能为抗疫做点什么。

“晋江人不排外,每到台风天,村干部都叫我们去村委会住,还送吃的给我们。”感恩台风天的照顾,当天张乐铁用三轮摩托车拉了两大车花菜,送到村委会,大约有1000公斤。

第二天,张乐铁又找到了弟弟张乐刚和堂弟张乐元,鼓励大家一起捐。于是,三兄弟又拉了500多公斤的花菜、西红柿、莴笋和生菜,送到了村委会。三兄弟的义举,也感动了一起种菜的另外5户菜农,他们纷纷表示也要捐菜。

“别捐了,你们种菜也不容易,再捐日子怎么过?”几天接触下来,晋江市城市管理局驻陈埭镇海尾村防控工作专班机动组组长程似锦对菜农们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菜农种菜不容易。他立即向当地村委会反映,海尾村支书林世成听了非常感动,立即表示:“我们要以恩报恩,买下他们的菜。不能让他们再捐了!”

一个非要捐,一个非要买。

听说村委会要出钱买,张乐铁和其他菜农都不答应,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经过协调,菜农们才答应,以低于市场批发的价格,将菜卖给村委会。

安徽人冯程程是陈埭仙石环球钓鱼场的老板,因疫情被隔离在海尾村。看到晋江经济报对菜农的新闻报道后,深受感动。随后,他立即与驻海尾的防控工作人员联系,表示要向菜农买菜,送给村民。当天晚上,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将1000多包菜全部发给了海尾村民。

善举温暖人心,行动传递力量。战“疫”中,处处可见新晋江人的身影。

这场疫情,让众多新晋江人看到了一个友爱的晋江,也让更多的新晋江人成为“温暖”的主角。

来自南平建阳的晋江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崔玉清就是其中一个。

“记清每条路线,安全快速地把医护人员、医疗物资送到目的地是我们这几天来最重要的任务。”崔玉清告诉记者,这样的任务是从3月13日开始的,有时候忙起来也忘了自己一天出车几趟,最晚的一次是忙到隔天凌晨3点到家,4点多就又接到了出车任务,“大家都是24小时待命,只要有任务,我们就出发。”

(下转3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