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接2版)

万众一心 决战决胜

——晋江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打好疫情歼灭战(中)

使命必胜

众志成城 携手战“疫”

战“疫”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战斗员。在战“疫”最吃劲的时刻,是每一个咬牙前行的你,筑牢了防疫线;是每一个坚守同行的我,点亮了微光。我们万众一心,我们众志成城,我们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当一名战斗员,当一名“防疫兵”,我们以必胜的信念,牢牢守住了家园,迎来了疫“散”花开的春天。

我是新闻工作者 奏响抗疫“最强音”

日夜坚守,把最新防疫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传到千家万户;深入一线,让前沿“好声音”“正能量”,温暖给每一个人;走进群众,倾听诉求,回应民生关切,助力难题破解……疫情发生以来,晋江经济报、晋江新闻网、晋江电视台的近300名新闻工作者,或深入封控区,或探访防疫线,或坚守指挥部,为打赢疫情歼灭战贡献新闻力量。

“现在是凌晨0点15分,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在陈埭开会最早结束的一次……”4月17日凌晨,晋江经济报时政新闻记者蔡斯洵更新了朋友圈。部署会虽结束,但赶稿才刚刚开始。将小车当作办公室,用双腿做办公桌,疫情歼灭战打响以来,这是她的工作日常。凌晨三四点回到家,也是不少记者的常态。

负责视频拍摄、剪辑,晋江经济报记者刘紫萱吃过凌晨1点指挥部大楼的夜宵,见过凌晨3点的报业大厦。刘紫萱说,“我们的逆行,见证了晋江一步步向好,也记录着熟悉的晋江慢慢回归。”

在晋江电视台,记者洪天益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新闻“战斗员”之一。他扛着机器在防疫一线穿梭,用镜头记录这场战“疫”,传回一帧帧聚民意、暖民心的画面,凝聚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战“疫”时刻,报纸、电视频道、网站、微信、抖音……都成了新闻工作者的“战‘疫’利器”。

晋江战“疫”故事频登“高台”,战“疫”好声音越传越远。晋江经济报推出的《晋江战“疫”十二时辰》《晋江“妈妈团”齐煮暖心餐》等多条短视频,登上了新华社客户端。《疫情排查中,流落异乡30年的他,终于找到家人!》新闻被新华社、人民网转载,并上了微博热搜。《战“疫”一线 这里党旗别样红》等多篇报道,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晋江电视台推出的《晋江:三级协同联动 全力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等新闻,被新华社客户端转发。

与此同时,新闻防疫信息也多渠道、全方位覆盖。据不完全统计,抗疫以来,晋江经济报推出抗疫相关版面200个,微信推文超600条,微信短视频近800条,抖音短视频超500个;晋江新闻网也在微信、网站、微博等平台同步覆盖,并开设了“防控新冠疫情 晋江在行动”专题和“疫情防控权威发布”“战疫有我 温暖同行”专栏等,发布、转载相关新闻约2000篇次。此外,晋江新闻网还精选部分疫情防控重要新闻在“学习强国”号上进行推送,截至目前共推送约160篇次,其中2篇次被“学习强国”总平台采用和推荐。

我是志愿者

哪里需要往哪里上

3月23日凌晨3点,晋江市磁灶镇志愿者协会会长柯文照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紧急招募30名志愿者,上午8点半集合,配合磁灶镇政府前往磁灶井边村支援疫情管控工作。

凌晨3点,哪里找人?柯文照将消息发在协会的微信群,没想到大家积极响应。清晨6点,30名志愿者就招满了。上午8点,30名志愿者提前半个小时集结出发,一直忙到下午5点才结束工作。

“内坑世昌第一城小区有名癫痫患者,需要进口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哪里能买得到?”3月27日下午2点7分,在内坑五峰服务队的3个微信群内一条紧急找药的求助信息弹了出来。

一场买药接力随即展开。

“找到药了!”下午2时28分,晋江青年志愿者内坑五峰服务队负责人姚文利就为患者顺利买到了药,让大家激动不已。原来,有队员将求助信息发到了多个医药流通微信群后,安海的某药店反馈还有两瓶现货。因情况紧急,内坑镇政府“特事特办”,立即协调相关证件,让姚文利顺利通过镇村卡口,为患者买来了药品。

而在陈埭镇鞋都精品鞋商贸城的志愿服务联络点,从疫情发生后,晋江市鞋都弘缘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陈焕成就“住”扎在这里。“我担心回小区了就出不来。我们是一支比较新的志愿服务团队,作为队长我得坚守岗位。”陈焕成说。

响应晋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陈焕成组织队友们就近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商贸城的每一轮核酸检测,为附近村庄提供志愿服务。

这场战“疫”,有无数的姚文利、陈焕成,他们“哪里需要,就往哪里上”,用志愿红筑牢防疫线。

我是教师

走下讲台又上“战场”

育人园丁,也是抗疫战士。

在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小学核酸检测点,拥有一副好嗓子的灵水中心小学老师倪苗蓉是核酸采样时的“双语”播报员,一遍闽南语,再一遍普通话,温馨提示注意事项。

每一轮核酸检测,她都准时到位,拿起话筒,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播报。从顶着烈日到灯火通明,她用声音温暖每一个人。

“下午需要换人,谁可以上?”“我可以。”“我也可以。”……每到核酸检测采样日,在东石中心幼儿园志愿者小分队微信群里,总会刷起这样的接龙。登记信息、维持秩序、电话流调,她们都是战疫“好手”。

“你好,我是西滨镇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想要和您核实几个问题。”这是近段时间,西滨镇思进村启明星幼儿园老师李育卿说得最麻溜的一句话。

“但在刚接到任务时,我其实打电话没有底气,怕被人误以为是骗子。”李育卿说,在每天上百个电话的锻炼中,慢慢掌握了流调工作的方法。

在每一轮核酸采样的日子,青阳街道永福里社区“爱心食堂”,都会闪动着幼儿园教职工奋战的身影。青阳街道中心幼儿园永福里园区副园长王真真说,疫情发生以来,园区老师、保育员、厨师、保安等37名教职工全员出动,同时联合翰林春天业主利用园区厨房场地和厨师,为一线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在深沪镇华海村的疫情防控阵线上,施荣春和妻子蔡娅纷,是一对战“疫”的教师“CP”,他们都是华海小学的老师。每轮核酸检测,他们都会到现场当志愿者。蔡娅纷主要负责信息登记,施荣春则是“机动队”,哪个点位缺人就往哪里顶上。

我是抗疫巾帼

不止撑起“半边天”

“莉莉,帮忙充一下燃气费。”“珊珊,帮忙买下药。”……在梅岭街道梅庭社区各小区网格微信群里消息不断。7个小区网格,7名巾帼网格员,负责统筹各自网格的防疫工作,联动小区业委会、物业、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防疫排查、组织全员核酸采样,并为群众提供“最后一米”服务。奋战“疫”线的身影,群众看在眼里,亲切地称她们是“抗疫七仙女”。

“菜来了!”在新塘街道后库社区,每当居民、来晋务工人员订购的生活物资抵达社区指定配送点,社区10多名巾帼志愿者随即忙碌开来。

她们有的是暂时歇业的个体工商户,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宝妈”,大家组成了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在东石镇大白山村疫情防控查验服务岗,巾帼志愿者一个多月来不仅轮流在核酸采样点提供志愿服务,还给一线防疫人员送来了不少食品、饮料,让防疫人员暖胃更暖心。

“看到村干部白天、晚上连轴转,我们也想出一些力量。”志愿者许婷婷说,村里的妇女同胞平时喜欢一起跳广场舞,也会一起做义工,慢慢就形成了一支巾帼义工服务队。

在池店镇柴塔村,村民林幼玉总是早早出门,她会先到村里的卡口当志愿者,到了8点,便和村里的老大姐刘素莲汇合,一起前往村里物资供应店内领取提前预订好的菜和肉,为志愿者、医护人员、村干部等煮中、晚饭。

“我们十几个人都是自发来的。大家担心防疫人员吃不好,就想着为他们做饭。”林幼玉说,村民们还亲切地叫她们“烧饭志愿队”,并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疫暖心餐。

我是新晋江人

护卫家园也要出份力

“特殊时期,能为邻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有意义。”自加入疫情防控队伍起,一个多月来,住在陈埭江浦社区的叶伟国每天早出晚归,总是及时出现在邻里需要的地方。

作为一名新晋江人,在疫情有需要的时候,他火速参与到一线,协助防疫工作。叶伟国还是江浦社区的一名党员楼长。3月19日,叶伟国所在的小区被划定为封控区,他带头当起“楼栋服务员”,每天出现在小区入口设卡、上门核酸采集、配送生活物资和卫生消杀等各项防疫工作中。

在永和镇割山村,新晋江人林建福一直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在村里封控的特殊时期,抗疫工作需要人手,村民的生活物资也要保障到位,林建福主动报名。

他不仅助力疫情防控,为群众发放物资,还凭借个人技能,义务为村民抢修水电。“疫情形势严峻,我无法让自己成为局外人。我们都应为抗疫尽一份力。”林建福说。

重庆人刘莹刚到晋江一个月,还没来得及把两岁多的女儿从老家接过来,她就毫不犹豫报名参加抗疫。“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太短了,所以分外明白离别的滋味。我希望贡献微薄的力量,与大家一道尽早战胜疫情。‘大家’好了,‘小家’才能好。”

还在新婚蜜月期的侯丽芸是一名新晋江人,从兰州而来,安家在梅岭街道。“晋江人很热情也很亲切,我们小区的人都很配合防疫工作,我也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侯丽芸说。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她常常一连数小时穿着防护服,为封控区的人们送餐,为防疫工作奔忙。

4月10日凌晨3点,在内坑镇黄塘村莲山路疫情防控查验点,48岁的新晋江人王永刚和同伴准时接过岗位,穿上志愿者马甲,戴上红袖章开始了卡口值守。

王永刚是安徽阜阳人,去年7月来到内坑镇黄塘村经营了一家理疗店。3月21日,得知村口设置的疫情防控查验点夜间值守力量薄弱,他立即向村委会报名,主动承担起凌晨3点到6点的查验点志愿服务,为大家守好“入口关”。

防疫期间,每天早上7点,在池店镇桥南社区海丝景城小区的玉米人餐厅里,总能看到几名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十多分钟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便会前来店里领取早餐。

疫情突发以来,为了让坚守在一线的防疫人员吃到热腾腾的早餐,新晋江人朱娟向老板提议,给防疫人员煮“爱心早餐”。得到老板支持后,朱娟开始召集隔壁店有着同样想法的志愿者共同加入,很快由5人组成的爱心早餐团队就成立了。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他们还不时改变早餐的品类,给防疫人员送上了豆浆、酸奶、包子、手擀面、锅贴等爱心早餐。

我是小区物业、业主

当好“战时”贴心管家

“你好,我不小心把腰闪了,没办法下床做饭……”2日下午,梅岭街道晋阳社区世茂·曼哈顿物管中心接到一名封控区业主的求助电话,客服主管罗延康随即“全副武装”,带上食物上门服务。

送上食品后,罗延康赶紧关切该业主的伤情,了解到其已联系医院寻求医疗服务,这才转身离开。临走时,他还不忘叮嘱,有任何需求可随时拨打中心服务电话。

据介绍,自曼哈顿小区列入封控、管控以来,物业人员化身“贴心管家”,对于业主的紧急诉求做到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让小区业主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物业的温暖。

防疫期间,在青阳街道华光路翰林春天交通卡口,翰林春天小区业委会志愿者,每天在这里职守,除了查验居民出入证明外,还严格落实体温测量、核查“三码”等。

翰林春天小区业委会主任陈文章说,疫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组建起了一支12人的志愿者团队增援卡口,确保24小时严防死守,同时,还发动业主捐赠物资助力疫情防控。

3月19日,在新塘街道晋新社区,一个个小区物业防疫志愿服务队建立了起来。在各小区出入口,查验服务岗也亮了出来。

“我们立即禁止装修工人、快递人员等进入小区。同时,制作了疫情管控出入证分发给业主,要求业主带证出入。每三天,每家每户只能派一人出去购买生活物资。”宝龙世家小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队长、物业经理钱晨辉介绍,小区附近就有保民生供应的超市,小区业主基本都能正常买到生活必需品。遇到有就医需求的,物业立即联系社区开具出入证。3月20日0点,小区一名孩子发了烧,社区立即给业主开具了证明,孩子顺利到医院就医。

在晋新社区百宏小区,了解到小区里有因家长被隔离而独自留守的儿童,物业给孩子每天准时送三餐,并及时关心、关注孩子的生活需求和生活状况。

我是退役军人

有召必回,有战必应

“这家药店没有这种药,我去另一家看看。”“这个药需要医生开处方,我去联系医院。”“药找到了,厦门调过来,我等下去卡口对接。”……在池店龙湖小区,发现小区业主群里许多居民急需用药,退役军人朋国平毅然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承担起了无偿为居民找药、购药、送药、送医的任务。

不论是风吹雨打,还是艳阳高照,朋国平总穿梭在不同的药店和医院。遇到慢性病、癌症晚期患者等需要前往定点医院开处方的,他常常一排就是三四个小时。碰到尿毒症患者需要透析,他常常要辗转好几个卡点,一次就要搬运七八箱相关药品。小区孩子半夜发烧了,朋国平开上自己的车,将孩子送往就医……虽然每日奔波,但朋国平从不喊累。

每轮核酸检测,在深沪镇华海村采样点,也总有退役军人施养世的身影。这位党员每次采样都在现场维护秩序,坚守到核酸检测结束,还一起帮助收拾现场、打扫卫生。

而当核酸检测“轮空”的那一天,施养世又会到村里的疫情防控查验点值守。“我必须得来。退伍不褪色,仍要当好人民的‘守护者’,我又是党员,更要冲前锋。”施养世说。

退役军人支斌是一名新晋江人,也是一家企业的老板。疫情发生以来,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居住地晋阳社区的抗疫志愿先锋队。

连日来,支斌和其他志愿者奔波于小区,帮助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参与入户采集核酸信息、上门配送生活物资等志愿服务,平均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常常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

“我请战!”“我报名!”……3月27日,东石镇武装部发动退伍军人和民兵参加疫情防控,当天就有51名退役军人、民兵向武装部报名。经过培训,35人志愿参加到各健康管理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中,17人进驻东石方舱医院,在战“疫”最前沿,担任安保和从事后勤保障工作。

我是海内外乡亲

与家乡共克时艰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家乡的情况也牵动着海内外晋江乡贤的心,他们时刻关注,积极担当作为。

“希望大家都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3月下旬,广东省晋江商会会长张金铭在商会微信群里发起了倡议,并率先进行了捐款,该商会会员企业及部分在粤晋江乡贤纷纷接龙,慷慨解囊,共为家乡募捐到50多万元的爱心善款。

3月29日,张金铭代表商会亲自将包括5000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1000盒连花清瘟胶囊在内的防疫物资紧急送抵晋江指定地点。4月6日,该商会捐赠的一辆全新的负压救护车驶进晋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助力家乡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与此同时,在海外的晋江乡贤也纷纷行动起来。南部非洲闽南总商会向陈埭镇南霞美村捐赠了110箱KN95口罩;泰国泉州晋江联合总会刚刚完成新一届就职仪式,该会会长陈俞龙便立刻组织总会行动起来,向晋江捐赠了1辆负压救护车……

在“爱心接力 同心抗疫”新晋江人关爱行动启动以后,昆明晋江商会会长蔡伟毅迅速组织行动起来,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赠5万元。“家乡有需要,我们鼎力支持,也希望通过爱的传递,让新晋江人感受到温暖和鼓励。”蔡伟毅说。

“来,把头抬起来……很好。”在晋江第四实验小学核酸采样点,居住在西园街道王厝社区的台胞柯鸿德,多次参与核酸采样工作。从事口腔医学20多年的他,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战“疫”。

“我的祖籍就是晋江,算起来已经是第四代移民。”柯鸿德说,去年年底,他和同伴在晋江开办了一家牙科诊所。疫情暴发后,在晋江市卫健局建立的民营医疗机构管理群里,柯鸿德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申请上“疫”线。

3月23日,柯鸿德也主动请战。3月26日,柯鸿德第一次坐上核酸采样台,“每次脱掉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柯鸿德说,此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艰辛。

我是“00后”

换我们来守护你

5日,晋江市英林镇谢厝街村核酸采样点,“00后”护士蔡梅婷连续忙碌了9个多小时才退下“阵地”。

蔡梅婷是英林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护士。每次在核酸采样启动前的2个小时,蔡梅婷就得提前起床。作为谢厝街村采样小队队长,她要提前准备当天小队要用到的各类物资。

准备、采样、清理涉疫垃圾、收拾单据、入户采样……蔡梅婷总是最早上岗,最晚收工。有时候,在完成谢厝街村的核酸采样后,蔡梅婷还会被抽调前往陈埭镇、池店镇等地继续做核酸采样。“有好几天,都是凌晨三四点起床,忙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才回来。”蔡梅婷说,工作很苦很累,但再苦再累的工作也要有人做。别人可以,她也可以。

在新塘街道南塘社区,“00后”的医学生柯伊旸,在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采样员、登记员、秩序维持员、数据流调员……哪里有需要,柯伊旸就往哪里上。社区人手不足、忙不过来的时候,柯伊旸做完几个小时的核酸检测采样,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打流调电话,常常忙到凌晨四五点。

在龙湖镇,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00后”施清瀚,也当起了抗疫志愿者,在一轮轮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忙碌。

“说实话还蛮累的,但是医护人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更累。”施清瀚说,作为“00后”,他觉得现在也到了自己为抗疫出力的时候,“这也是我们展现青年担当的时刻。”

撰稿:许春 李玲玲

供图:董严军 秦越 陈巧玲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