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勠力同心 攻坚克难

——晋江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打好疫情歼灭战(上)
本报抗疫报道组

网格志愿者替封控区群众喂鸡。 通讯员 刘铮铭 供图

发放“爱心餐包”。 本报记者 董严军 摄

做好民生保供。 本报记者 陈巧玲 摄

(上接2版)

重兵合围号角

百团大战 破难疾进

3月25日,晋江陈埭镇全域被划为封控区,实行封闭管理。全镇26个村(社区)均建立防控工作专班,陈埭面临一场形势极其严峻的疫情阻击战、歼灭战。3月30日,晋江吹响集结号、冲锋号。主官挂帅出征,11个镇街对口驰援陈埭重点村疫情防控。疫情期间,全市陆续超过30支铁军驰援陈埭。

军令如山!“百团大战”总攻由此打响!

疫情期间的每一个深夜,陈埭镇政府的办公楼总是灯火通明。会议室里总有人影在闪动,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主持召开了一场场会议,和驰援陈埭的第一书记们会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细化网格,让疫情防控更精准

——“铁军”集结 “发兵”增援

“陈埭,我们来了!”

3月30日,抵达陈埭的当天下午,东石赴陈埭专班又增援68人。

3月31日,17时许,响应东石镇党委的号召,东石第三批共12名医护人员增援岸兜村,为尽快打赢疫情歼灭战再加一把劲。在驰援的队伍中,有11人是村医。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就和东石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战在抗疫前沿。

“‘西园铁军’加油!”同一个时间段,第二批“西园铁军”——24名街道、社区骨干集合完毕,踏上了驰援溪边的专车。

抵达后,24人放下行李,没有休整,直接前往被分配的各个网格中。他们带上抗原试剂,挨家挨户发放起来。

“增援部队”继续集结!

3月31日19时许,内坑镇选派的第二批11名镇村精干人员抵达横坂村。走进工作室,墙上“内坑镇疫情防控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这让我更加坚定信念,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与横坂村群众站在一起,共克时艰、战胜疫情!”内坑镇山头村党员工作者、退役军人黄志伟坚定地说。

——网格员兼职“饲养员”

“别出门!你的鸡我来养!”

3月底,陈埭镇海尾村第三网格志愿者看到辖区一位老婆婆出门喂鸡,赶紧上前阻止,并自告奋勇地跑进鸡舍,担起了喂鸡的任务。

“只要你不出门,我们什么都能帮。”志愿者第一时间“快节奏”地动起来。

事无巨细的服务,在海尾不断发生。

“我家牛再没有吃的就要饿死了,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4月初,晋江市城管局驻海尾专班收到第四网格市民纪先生的求助。

纪先生喂养了10头奶牛,平时用于卖牛奶。封控以后,以前存储的饲料吃光了,而他联系从石狮运来的豆渣又送不进海尾。了解情况后,物资组副组长纪荣思立即调出一部专车,每天晚上7时到青阳把几百斤豆渣消毒后运到纪先生的牛棚。

“辛苦你们了,前几天牛都没奶了,这几天吃了豆渣又开始产奶了。”牛吃饱了,纪先生笑了。

——小兵团大作战

在陈埭,人员情况复杂,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就容易造成各个责任区之间的重复工作。怎么办?

“挂图作战”是“解剖麻雀”的关键,织密网格更是精准摸排的有力举措。

内坑镇驰援横坂村工作组按照“楼栋+人数”细分原则,将横坂村8个大网格进一步细分成48个小网格,建立89个微信群,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并制表细化特殊群体(八类人员)、春节后来晋务工群体等重点关注人员。

“在密不透风的网格战场中,各项工作确实落实得比较到位。”新晋江人祝澍是横坂村的网格志愿者,对于细化网格特有感触,“工作做细后,就算是凌晨入户采集核酸,群众都积极配合。而且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生活物资没有缺过,得到保障后每个人都能安心居家。”

和祝澍有着同样感受的群众还有很多,而这“到位”的背后正是驰援陈埭的各个工作组采用“大包围、小分割、硬隔离”战术取得的实效。

——“红灯停、绿灯行”

4月12日上午7时刚过,陈埭镇涵埭村疫情防控指挥部里,工作人员早已忙成一片。在他们办公桌的电脑屏幕上,一张网格图格外醒目。网格里,每一栋楼都被标注上房屋负责人的姓名,并被标记成绿色或黄色。

“这是涵埭村正在推行的‘健康小屋’。”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党委书记、涵埭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东聆说,“健康小屋”按照网格内房屋居住人员疫苗接种次数、核酸检测次数、最近核酸检测时间、有无密接或次密接、身体状况等,对房屋进行颜色标注。如果房子所有人员连续多次参与核酸检测且结果为阴性,小屋就为“绿色”;如有一人一次没有进行核酸检测,则为“黄色”;一旦有人连续多次没有进行核酸检测,则为“红色”。

通过更新房屋颜色,专班人员动态掌握每次核酸漏检人员及所居住的房屋信息,实现从人到房到网格再到村社的逐级精准管控,为构建“无疫村社”增添力量。

用心用情,全力做好民生保供

——自带“装备”上前线

3月31日下午1时,一辆大货车驶进陈埭镇桂林村,英林镇支援的6000箱泡面、3000箱面包、6000件香肠等生活物资及5万个N95口罩、800件防护服、1000件隔离衣等防疫物资送抵。

连续两个晚上,桂林村村民及来晋务工人员都收到了来自英林镇的爱心物资。“昨天收到一箱泡面、一箱小面包、两包香肠,今天再次收到一箱泡面。特别感谢英林的厚爱!”网格群里,道谢的信息再次刷屏。

另一边,内坑镇赴陈埭镇横坂村工作专班组织筹集的首批3000份已分拣分装的生活物资“保供套餐”也已抵达。在晋江开展“爱心接力 同心抗疫”新晋江人关爱行动的基础上,11个驰援陈埭的镇街,第一时间筹集物资,为封控区群众做足生活物资保障。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太感谢了,这些物资帮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

3月27日晚10时许,晋江金星源橡塑鞋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根财收到了首批民生保障物资。包含方便面、牛奶、自热米饭、水果等的大礼包,对于公司员工而言是一场“及时雨”。

林根财介绍,因为疫情,公司停产,108名员工和其家属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厂居住,“我们尽力保障员工及其家属生活物资,镇村各级也给予我们帮助。这时候,大家积极配合就是战胜疫情最好的助力。”

与林根财公司员工一样支持抗疫的新晋江人,在晋江还有不少。为了切实做好新晋江人的生活保障,3月27日,晋江开展新晋江人关爱行动。

村(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及爱心物资的搬运派送,需要大量人手。3月28日12时37分,晋江市公安局陈埭派出所发布了一则通告,面向社会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短短时间内,便引发大家的积极响应,共有600多人报名。

当天下午1时30分,首批21人组成的疫情防控志愿队集结完毕,三人一组对应服务7个网格,经过培训后随即“上岗”。

“这21名志愿者都是住在陈埭的新晋江人,来自各行各业,有贸易人员、建筑工人,也有育婴师、快递员等。”陈埭镇花厅口社区民警纪贵源说,“大家觉得,身在晋江,能感受到来自各界的爱心,也要尽己所能助力晋江抗疫。”

——爱心超市“爱满城”

4月9日,11辆挂着“爱心流动平价超市”字样的公交车满载米、油、牛奶、鸡蛋、香肠、纸巾等生活物资,开进了陈埭镇溪边、涵口、洋埭、横坂等11个村,让群众可以就近买到所需的生活物资。

4月10日,“爱心流动平价超市”网点由原先规划的11个扩展到26个,实现陈埭镇辖区全覆盖。

“您好,您在‘爱心流动平价超市’购买的物品到了,我一会儿送到您家门口。”4月11日下午4点多,居住在陈埭镇涵口村的苏婷兰接到志愿者的派送电话。中午下单,下午送到,这让她直呼“快得想不到”。

来自惠安的苏婷兰在陈埭工作已经两年多。11日上午,刚好家中的盐快没了,苏婷兰就在晋江“爱晋江美好生活”小程序上下单买了两包盐。“服务太周到了,我只买了两包盐,都帮我送过来。”苏婷兰说。

而这并非个例。来自安徽的孙浩也为配送速度点赞,“我是早上下的订单,买了一些面包,3个多小时后就送货到家了。”

村(社区)做好“最后一百米”的配送,而负责“爱心流动平价超市”公交车运行的晋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检疫组,则全力做好调度,确保陈埭26个村(社区)的“爱心流动平价超市”正常运营。

核酸采样、摸排人员、“发兵”增援、入户分发抗原试剂、上路巡逻劝导、配送生活物资……驰援陈埭的每一天,从子时到亥时,从白天到黑夜,11个镇街突击队逆行坚守、与病毒赛跑。

回望20多天前,一声令下,“百团军”毅然逆行,驰援陈埭镇抗疫!如今,随着陈埭镇26个村(社区)全部转为防范区,全市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他们再次响应号召,整装返岗,投入新的“战斗”。

战无畏,归无恙!

风停,平安!

(执笔:蔡斯洵 常励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