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非常之时、非常之事,更需要非常之力,才能取得非常之效。
与病毒赛跑,怎么追?
——抢占夜的时间。过去一个月的每一个夜晚,晋江市领导都通过视频调度系统与各镇街、相关部门会商,快速发出统一指令,全市步调一致精准防控;对陈埭、池店等重点镇,成立一线指挥部、现场专班,晋江市领导坐镇前线指挥,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病例激增,怎么破?
——采取最严格的封控措施。3月20日晋江立下决断,在新一年经济发展蓬勃起步的关键时期,忍下“剧痛”,按下“暂停键”,镇域卡口严把严控,除特殊保障等车辆外,停止了一切非必要流动。城市静了下来,大规模核酸检测、群众生活物资保供、应急就医保障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病毒传播率大,怎么拦?
——流调溯源的速度慢不得。坚持“动态清零”“每日通报”原则,50名市直单位业务骨干及4000多名教育系统教师化身流调“侦察兵”,24小时不间断流调溯源。浪里淘沙、抽丝剥茧,把碎片信息拼凑成一张张完整的轨迹图;提炼总结海量的信息数据,形成疫情分析研判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病毒隐匿性高,怎么防?
——高频次核酸检测把病毒“捞出来”。晋江共开展十四轮全员核酸检测。这过程中,不断拓宽核酸检测赛道的“宽度”,在全市上下同心战“疫”之下,接力出超200万晋江人核酸检测队伍的“长度”,提升核酸检测的“速度”,彰显晋江“温度”。
病毒穿透力强,怎么控?
——转运隔离迅速斩断传播链。晋东临时方舱隔离点三期项目迅速建设并交付使用;全市一盘棋统筹调度隔离房源,做到应隔尽隔、不漏一人。100余辆转运专车,日夜不间断转轴,做到密接人员“日产日清”。针对发现阳性感染者的重点村居、重点企业风险人群,扩大隔离转运范围,全面清剿,为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群防群控,怎么做?
——整合本土强大媒体资源和各类社会宣传资源,精心制作温馨体贴、富有感染力的防疫宣传口号、海报、推文、音视频,采取“固定广播+流动宣传”“空中喊话+地面防控”“线下创作+线上传播”等多种组合拳,让宣传版面“亮”起来、广播喇叭“响”起来、彩铃短信“发”起来、进村入户“动”起来、文艺创作“活”起来,造浓防控氛围和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全域管控、部分封控,200多万的人心怎么稳?
粮草先行。保供!保供!
早在3月15日,晋江就紧急召开会议,部署物资保障相关事宜。随后,晋江坚持防疫保供并重、线上线下结合、政府市场协同,构建三级供应保障体系,完善专班机制,整合各类资源,用心用情全力做好群众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
一个多月里,47家重点保供单位,11家大型商超及5家生鲜电商企业实行无接触配送,制定44种生活必需品标准化套餐,将市民所需的各类物资及时送到“家门口”。
关爱新晋江人,晋江也一直在行动。
为了切实做好新晋江人的生活保障,更好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生活困难,3月27日,晋江开展新晋江人关爱行动。随即,陈埭镇、池店镇各村(社区)的热线陆续响起,封控区内的部分新晋江人根据实际需求,向工作人员提供地址信息及联系方式,一份份民生保障物资第一时间送到新晋江人手中。
行动所传递出的暖流,在陈埭、池店等地悄然蔓延。据统计,截至昨日,“爱心接力同心抗疫”关爱新晋江人募捐行动已收到捐赠超1亿2400万元。这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药品、食品等物资,捐给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新晋江人。
“暖阳”照耀,爱心与温度在晋江不断被复制、传递。
4月9日晚,11辆挂着“爱心流动平价超市”字样的公交车满载米、油、牛奶、鸡蛋、香肠、纸巾等生活物资,开进了陈埭镇溪边、涵口、洋埭、横坂等11个村,让群众可以就近买到所需的生活物资,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市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货足价稳,为足不出户、人不出区的管控措施扎牢基础。
尽锐出战号角
迅速集结 迎难而上
如何在200多万人口的城市,阻隔异常狡猾传染力又强的病毒,防止疫情再扩散?3月19日,晋江市委发出党员集结动员令,要求全市共产党员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党组织一声令下,超4万名党员迅速集结,迎难而上,挺进最急难险重的战斗前线,迅速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3月20日,晋江按下“暂停键”,将全市域划定为管控区,按村社规模、病例分布,分割镇域、村社、网格,分级管控,进一步控流动、限集聚,让城市慢下来、静下来,换取时间和空间。
直面风浪上前线!
“今天安排15时到18时做入户核酸采样,请大家提早做好准备,务必做好个人防护。”3月20日,在世贸一品小区内,晋江市市场监管局党员曾焕奎带领工作人员一同熟悉流程,随后作为“信息采集员”,主动深入确诊病例楼栋,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在进入小区的第一天,曾焕奎就带队对楼栋的住户进行摸排,重点了解掌握其核酸检测、是否有感染症状等情况。
“挺进急难险重之地,是我们的胆色。”曾焕奎说。
“我请战!”“我签名!”……在东石镇,随着“红色集结令”的发出,全镇24名预备党员、20名积极分子纷纷请缨,先后在疫情防控请战书上签下名字,由战“疫”预备队,转为“疫”线“冲锋队”。
在抗疫期间,党员志愿者集结出征的场景在晋江一次次上演。截至目前,晋江全市共成立一线临时党支部超550个,组建党员先锋队、服务队、突击队达1300支。
全员核酸“加速度”
迅速切断病毒传染源,需要不断地与时间赛跑。
3月22日,晋江市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高效有序进行。在深沪镇坑边村的核酸检测采样点,人们排着队,就能瞧见前面的党员志愿者手里拿着一块红色的引导牌,写着“请出示健康码”的字
样。当排队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志愿者反复转动手里的引导牌,另一面写着“有序排队,间隔一米”。
“这边10个,到橙色引导牌的第1组。”“这组10个,到蓝色引导牌的第2组。”现场,志愿者手上举着不同颜色的指示牌,群众根据颜色迅速分流到指定区域排队,进行信息登记及核酸检测采样,连不识字的老人家都能快速找到“组织”。“多彩引导牌”,不仅让现场更有序,还大大提升了采样的速度。
在新塘街道采样点,一张张半人高的“采检登记”平台二维码,高高地“游移”在人群之中。工作人员举着这张牌,让流动人群能够提前扫码登记,把扫描身份证的时间,从10秒缩短到1秒。
各个采样点都有“加速器”,一个上午,长长的核酸采样队伍,有序地徐徐前行。
3月22日上午10时,内坑镇的核酸采样工作完成90%。通过福建省大规模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晋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核酸检测组副组长黄志胜看到内坑的“进度条”,第一时间打电话核实内坑镇核酸采样的实际情况。在全员核酸检测中,晋江根据前几轮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流程,制定了三大医共体四大片区的医务人员统筹调度方案。
“内坑的采样台数可以缩减,马上抽调内坑核酸采样点的20名医务人员前往经济开发区增援。”收到指令后,内坑镇的20名医务人员转战晋江经济开发区,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当天,根据每个镇街的核酸采样进度,在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及时调配力量,将进度较快镇街的医务人员统筹到陈埭、池店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4月5日6时,晋江开展第十二轮全域全员核酸检测。6时30分起,来自晋江全域的核酸样本已经陆续送往晋江城市核酸检测基地。
“最开始是核酸开采后的两个小时才开始转运,经过统筹调度后,现在的核酸样本在开采后半小时就开始转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晋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核酸检测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过去的十一轮核酸检测中,“采送检报”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提效,每一轮检测都在提速。
疫情发生后,晋江全面开展“密网大捕捞”行动,核酸检测与抗原筛查双管齐下、交替进行,核酸复采机动队24小时上门复采复测,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将阳性感染者找出来、管控住。
流调溯源“超速侦察”
“这个人的活动轨迹可能存在风险!”
3月中旬的一次流调,晋江经济开发区一位流调人员“嗅觉”敏感。于是,他对目标对象活动轨迹展开进一步调查。依据相关规定,目标对象及时被隔离。
“核酸结果为阳性。”在隔离采样中,目标对象确诊,其密接、次密接人员活动轨迹也立即被锁定。因为这名流调人员的抽丝剥茧,从而有效切断了这条病毒传播链。
在防控疫情过程中,流调工作至关重要。晋江一支支流调队伍作为抗疫前沿的“侦察队”,24小时追踪排查。面对每天上万的数据,人均100多条流调信息,流调工作人员每天从早到晚,打电话、录信息,以不停歇的追踪,推动更精准的判断,这在本轮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必须最快找出感染者!”
“收到,马上出发!”3月28日22时许,一辆贴着“抗疫专车”的白色轿车在晋江市金玛国际酒店门口等候,待2名采样人员、1名公安干警带着采样工具上车后,快速驶离,消失在雾气弥漫的雨夜里。
没有确切的时间、没有确切的地点,但是收到“单子”,就要在一个半小时内找到疑似阳性人员,完成复采任务。这是晋江核酸复采机动队的使命。
3月20日,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歼灭战,晋江市紧急成立了核酸复采机动队,专门负责对混管异常人员开展复采。这支由政府办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交通运输人员等力量临时组成的队伍,实行扁平化指挥运作,构建起了高效处置体系。
摸清密接、次密接的动向后,应转尽转、应隔尽隔也是精准防控的关键。
3月30日晚,晋东临时方舱隔离点三期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作为泉州最大方舱隔离点,晋东临时方舱隔离点建设2284个房间,其中隔离用房1945间、医护保障及配套用房339间。与此同时,晋江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把转运隔离作为遏制疫情传播的重中之重,牢树全市“一盘棋”思想,全力以赴扩充集中隔离场所。
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米”
4月2日上午,陈埭镇政府一派“丰收”场景。
15头猪、57吨蔬菜、4.5吨海鲜和近千箱休闲食品,与载着带鱼、巴浪鱼、鱿鱼海鲜的冷链运输车,汇成一股股暖流持续涌入。
来自晋江全市的15家农业场户、农业龙头企业、涉农单位以及福建省深沪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捐赠,不仅让封控区村民及新晋江人的“菜篮子”更丰满,也让种类更丰富。
另一边,“爱心接力 同心抗疫”新晋江人关爱行动也还在继续。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的爱心物资温暖接力,让晋江的疫情防控工作更有力度,也更有温度。
保供无忧,是打通民生保障的“最后一米”。早在社会各界爱心涌动之前,晋江就确定47家重点保供单位,发动11家大型商超及5家生鲜电商企业实行无接触配送,制定44种生活必需品标准化套餐,实行“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对封控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无接触服务。
同时,按照“市级统筹、镇街自给、村居负责”的三级供应保障体系,由晋江市防控指挥部物资供应保障组负责统筹全市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充分组织生活物资的储备、调度,保障大型蔬菜、粮油、水果、生鲜等副食品批发市场、重点商超正常运转。
“头微微上扬,眼皮放松,不要紧张,没事的。”
昨日,晋江市医院医共体核酸采样队医务人员又一次入户,这次他不是来核酸采样,而是为陈埭镇横坂村一名患有眼疾的小男孩检查眼睛。
原来,在4月4日内坑镇赴横坂村工作专班入户采集核酸时,发现该名男孩患有眼疾,便主动联系医生,入户提供额外医疗服务。
“进格入户”,是所有故事的开始。
家住晋江安海镇东鲤社区的罗女士,是一名已有9个月身孕的孕晚期产妇。受疫情影响,在惠安的丈夫无法返回晋江,仅她一人留守家中。
3月23日上午近9时,罗女士发现家中没有液化气,赶忙向社区干部求助。求助电话打出不到半小时,液化气就送到了家中。
液化气送进门,让东鲤社区得知了罗女士的情况。
“孕产期临近,肯定要有家人陪伴。”安海镇东鲤社区党总支书记曾云涛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政策,帮助罗女士的丈夫在泉州12345政务平台申请返回晋江,按要求开具相关所需的社区证明。
3月25日上午在完成相关申请后,当天下午,罗女士的丈夫便顺利抵达安海,这位“准妈妈”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划细格、组户群、进家门、尽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晋江大村划小村、大格切小格,以“小兵团大作战”开展精准服务。成千上万网格员日夜坚守一线,不漏一户一人,全覆盖防疫宣传,地毯式摸排巡查,铁桶般设卡查验,成为抗击疫情最前沿、最有效的“硬核”力量。(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