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林易:“一看就懂”打造文化地标

人物名片 林易,上海汉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设计总监,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操盘过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上海科技绿洲、上海保利广场、武汉海宁中国皮革城、武汉银河商业综合开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新校区、厦门中山医院东部院区等项目。

远远望去,这是一座坐落在花岗岩基座上的红砖建筑群。拾级而上,标志性钟塔映入眼帘。由白色花岗岩及闽南特色红砖构建的建筑群,外部形象富有层次又严谨统一。比例修长优美的主体建筑、百米长的特色柱廊与高达37.5米的钟塔一起,共同构成了丰富优美的主立面天际线。

这,便是未来的英林中心小学。

“要让人一看就懂”,是劲霸集团董事长洪忠信,与上海汉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林易沟通英林中心小学校区设计时,反复强调的。

围绕着“历史传承”“文化地标”“现代高效”设计理念,林易及其团队几易其稿,终于将设计方案敲定下来。

“英林中心小学有着联系过去、承载未来的使命,因此整体建筑也有着这一强烈的特点。”林易告诉记者,劲霸家族对学校的要求非常高,多次表示,要将其建成“让人一看就懂的百年名校”。这意味着,学校与生俱来具有非凡的气质,这种气质并不是设计师可以从哪个地方拷贝过来的。学校承载着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又能根植在大家心目中的文化。我们希望富有当地文化的特色和元素,能恰好在需要的地方释放。这是最有挑战的一部分。

据悉,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将容纳48个标准班级教室、功能教室、合班阶梯教室、教师办公等教学功能;图书馆、多功能体育馆、风雨操场等文体配套功能;学生及教师餐厅、厨房、教师公寓等生活配套功能;以及党建文化、校史展览、接待、行政办公等行政功能,并设有完整的室外活动场地和丰富的绿化空间。

“学校的设计理念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而又富有进取和冒险精神的闽南文化。整体采用红色调,代表着拼搏向上的文化理念,这也是闽南人所喜闻乐见的建筑基本色。”林易介绍,建筑群远观是坐落在花岗岩基座上的红砖建筑,而近看又处处体现出闽南传统的材料和建筑细节,表达了对闽南传统建筑中红砖和白石的理解和现代演绎。通过大气严谨的规划和富有特色的建筑设计,实现依山而建、绿树成荫、红砖掩映、书声朗朗、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

设计团队,有着将英林中心小学打造成文化地标的目标。

林易告诉记者,闽南的传统是尊师重教,中心学校理应成为地域的文化中心和地标建筑。双环院落式的布局,气势恢宏、可拾级而上的校门入口,以及钟楼、文化墙等富有特色和记忆的设计,为英林的莘莘学子打造了一座梦想起航之地。胸怀故乡的他们,将从这里开始,放眼世界,走向未来。

“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理念”是这一现代化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动静分区、人车分流;学校的各项功能,都被整合到彼此相连的建筑中,在有限的用地内,立体化合理配置各项配套功能及设施,满足现代大型学校对智能化、信息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各项需求。

事实上,这对于林易而言,并非容易操盘的项目。“整个校区必须环绕山体布置,这对于我而言充满挑战。”林易告诉记者,如果将山体看成不利因素,它将学校用地分成比较长的流线。但反过来看,山是自然界的存在,是充满绿色的景观。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将其化为有利的元素,让学校依山而建,并巧妙地将主体远离山体。学校内部,则有模仿山级的台阶,师生们可以在不同高度都可以欣赏山的风景。

据介绍,该项目的用地呈U形,分别毗邻东北侧住宅区、东南侧金山路及西南侧的横四路(规划路名)。用地形状较为不规则,且U形的中间区域是山体,并有部分现状山体位于用地红线内。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把校园分为三个区域,即面向金山路的公共功能区、北侧的教学区,以及西南角的生活区(教师公寓)。这三个区域正好围绕着U形用地凹口内的山体布置。主教学区、体育馆和教师公寓之间,穿插布置了各类运动场地。设有顶棚的看台和主席台设置在操场沿金山路一侧。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