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晋江少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其乐融融。今年元宵节,我参加了“千年花灯映古厝”制作花灯活动,懂得了许多关于花灯的知识,增长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从“心”出发 点亮未来

本报小记者亲子巧手DIY花灯

本报小记者 施长庚(晋江市实验小学三年4班)

小记者感言

张译予(晋江梅岭心养小学)

指导记者 蔡红亮 董严军 文图

本报讯 元宵节怎么能少了花灯这个美丽的主角呢?今年元宵佳节,我的快乐加倍了——晋江经济报组织15组小记者亲子,前往五店市祥雲滙館,学做花灯闹元宵,欢乐无穷。我就是其中的一名幸运儿。

活动伊始,老师并没有急着让我们动手制作花灯,而是为我们介绍起了花灯的历史知识、元宵节的由来及民俗活动等,图文并茂,一下子就让我们对元宵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大伙儿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接下来的花灯制作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制作花灯。老师给我们每组亲子家庭分发了一份材料包。打开包装一看,果真红红火火,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块写着“福”字的拼装板。纸板的中间是纸刻的“福”,旁边点缀着朵朵祥云,意味着福寿康宁。我拿在手上,爱不释手。

经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并观看了制作视频后,我对花灯制作信心满满。我先是拿起牙签仔细地在花灯上刺着。不承想,刚开始我就遭遇了“滑铁卢”——手忙脚乱的,拼反了。弟弟在一旁提醒我,我连忙调整作战计划:先仔细观察正反面,将字体放正,再小心翼翼地把卡扣扣上。但是这卡扣可真顽皮啊!我刚把一个卡扣扣上,另一个就掉了下来。我才把这个扣好,那个就又跑到了其他的位置。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纸板装好。再看看其他小记者,一个个心灵手巧,充分利用材料,拼搭卡扣,行云流水间,一个立体、漂亮的花灯就出炉了,灯光之下轻轻摇曳,趣味鲜活。

装好手柄和电池后,打开灯光,花灯散发出黄色的光芒。中间大大的福字透过镂空的缝隙传了出来,映照在墙壁上,让人感觉到一丝丝温暖。花灯转啊转,它黄色的光芒仿佛一只只黄色的蝴蝶飞在空中,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幸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