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街镇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医村共建 探索“心理服务+基层治理”模式

永和巴厝成立社会工作室

本报讯 (记者 王诗伟) 昨日上午,由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简称“厦门附属二院”)与晋江永和镇巴厝村党总支共建的巴厝社会工作室揭牌成立。

未来,厦门附属二院与永和镇将携手以巴厝社会工作室为试点,探索心理服务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新模式,助推建设基层善治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改善。”揭牌仪式上,厦门附属二院党委书记刘永前表示,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搭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巴厝社会工作室的成立正是响应这项工作的一次探索。

巴厝社会工作室位于巴厝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走进该工作室,两个活动室经过精心布置,给人以轻松的心境。

“人们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或受各种家庭问题因素影响,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省派驻永和巴厝任第一书记的陈津龙介绍,人们适时接受心理健康辅导、减压,或在特定场所宣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状态。而该工作室设有专门的咨询接待室、情绪宣泄室及相关专业设备。

接下来,厦门附属二院每个月将安排心理学等有关专业的医生到巴厝社会工作室,将心理服务送到最基层,打通基层群众心理服务“最后一米”。巴厝村也将把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将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作为一项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而该社会工作室也将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重视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意志和人格等心理因素,把心理健康服务送进校园,努力培育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我们将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心理服务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永和镇有关领导表示,接下来,将按照“资源整合、信息互通、共建共享、服务基层”的理念,对现有的镇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平台进行整合,面向社会提供心理服务、人民调解、文化宣传等“一站式”服务,切实发挥社会心理服务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助推作用。

当天,来自厦门附属二院的20多名医务工作者也来到巴厝,为村民提供义诊服务,义诊的项目包括心血管内科等13项。晋江市科协工作人员也在现场开展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宣传,发放春节礼品、科普书籍等纪念品。启蒙小学的师生也携手为这场活动助力,通过书赠春联,展现了学校的“书香”特色、书法艺术等优秀成果。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