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玲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回首2021年,晋江的大事喜事不少:晋江“牵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成为全国首个县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清华附中晋江学校初中部正式招生……一件件民生喜事,刷新了晋江城市品质不断升级的新高度。
记者从晋江市财政局获悉,2021年,晋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年度安排民生支出106.07亿元,同比增长12.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57%,扎实有序推进民生补短板。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2021年秋季,晋江青阳街道中和中心小学崭新的操场、明亮的教室、错落有致的教学楼,让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幸福满满。“学校变大了,变漂亮了,功能也更齐全了。”看着眼前这座美丽的校园,学生李凯槟满心欢喜。
“中和中心小学是晋江教育扩容提质工程的项目之一,也是晋江民生补短板的一个重要工程,学校可提供学位1890个,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区学位不足的问题。”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晋江始终重视教育发展,其中,补教育短板的一大举措就是加快推动学校项目建设步伐,扩容提质,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公平的教育服务。2021年秋季,晋江新投用了13所学校,包括8所公办幼儿园、4所小学和1所中学,累计新增学位8630个。
“老鼠仔,钻壁空;老鼠仔,钻壁空;一暝不困,蛲蛲动……一只一只想偷食,人人看见都卜掠。”在西园街道小桥小学操场上,孩子们一边唱着家喻户晓的闽南童谣《老鼠仔》,一边开心地玩着传统游戏“老鼠钻墙洞”。如此欢乐的时光出现在学校每天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
2021年秋季,晋江全面推进课后延时服务,不仅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也让许多家长拍手称赞。“这学期课后延时服务正式铺开,这对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在企业上班的学生家长柯萍萍说,和校外机构相比,学校的教学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更有保障,家长放心、省心多了。
在加快实现教育从“有学上、有书念”到“上好学、念好书”的新目标征程中,晋江在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上也马不停蹄。
2021年6月,晋江市医院携手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启动了“助立行动——晋江市髋膝关节置换救助工程”项目,采取专家主刀、政府买单的方式,免费为晋江籍的因髋膝疾患导致残疾的贫困人员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来自内坑镇柑市村44岁的林先生就受益于此。
因患有严重的髋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病,他跛行20余年,且行走疼痛感逐年加重。2021年7月,专家为林先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感谢好政策,让我有机会在‘家门口’解决了困扰几十年的‘大问题’。”术后,林先生激动地说。据统计,截至目前,像林先生这样的其他57名患者,也均由上海六院福建医院专家成功主刀。按相关补助政策补助后,他们在家门口不花一分钱就享受了优质的诊疗。
此外,晋江还瞄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施医疗“补短板”工程,2021年“健康晋江”硕果累累:2021年1月,晋江市医院搬入新院区,崭新的环境、先进的设施、优质的服务,让市民对这个超300亩的“花园式”现代医院赞不绝口;2021年4月,晋江率先在全省县域推行医疗机构一码通行(又名“晋江医码通”),市民只需一部手机,就可实现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院内自费卡的全流程就医。一项项医疗惠民举措,为市民撑起一把坚固的健康保护伞。
除了百姓关注度极高的教育和医疗,晋江为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也体现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上。过去一年,晋江市不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建设2个亲子乐园、新建10处城市街头绿地;共享电单车监管平台竣工验收,共建设1357个实体电子围栏,7家车企共投放5650辆电单车;推进5G网络工程,已有1200个基站建成投用;完成185座候车亭修缮提升;实施10个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提质增效项目,完成超过33万人参保,覆盖19个镇街68个村(社区),共护理服务684人,累计投入3150万元……
迈进2022年的新征程上,晋江将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优化民生福祉,着力建设品质城市,高质量办好22件为民实事、100件民生微实事,用心创造品质生活,稳稳托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