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报告文学

“英雄马”的离去与归来

“英雄马”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与怀念。 董严军 摄

王常婷 董瑞婷

马是草原的图腾,沙滩是海洋遗落人间飘忽的思绪。如果骏马驰骋在沙滩上,与人类一起演绎侠义,那会是怎样的壮烈呢?

在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的海边,满怀深情的人们用石头雕塑马的形象,让细沙凝聚爱的力量,让海风传扬大义,让波浪来歌唱大爱……如果,路过的你偶然驻足海边,看到那在沙滩上扬蹄奋鬃的骏马,或者听到海风中流传的英雄故事,达达的马蹄声中,请你不要诧异,这是一个关于人与马、爱与永恒的故事。

石雕铭刻骏马英雄史

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上,众多英雄战功赫赫的背后,常常有一匹与他一起驰骋沙场、出生入死的“英雄马”。刘备的的卢、关羽的赤兔、项羽的乌骓马……人与马的感情,甚至超越了生死。于是,在汉代大将霍去病墓前,有马踏匈奴石雕;在唐太宗昭陵神道两侧,有六块大型浮雕石刻——著名的昭陵六骏。这些战马,与帝王将相一同出生入死,飞越关山,跨过了时间的原野和历史的长河,彪炳青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征战的硝烟似乎已成过往,可对英雄的仰慕已经融入了一个民族的血脉里。穿过汉唐的烟云,跨过西风塞北,在闽南的海边,人与马再次以行动阐述对英雄的定义。

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是收复台湾的英雄施琅将军故里。蔚蓝海湾,波光粼粼;白色沙滩,绵延数里;近20米高的施琅雕像,屹立在沙滩上。施琅将军双手按立长剑,威风凛凛,仿佛时时守护着足下这一片土地。这里本来就是一块造就英雄的热土。而在施琅将军雕像旁边,是三尊以“蓝宝石”花岗岩所雕成的“英雄马”雕像。这三尊雕像单个重量约7吨,高约2.2米,长约2.6米。在其中一尊石雕马的背上,还有一石刻男孩趴卧像,生动体现了“英雄马”英勇救人的事迹。这是一个怎样悲壮而感人的英雄故事呢?

首先,请让我们记住,这三匹“英雄马”的名字:888、马莉、将军。

危难时刻义字当先

2020年7月26日,这本是一个寻常的日子。傍晚,斜阳归去,暑气消退。在衙口海边踏浪的人,享受着这怡人的霞光、沙滩、海浪、凉风。三位喜欢“野骑”的马友,从深沪镇出发,驰骋了一个多小时,来到衙口海滩,正想信马由缰。可看似温和的海面下,却有暗流涌动。似乎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刚到海滩的他们就听到一名女子的阵阵求救声:“救命啊!我的孩子被海浪卷走了!”

人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男孩被退潮的海浪裹卷,离海岸已经有两三百米远。男孩在水中沉浮,只有脑袋偶尔能勉强挣扎着露出水面,情况十分危急。

沙滩上的三名“骑士”立即策马飞奔,冲进海里去救孩子。冲在最前面的马是“马莉”,骑手蔡良兴是晋江市华庆马术俱乐部教练,他不会游泳,向岸边游客借了个游泳圈后,毫不犹豫地冲入海浪中;紧跟其后的是马场主人施国庆,他所骑的马匹因马背上文有三个“8”,故被称为“888”;后面接应的是晋江一位企业家施鸿雁,他的马儿高1.9米,被唤做“将军”。

“马莉”和“888”涉水向男孩奔去,海水逐渐从马背没到了马脖子,最后,两匹马儿仅露出头来。熟悉水性的施国庆,跳下马背,游向男孩;蔡良兴把游泳圈扔向男孩,护在一旁;施鸿雁则牵着马在岸边接应。此刻恰逢海水退潮,风高浪急;而落水男孩体重有70多公斤;冲入海中营救的人与马面临重重阻力。然而,三人三马,没有任何犹豫,从岸上冲到惊涛骇浪里,奋力营救,相互照应,最终将男孩成功救出。

英雄骑士英雄马,三匹马儿和他们的主人一样临危不惧,堪称英雄。

事后,年过半百的施国庆感慨道:“幸好马儿‘888’载了一程,为我节省了体力,为救援争得了时间……我最后几乎是拉着马尾巴上岸的,因为体力几乎耗尽。”蔡良兴说:“现在想起来很后怕,要是体力不支的话,我们也可能被海水卷走。”因为下海前的“野骑”,让他们消耗了不少体力。但是事发突然,他们一心只想着救人,无暇顾及太多。没想到,三匹马儿虽然没有经过下海的训练,却很听话。“平时马儿看到海水都会后退,那天却拼命往海里冲。”施国庆的话令人感慨万千,因为在深水区,马的心肺要承受比平时大得多的压力,如果长时间消耗体力,会导致体力不支而溺亡——也许那一刻,马儿也听到了呼救,忘记了害怕,抛开了生死。马儿和他们的主人一道,做出了最本能也最英勇的选择。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英雄。

求生是动物的本能,人晓大义,知礼义廉耻,不知道马儿是否懂得。可作为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在关键时刻义字当先,舍生取义,更是难能可贵。

两匹“英雄马”患病离去

侠士策马救人的过程,被游客拍下视频并传到网上。一时间,“侠士义马”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广为传播,不少人通过转发、留言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一位中学老师写下诗歌《踏浪》来赞美“英雄马”的英勇行为:

你从龙湖走过

裹挟着一江的仁义礼智信

一如那长长的海岸线

还有奔腾的海

追风的波浪在身后歌唱

踏浪而来的,是关于英勇的呼唤

马背上火焰般的红鬃

一如张扬的侠义情怀

呼啸着太平洋的信风

回荡在辽远空灵的天穹

……

人与马的世界是如此的深情款款,却扛不住风浪的侵袭。

三匹马儿下海救人后,尽管人的世界对它们赞誉有加,可马的世界却依旧是按部就班的马场日常,救人只是它们对人的世界的本能回报。最初几天马儿并无异样。8月5日,蔡良兴发现下海救人的两匹年龄较大的马出现高烧、流鼻涕症状,身上多处发肿起泡。虽然请来本地马医进行治疗,可马儿病情仍没有好转,情况不容乐观。

11日,蔡良兴通过媒体发出求助,希望专业人士伸出援手。一时间,“下海救人马儿病危求助”在网上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12日,获悉两匹马生重病的消息后,中国马业协会和蔡良兴取得了联系。因当晚北京下暴雨,马匹医疗专家组无法携药品和设备从北京出发抵达现场,因此只能紧急对马匹进行远程问诊。专家组初步诊断为:海水进入马匹肺部,引发细菌感染,引起肺水肿和淋巴管炎。

13日凌晨,两匹马先后口吐白沫、腿脚发软,瘫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经确认,“888”“马莉”已没有生命迹象。“888”留下的2个月幼驹只能提前断奶,靠吃饲料长大。蔡良兴联系车辆将马匹运送至深山掩埋。“跟它们很有感情,感觉很可惜。但我不后悔,如果再遇到落水的事情,还是会去救人。”痛失两匹爱马的施国庆说。

当时下海的三匹马,除了去世的“888”和“马莉”,另外一匹马“将军”只有3岁,比较健壮。当时,“将军”也出现了咳嗽的病状。在中国马匹医疗专家的指导下,生病的“将军”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隔离。经精心治疗后,“将军”病情好转,状态良好。

17日,晋江市见义勇为协会追授“888”“马莉”两匹“英雄马”为“勇为功勋马”,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如果不是这次轰动全国的策马救人事件,对于广大晋江人来说,马儿可能不会离我们这样近。我们为两匹“英雄马”的不幸染病而揪心,为它们的最终不治身亡而难过。追授它们“勇为功勋马”称号,既是对生命的敬重,更是对英雄的嘉奖。

大爱呼唤“英雄马”回归

遇险者得到救助,英雄精神得到彰显,良马虽逝,然而此情未了。

听闻两匹“英雄马”去世的消息后,马业界纷纷表达对晋江救人马场的关心。多名爱心人士联系马场,表达捐赠马匹的意愿,其中包括来自新疆伊犁的马主巴哈木拉提·铁列吾哈孜。

巴哈木拉提是哈萨克族人,家在新疆伊犁昭苏县,是当地养马、爱马的名人。当参与救人的两匹马不幸离世的消息传来,在马背上长大的巴哈木拉提很伤心。“新疆、福建虽相隔几千公里,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孩子,我们一样爱马。昭苏作为天马的故乡、伊犁马的主产区,我对失去爱马感同身受。”他表示要捐赠一匹马。随后,福建省见义勇为协会和泉州市见义勇为协会也委托其购买一匹马,一起捐赠给救人马主。两匹马分别被取名为“勇勇”“为为”,希望能传承救人“英雄马”的见义勇为品质。

2020年9月10日,两匹“天马”被从新疆昭苏装车,启程前来晋江,跨越万里,延续一场爱的接力。16日,一场主题为“见义勇为·民族团结”的“天马”捐赠仪式在晋江深沪举行。在各级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的见证下,“勇勇”“为为”两匹“天马”被正式捐赠给施国庆的马场。地图显示,新疆昭苏县与福建晋江市相隔5000多公里。这场穿越祖国大地的爱心传递,书写了新疆与福建两地因马结缘的传奇佳话,终于有了个完美结局。

从遥远的西风塞北到闽南海滨,一边是大漠穷秋,一边是涨海帆影,弘扬英雄精神、崇德向善,从古到今,不分人与马,不论地域与民族,我们一如既往。

此刻,爱心传递还在继续——

在晋江经济报社的策划推动下,一份由晋江市文艺界发起的“以爱之名”为马树碑立像的倡议书在《晋江经济报》上发表:

当海潮涌起,要卷走生命,危急关头,三位勇士策马上前,互相配合,救人于危难中。如果说,策马者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而从未涉过海水的马匹,竟然能在危急关头没有任何的逡巡畏义,那便是马中豪杰。

然而,因为救人时肺部进水,“英雄马”的其中两匹永远离开我们了。在世时,你矫健的身姿,诠释生命的速度与激情;这一次,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你护住了生命的花朵。不必区分人与动物,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侠隐于市,见义而勇,勇不在于强悍,而在于无所畏惧。因此,我们倡议:为这三匹“英雄马”立雕像。让英雄的形象长驻人们心中,这是关于爱与善良的一种启示、一种力量。站着,你是英雄;躺下,你是灵魂的高度!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善的向往不变,对美好的渴望不变。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谁将让你落泪,谁将动你心魄?不管是人还是马,见义勇为的英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让英雄的精神感召每个公民;让所有人为爱行动起来,凝聚力量,让爱心随着“英雄马”继续驰骋在这块热土上。

这份倡议书不仅得到了包括李伟才、颜长江、蔡建昌等晋江文艺界人士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远在北京的著名文艺评论家曾镇南,以及晋江籍知名撰稿人、歌词作家杨都海的高度关注。曾镇南说:“我虽远在京华,闻之也雀跃拊掌,冀其早日化为晋江临海处之现实的文化艺术景观。”杨都海则表示,在危难关头,人和马义无反顾下海救人,展现的不仅是生命之间互相帮扶、拯救于危难的宝贵情义,同时也体现了生命的善,这是非常可贵的。

为“英雄马”立像

顺应呼声,晋江经济报社发起为英雄马立像的“一元众筹,致敬英雄马”活动。这又是一次爱的传递与凝聚。活动得到广大晋江乡贤、企业及市民网友的积极响应,福建省政协常委、香港晋江社团总会永远荣誉主席施能狮捐款10万元,百宏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福建省乔丹体育基金会也踊跃捐款……还有上千网友慷慨解囊,仅一天时间就为“英雄马”雕像筹得善款20万多元。

“英雄马”的事迹,让晋江一家以外销为主的石材企业——锦华石业有限公司老板林承良深为感动。他自愿承担“英雄马”的雕像设计、雕刻,为此还找来了“石雕之乡”惠安擅长设计各种马塑像的匠人占亚伟,全力还原“英雄马”的神韵。

林承良想用最好的石材来雕刻,他去找生意伙伴——福建省富强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宜斌购买原料。彭宜斌听完“英雄马”的事迹,立马表示:“马都付出生命去救人,我这几块石头也不算什么,雕马的原石,我捐了!”

第一次采出的三块原石与设计尺寸略微有些出入,彭宜斌马上安排重新采石,前后两次运来了原石,每块原石重达20多吨。

雕刻师傅张国宝对舍身救人的“英雄马”心怀敬意,为此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整整用了45天时间才完成整座雕像。这组“英雄马”雕像,马儿的鬃毛、尾巴都是用人工细细打磨,不仅整体形象栩栩如生,其奔腾的姿态还尽显轻盈飘逸,展现出了“英雄马”的神采。

历经26亿年的沉淀,石色分布均匀没有色差,完整且几乎没有瑕疵纹线,身处红壤之中却几乎不含铁质……这是这组“英雄马”雕像的原石——“蓝宝石”花岗岩。因为“蓝宝石”花岗岩拥有不易变质的特性,正适合用来雕刻流芳百世的“英雄马”。以最坚硬的原石、最纯粹的品质、最精美的工艺,来彰显“英雄马”的精神、传递晋江这座城市博大的爱与关怀,这是所有人的心愿。

为“英雄马”立像,是对见义勇为精神的学习、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公益道德建设在晋江贯彻实施的一个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实,也彰显了晋江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所迸发出的光辉与力量,人们因此把这组“英雄马”雕像命名为“城市之光”。

归来仍显“英雄马”本色

“英雄马”用生命感动了一座城市,而这座城市也以对它生命的尊重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2021年7月26日下午,在“英雄马”救人一周年之际,“英雄马”雕像正式在晋江龙湖衙口海边落成。施能狮作为捐赠人代表在仪式上说:“去年今日,衙口海边发生的三人骑马救人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今天雕像揭幕后,我希望雕像能让后人铭记英雄马的故事,让正能量得到传递,同时也为晋江这座弘扬正道、崇德尚贤的城市留下一笔永久的财富。”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李靖曾连夜从北京赶来为马儿“将军”医治,看到“英雄马”雕像落成,感触很深。他认为,体现见义勇为精神的“英雄马”雕像是晋江的城市之光,它丰富了城市的人文精神,将成为晋江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英雄马”雕像,永远矗立在它们英勇救人并为此献身的地方,这是对蔡良兴、施国庆等勇士救人行为的褒扬,对三匹“英雄马”的永久纪念,对热心公益的晋江乡贤、企业家和市民网友的感谢,更是对见义勇为精神的礼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需要见义勇为的英雄正气。“英雄马”的离去,并以雕像的形式归来,将在当地进一步凝聚正能量,唱响正气歌。

如今,在晋江衙口海边,“英雄马”迎着海风,仿佛在踏浪奔腾,向人们展示着一年前下海救人那动人的一幕。海浪滚滚,涛声不息,“英雄马”似乎不曾离去,而是化成大海之上一串跳跃的音符,为晋江谱写一曲见义勇为的赞歌。

在离去与归来之间,人们用雕塑告白英雄,以行动传递爱心,让石头拥有温度,祝愿英雄不朽、爱心不止。

吹拂了五千年的海风里,英雄浩气长存。潮起潮落,人来人往,依然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很多美好的精神一次次感动过往的你和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