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文明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晋江:志愿服务勇先行 春风化雨润民心

吴秀梨一家三代。

张泽虎(右二)

晋江市晋爱志愿服务队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早餐。

梅岭街道桂山社区开展“民法典”进小区法治宣传志愿活动。

文明晋江

疫情期间,教师党员先锋队成员在核酸采样现场提供志愿服务。

泉州轻工学院开展“文明创城·被需担当”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记者 董瑞婷 陈巧玲 通讯员 吴文博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晋江,志愿服务如今已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如春风化雨润民心。“志愿红”,也成为晋江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文明底色。

12月5日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福大晋江科教园、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和泉州轻工学院三所高校的学生志愿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了“礼赞百年同筑梦 晋江高校助创城”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创城活动,让文明新风尚融入学生生活。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据了解,目前晋江市在“志愿云”系统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达27.5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近1500个,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各个层面,形成了立体、多层次的志愿者队伍结构。近三年来,各相关志愿者组织和团体共开展主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超4000场,直接服务群众近80万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圆梦中国”“大美晋江”“侨乡杏坛”“爱心城市”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以及镇街、村居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并向社会、基层深入延伸拓展。

志愿宣讲:

飞入寻常百姓家

01

11月23日上午,在晋江安海溪边村,晋江市委党校高级讲师蒋金宝下到基层,为当地老百姓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蒋金宝是晋江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小分队的一员,他们的走进安海系列宣讲活动,覆盖村庄、车间、文创园,受众群体有村民、党员、非公组织、文化界人士等,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听了宣讲,非常振奋人心。这几年,我们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有了美术馆、公园,村民们住上了小洋楼。”坝头溪边村村民许友达说,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今年以来,晋江市结合庆祝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用好晋江经验馆、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许集美革命事迹陈列室、埔顶寮会议会址、砌坑村革命史迹陈列室等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截至目前,已有超11万人次到现场接受红色教育。

晋江市组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志愿讲师团,涵盖理论、普法、农技、文艺、“晋江经验”等11支宣讲分队,市直单位、基层镇街同步组建230支宣讲小分队,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宣讲活动超2000场。

晋江市法院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将民法典宣传列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民法典“六进”宣讲活动,累计民法典宣讲37场次。

晋江检察院开展“唐生学法”漫画校园巡回展、“法治第一课——少年模拟法庭”“校园奇葩说”等活动及预防校园欺凌、性侵、校园贷等专题宣讲,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法治专题志愿巡讲12场,覆盖学校12所,参与学生达3000余人。

生态环境普法讲师团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学校,开展生态环保法规、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知识宣讲20场,并常态开展净滩、净水、净山等环保主题志愿服务。

“侨乡杏坛”教育志愿服务团成员协助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开展学生自主阅读、作业辅导和体育、艺术、科技、手工等兴趣小组活动,并就近在晋江456个家长学校担任家教志愿讲师,参与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白兰花家庭驿站等社区家教机构的日常运营。

科技科普服务平台面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群体,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2021年世界水日”主题科普活动、“三减三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知识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19场,并在全市100辆公交车的车载视频终端设立《晋江科普之窗》科普专栏,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科普宣传优势。

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将晋江已注册的127个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超4000名社会指导员纳入体育城市志愿服务志愿团,依托现有1054个全民健身站点,通过日常管理、运动指导、赛事服务等方式,不断强化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持续参与体育运动健身的热情,助力世中运等大型赛事活动顺利举办。

文明创城:

万紫千红春满园

03

“志愿红”是晋江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文明底色。12月5日的国际志愿者日,晋江新塘沙塘中心小学小记者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童心同行 筑梦未来”公益微集市暨爱心格子铺、爱心储蓄所重装揭牌活动。沙塘中心小学小记者站与爱心格子铺的情缘已有7年之久。每年,学校小记者站都会联合爱心格子铺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爱心义卖、为受助对象献爱心、公益微讲堂等。小记者们也多次化身小小志愿者,活跃在爱心格子铺举办的活动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2021年以来,爱心格子铺(爱心储蓄所)募集资金138014.7元用于28名青少年的帮扶。爱心格子铺(爱心储蓄所)也是晋江“爱心城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的特色项目之一,“爱心城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拥有着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流浪乞讨人员关爱项目、关爱母亲工程、“阳光课堂”志愿服务项目、“阿旦工作室”、环卫工人“爱心早餐”项目、“情暧万家”孤寡老人等15个普惠慈善帮扶项目。2021年以来,服务团服务晋江老年人20784人次、“四帮四扶”服务特困家庭238户,动员9885人次义务献血1977000毫升。

在文明城市常态创建中,以“晋江文明 没我不行”为主题开展的“东道晋江”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形成全员参与、全民动手、全城创建的良好氛围,“JIN邻”先锋、家园清洁行动、文明交通劝导、爱家您就用公筷、捡烟头换礼品、“烟头不落地 晋江更美丽”等主题活动中,那一抹“志愿红”,都是最温暖人心的色彩。

移风易俗也是志愿服务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截至目前,晋江市慈善总会接受的移风易俗倡议积极响应者的民俗捐资已达16.98亿元。晋江组织开展泉州、晋江两级“百个移风易俗示范镇街、村居”“百名移风易俗带头人”“百佳移风易俗村居规民约”参评和推荐活动,6个镇街、56个村居、61个村(居)规民约、75人进入泉州、晋江两级表彰范围。

11月28日上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在浙江嘉兴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999户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其中,晋江金井镇围头村吴秀梨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吴秀梨家庭是一个四代同堂的美满家庭。她的一家从战地走来,曾是海防前线的“全家兵”,半个多世纪来,这个红色家庭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有着57年党龄的吴秀梨,担任了近30年村妇代会主任。退休多年的她,本可以颐养天年,但她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热心帮助村里的弱势群体。在她的努力下,该村创办了福建省首家村办敬老院,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养。在她的带动下,村里更多的人加入敬老爱老的行列。“一心对老百姓好”的吴秀梨也把精神财富传给了下一代,他们继续为家乡、为百姓做贡献。

如今,围头村以党员主题日、村民主题日、双拥主题日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国防教育、文明乡风等文明实践,让身边人说“海峡第一村”的事,用通俗话讲党的创新理论,不断焕发全国文明村新气象。《围头“主题村日”:1=2+N》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全省仅有一县两村入选。

志愿团队:百舸争流千帆竞

02

日前,晋江义务救援协会队长张泽虎入围“福建好人榜”,本次“福建好人榜”共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29位候选人,投票时间截至12月20日。

张泽虎1969年10月出生于晋江深沪,他从小就受到长辈的影响,喜欢帮助别人。张泽虎回忆说,在上世纪80年代,深沪出海的渔船大部分还都是老旧的木船,常在海上出现险情,渔民间都有一种互帮互救的传统美德。

2015年5月,张泽虎与一群热心公益的朋友共同创办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多年来多次组织会员参加城市救援、水上救生、渔港消防、野外搜救等义务救援活动超百场,紧急营救遇险遇困人员十多次,海上营救出40多名人员,异地解困被困群众65人,拖救涉水抛锚、陷车车辆数百辆,出动救援等活动上千人次。

张泽虎获评泉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获得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组织称号,成为当年泉州地区唯一入选志愿组织。“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见义勇为的行列中,让人们看到爱心集结所迸发出的能量。”张泽虎说。

除了张泽虎和他所在的晋江义务救援协会,近三年来,晋江还先后涌现出中医院“第一目击者”急救志愿服务队、“厝边警察”公安青年志愿队、“白兰花”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图书馆“书之香”志愿服务队、东石镇萧下村“巾帼好媳妇”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团队品牌。

晋江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出爱服务队、圆爱服务队及祥和志愿服务、一元公益、乡情志愿服务队等30多支民间志愿服务团队,广泛参与疫情防控、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工作。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圆爱服务队秉承“爱心公益第一”的原则,汇聚社会热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自2013年以来,每年坚持为困难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学费资助,截至目前共资助54万元,108位学子受益;一元公益团队发起“爱心奉茶”项目以来,吸引商家商铺参加,并陆续在城区布设250个爱心奉茶站。五年来,爱心奉茶站已累计服务超过80余万人次,帮助环卫工人、摩托车工、三轮车工、快递员等路面高温工作者及过往行人解决饮水问题,传递文明城市正能量。

志愿服务组织也向乡村振兴迈进,怀揣践行有“公益温度”的磁灶新城这一理念,磁灶镇部分村居和社会团体分别各自创立九零H志愿服务队、磁灶公益联盟、官田村慈善协会、摇铃慈善协会、橄榄慈善协会等,磁灶镇搭建镇级志愿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有效统筹、整合辖区9支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小队、27支村居志愿服务小队和24支校园志愿服务小队,服务内容涵盖社会救助、敬老助老、暖冬助学助困、关爱环卫工、社区服务、文明劝导、关爱自然、医院导诊、公益培训等,志愿服务氛围日渐形成。

疫情防控:

众人拾柴火焰高

04

“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也不是坐在家里无所事事,而是和一群有共同志向、充满正能量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昨日上午,一条温暖的早安信息发布在“晋江市疫情防控志愿者储备1群”微信群。

作为慈善之都、爱心之城,志愿服务在晋江有着扎实的根基与群众基础。为进一步做好晋江市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者调配和储备工作,2021年9月19日,晋江团市委通过微信组建了“晋江市疫情防控志愿者储备群”,500人的群很快就满额了,“晋江市疫情防控志愿者储备群2群”又应运而生。

这其中,有一支年轻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展现着晋江青年人的担当与风采,这就是晋江籍大学生志愿服务队。9月15日,在晋江团市委的号召下,这支依托教育改变晋江、全国晋江籍大学生联合会的志愿服务队成立,并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就招募到了289名的志愿者。“00后”蔡旭伦是晋江籍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目前是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大三学生。他从志愿者招募、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到一线协助防控、整理活动资讯都事无巨细。晋江籍大学生因分散各地,主要以就近志愿服务为主,服务区域覆盖了晋江各个街镇。在很多核酸采样点,协助维护秩序、引导测温、协助身份证信息录入的志愿者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据了解,2020年2月以来,晋江全市累计组织超6.5万名志愿者直接参与各级各类疫情防控,通报表扬88名战“疫”优秀志愿者和一批在疫情防抗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雷锋示范点、岗位学雷锋标兵、最美人物,通过新闻媒体专刊专栏和各单位官微讲好晋江战“疫”故事,凝聚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和志愿者们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马甲红”“天使白”“警察蓝”“救援橙”等勇敢“逆行者”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本版部分照片由晋江市文明办提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