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生命花开背后的“无名英雄”

——走近晋江市中医院产房助产士

“深呼吸,放松!”“来,跟着我的节奏!一、二、三,使劲!”“恭喜,母子平安!恭喜你,成为妈妈了!”……生育,是场被加了放慢时间特效的马拉松;“卸货”的过程,漫长且令人焦急。好在,咱厝“准妈妈”们身边有群值得信赖的专业暖心“伙伴”。她们为了保障母婴的平安,日夜不息守护,方能听见新生命第一声响亮的啼哭。

近日,记者来到晋江市中医院病房大楼五楼产房,带领大家走近这群守望生命花开的“无名英雄”。

连续8年分娩量占泉州地区第一

产房系产科的心脏,助产士是产房的幕后英雄,也是第一个托起生命的人。2010年6月30日,晋江市中医院开建独立产房。产房里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娘子军”,却巾帼不让须眉,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奇迹。凭借敬业的态度、专业的服务,营造了闽南区域的良好口碑,分娩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了解,分娩量由开设初期2010年的2295人发展到2018年的近万人,分娩量占泉州地区第一,占晋江分娩总数的三分之一。

几年来,晋江市中医院产房的助产士们用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贴心的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无痛分娩、自由体位管理、导乐陪伴分娩等一系列专业服务,高质量的产时护理,使每一位慕名而来的病人满意而归。她们忙碌于临床一线,用专业和责任,一次次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她们时刻树立以孕产妇为中心的思想,对孕产妇充满爱心、责任心,保证母婴安全。而对产妇来说,助产士给予的帮助是难以忘记的,因为他们帮自己度过了生产中最艰难的时刻。一份真诚真挚的关心、一次意料之外的暖心举动,都足以让产妇、家属们倍感窝心。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然而,大部分时候,助产士都是“无名英雄”。因为在分娩室里,大家都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很多产妇从头至尾都不曾看清助产士的样子,也不知道助产士的名字。

产房护士吕小梅是晋江市中医院众多助产士的一个缩影。她是产房的一名资深助产士,也是一名责任组长。从2004年至今,她来到中医院已有17年之久。在这17年里,从别人口中的“小梅”到现在的“梅姐”,从最初的青涩到如今的成熟,她早已深刻体会到助产工作的重要性,并深深地爱上助产工作,在助产岗位上勤奋工作,甘于奉献。

几年前,冬天的一次周末,吕小梅当班。中午午餐时间,急诊产房电话急促响起。吕小梅接起电话,是一楼急诊科打来的,“急!产妇在医院门口要生了。”听罢,她拧起产包跟急救箱一路从三楼飞奔而去,跑到急诊大门口时,看到一名家属领着急诊科的一名医生推着一辆平车朝医院大门口跑去,连忙紧跟其后。沿着马路一路狂奔,最终来到医院门口一家店面内。只见有个二胎妈妈躺在厕所地板上,已经看到了胎头。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冲进去,徒手进行接生。处理好产妇及新生儿后,安抚好产妇情绪,对新生儿进行体检,并告知产妇新生儿没事让她不用担心,然后由120急救车将产妇载回医院,到医院后对产妇进行处理,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吕小梅坦言,当时一系列操作下来,自己跑得差点虚脱,但最开心的是,母婴的健康得到了快速专业的守护。后来,产妇家属紧紧握着她和医生的手一直说谢谢。

工作十余年,接生量不计其数。她表示,“我去过病人家里接生,厕所接生,有时候也会在车上接生,但病人的一声感谢足以让我们开心一整天。”

“有些宝妈特别有心,生完宝宝出院了,还特地回医院打听我们的名字,就是为了见一面,说一句感谢。”吕小梅说起了2018年遇到的一位产妇。“当时是我为这名女士接生的,整个过程挺顺利,母子平安。生完宝宝后,她就回病房了。大约过了半年,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原来,这名女士出院后,特地回医院找了吕小梅两次。可不巧的是,两次上门都没见着,后来,她打听到了吕小梅的电话,方才联系上。时隔一年后,宝宝两岁了,她又和丈夫一起到医院,给吕小梅送了锦旗表示感谢,并自发推荐身边的亲朋好友到院生产。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