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柯国笠) 近日,泉州综合保税区举行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业务启动暨揭牌仪式,标志着泉州综合保税区成为厦门关区首个获批开展跨境电商零售“9610”一般出口业务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当天,在泉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场所,泉州海关对首批跨境电商“9610”零售出口商品实施快速验放。此次首单业务涉及泉州某跨境电商有限公司出口的一批内装鞋类、服装、箱包等商品货物,共计1440个包裹、货值57.90万元人民币。
泉州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代码“9610”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此次开通“9610”一般出口业务,适用于B2C,即企业对个人出口,已成为当前跨境电商出口主流渠道。
“传统外贸受到全球疫情较大冲击,而跨境电商具有‘链路短、成本低、限制少’特点,可以充分发挥泉州、晋江产业基础优势,在跨境贸易中取得先机。”泉州海关晋江办事处综合保税区监管科副科长吴敬鹏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泉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配备有4000多平方米的仓库平台和堆场,并配备一条可实现自动传输分拣及图像采集功能的CT机查验分拣线,日监管跨境电商货物可达10万件。
据了解,开通跨境电商“9610”零售一般出口业务,是泉州综合保税区认真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再落实活动的成果。
去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的Lazada福建物流分拨中心在泉州综保区开仓,业务量不断扩大,日均揽收国际包裹超2万单,却存在无法在本地申报、需通过二次物流到广东深圳等地出口等难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
为此,今年4月,泉州综合保税区向海关提出在区内发展跨境电商“9610”零售一般出口业务诉求。由于该业务模式属于非保税类跨境电商,无法在综合保税区内直接适用。历经半年不间断的可行性调研、创新政策应用、系统开发调试等工作,泉州综合保税区创新完成适合该业务开展的软硬件建设,高效保障业务运营,从而在全省率先实现在综保区内开展非保税类跨境电商通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