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诗伟
秋分过后,晋江气温依然居高不下,新冠疫情防控仍在继续。
“工作跟去年差不多,就是天气热,蚊子多,尤其在夜里。”永和镇疫情防控办工作人员林万绿调侃道,参与战“疫”久了,他更多的是一份平常心,但把工作做好了,心里才更踏实。
9月10日,省内疫情发生后,林万绿和同事佘少林接到指令,立即投入战“疫”。两人“重操旧业”负责交通组业务,正如林万绿所说的“老三样”:对接上级隔离中心数据、摸排涉风险区域人员和调度转运隔离对象。
去年防疫期间,他们便是负责这些工作。这一次,他们又被委以重任。
“上级派发的数据,得实时关注、对接,第一时间通知各村深入摸排,并协调交通转运,确保各环节及时、安全。”佘少林说,近段时间里,单日最多转运60多人。
由于接收信息和调度转运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不固定,林万绿和佘少林经常要工作到后半夜。
“这样容易影响家人休息和孩子学习,我只能单独找个地方。”林万绿说,在家时,他每天只能到户外庭院里继续工作。
“天气热、蚊子多,要刷信息,要接打电话,还要拍蚊子,两手真是忙不过来。”林万绿笑着说,自参与战“疫”以来,他的两部手机一部刷微信,实时对接上级的信息和数据,另一部拨打电话调度车辆,落实隔离对象的转送,“实在困了,就再泡一壶浓茶,解解乏,继续工作。”
“浓茶、蚊香和双手机”的同款配置也出现在另一个“战场”。夜深后,佘少林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把办公场所搬到家里的客厅。
后半夜,两人还要线上核对总结当天的数据,确保工作无误。疫情来袭,他们经常从早上8时开始,一直工作到凌晨2时后。
“有一天,我妈突然不让我回家。她说,怕耽误我工作。”9月11日,林万绿得知父亲的眼睛做了手术,一心想着回去看看,却被母亲拒绝了。回顾这一幕,林万绿感到些许愧疚。他说,这可能就是许多战“疫”一线人员的写照——忘我,顾不上家庭。
林万绿说,参与战“疫”,也收获了知足感,就是守好本职工作,做到数据信息一个不漏,确保隔离转运工作安全。
战“疫”的同时,林万绿和佘少林还要抽空到高铁指挥部,因为他们是永和工作组的留守成员,需要负责片区内的相关工作。近段时间,他们在战“疫”一线和项目建设现场两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