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校园防疫“大伞”这样撑开

本报记者 蔡红亮 李玲玲 张之杰

临危受命、连续作战的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党员志愿者,统筹有度、执行高效的学校老师……5天时间,晋江市顺利完成44万余名师生员工核酸采样的背后,是一群普通人的无私奉献,他们用行动力“撑”起了校园防疫的“大伞”,“晋江速度”背后有力量、有温度。

幕后一 1057个采样小组闻令而动

16日晚上9时30分,结束最后一名学生的采样时,安海医院核酸采样小组的医护人员杨美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场任务艰巨的“战斗”,终于正式告一段落了。

在为期5天的“战斗”中,晋江市卫健系统共派出2114人、分成1057个小组,连轴奔走于各个学校之间。“高峰的时候,我们一天内走了32所学校,完成了8000多人的核酸采样。”杨美力告诉记者,为了高效有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他们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采样小组,负责安海全镇中小学师生的采样工作。

早上8点,杨美力和组员们就奋战在一线。“印象最深的是在子江中学,从晚上7点半开始,我们连夜奋战,完成7000多人的采样工作。”杨美力回忆道,当天到家时已是深夜,而第二天一早,他们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12日晚上接到上级通知,我们就立即跟教育系统对接,做好检测前的相关物资和人员准备。”晋江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采样人员外,物资保障人员也为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付出了诸多努力。

物资保障组承担了为采样队准备物资、协调整理与分发的重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手套,我们都需要认真核对。”15日下午4时到16日凌晨5时,晋江市医院物资保障组的5名工作人员化身医院“守夜人”,连续奋战13个小时,整理出了100多份防护物资,以及近10万份核酸检测试剂。

幕后二 快得有速度

“慢”得有温度

2小时完成近4000名学生的核酸采样工作,晋江市实验小学演绎了何为“速度与效率”。

前期,学校成立工作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工作组老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检测前一晚,老师们更是加班加点,做好全部信息登记和分组,到了凌晨才回家。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9月15日检测当天,医疗队结束前一个学校的采样抵达晋江实小时,已是傍晚时分。临近放学,采样工作势必持续到晚间。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校临时调整方案——开齐采样通道,优先做完一、二年级学生的采样,让低年级学生先回家。

“这样一来,老师一方面要配合现场工作,一方面要照顾高年级学生在班级的学习。总的来说,哪里有需要,马上就有人能顶上去。”晋江市实验小学校长傅彩虹告诉记者,甚至一、二年级的老师在完成本班采样工作、送走孩子之后,又不约而同地赶回现场,继续协助采样工作。

(下转3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