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诗怡
黑框的眼镜、高挑的身材、亲切的笑容……初见施少兰,便能感受到她的自信与干练。2015年,施少兰成为继吴建财后的晋江第二位“国字号”田径裁判员,也是目前晋江唯一的田径国家级女裁判。
施少兰是晋江龙湖人,出生于1979年,目前就职于紫峰中学。被问及与田径的缘分,她侃侃而谈。原来,施少兰中学就读于南侨中学。南侨中学是一所田径传统校,在这里,十几岁出头的施少兰开始接触田径。
体校毕业后,施少兰顺利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就想多学习点田径裁判相关知识,丰富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传授给学生更全面的体育知识。”聊起成为田径裁判员的初衷,施少兰如是说。
田径二级裁判员、田径一级裁判员……2015年11月,施少兰获得了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培训晋级考试的机会。众所周知,田径项目是所有正式比赛中小项最多的,参赛运动员多,裁判员岗位的设置也相对较多,整个执裁工作属于“大兵团协作”,操作流程复杂,所以国家级考试的内容多且全面。
回忆起考试那天,施少兰说,“当时考试地点是在云南曲靖,由于高原反应,考试期间脑袋一直晕眩,处于缺氧状态,无法集中注意力。但当时心里一个强烈的信念鼓励着自己,不能轻易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不能辜负恩师的期望,才坚持了下来。”
自2004年起,施少兰陆续参加了几十场省、市级比赛的裁判工作,晋级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后,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选派参加了多场全国性比赛。其中,2015年在福州举行的首届青运会,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青会是福建近一二十年来承接的最大规模的全国性赛事,这场比赛也是我接触到最规范、最全面、规格最高的赛事,在此次比赛中受益匪浅,执裁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一青会中,田径项目的竞赛工作获得了外界一致好评。作为庞大团队中的一员,施少兰与有荣焉。
而今,施少兰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自2018年3月起,她来到世中运执委办,担任竞赛与信息部竞赛与管理处副处长一职,负责田径、跳绳和击剑等6个项目的竞赛组织工作。
施少兰说,虽然平时自己一直在组织泉州市级和晋江市级的田径比赛工作,但与世中运这个国际赛事相比差距甚远,这是对自己赛事组织能力的一次全面磨炼,“这三年多来学习了不少,也成长了许多,有幸能加入世中运这个团队中,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力量,为世中运的筹备组织工作贡献微薄之力,为世中运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