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晋江市工信局

智造数字齐发力 为晋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撑腰”

百宏智能生产车间。

富联“工改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华宝智能科技制鞋车间信息化平台可清晰查看各项生产指标。

柒牌“5G+AGV”机器人已经运用到企业生产中。

晋江市委报告指出,抓紧实体不放松,坚持依靠创新强实体、围绕产业造生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加速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是第一支撑。没有产业就没有晋江的今天,更没有晋江的未来。晋江市委报告指出,要把产业作为立市之本,坚持传统优势产业稳基石、高新产业促传统,打造搬不走的产业优势。

顺应全球数字化趋势,晋江提出以数字变革带动产业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抓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强市。

紧紧围绕党代会主题与部署,晋江市工信局局长林永红表示,全体工信干部将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一方面,把标杆立起来、把速度拉起来、把激情燃起来,全力推进数字变革、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空间拓展等重点任务,全身心投入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另一方面,聚焦项目储备、策划、招商和要素保障四个环节,全面践行落实项目突围攻坚任务,为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赶超积蓄后劲。

01 数字赋能 助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5G+AGV”机器人将工人刚裁剪完的面料,运送至精华楼3楼西裤车间。其间,机器人自行上下电梯、出入卷帘门,在不同楼栋的不同楼层自如穿梭。这一去年底启动的项目,由柒牌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共同完成。

眼下,在晋江,围绕传统鞋服产业转型升级,类似柒牌这样进入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以一斑窥全豹。当下,晋江正在积极探索“传统产业+数字”的发展新模式,在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又一经济增长极数字产业也在悄然形成。

目前,SAP创新中心、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分别落地运营。更值得关注的是,充分利用华为公司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地对接华为优质生态合作伙伴,其中,厦门睿思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着手办理注册落地手续;产业大脑运营中心正在积极筹划中,截至上半年,累计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50家。而在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领域,已先后培育形成了柒牌、百宏、信泰、华宇等5G智慧工厂标杆企业,现正在发挥标杆示范效应,通过组织智慧工厂标杆现场观摩学习,引领更多企业主动融入参与数字化改造。

晋江市委报告指出,全力推进数字变革。以数字变革带动产业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引导企业“信仰数字、崇拜效率”,广泛布局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布局5G、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抓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形成集成电路等具有全国影响的数字产业集群。

下一步,晋江将出台实施《数字晋江三年行动计划》,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坚持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思维,围绕三年完成10亿元以上的数字化转型外包服务项目目标,全力支持SAP海丝工业互联网(泉州)创新中心、华为(晋江)工业互联网云孵化中心对接企业、拓展业务,深度对接乐翼、航天云网等工业互联网资源,力争再引进打造若干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林永红说,“下一步,晋江将坚持把数字化赋能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主抓手,通过三年努力,推动晋江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重点将对标江浙等产业数字化升级先行城市,紧扣‘六个一’(成立1个专班、出台1份意见、组建1个机构、搭建1批平台、树立1批标杆、汇聚1批人才),全力加速推进以鞋服为重点的制造产业数字化进程。建设运营晋江市智信智慧城市运营公司,统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运行和维护,在深耕政务数据资源开发中打造本土信息化头部企业。”

02 连片改造 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入秋的晋江,骄阳依旧似火,但晋江富联漂染印花项目厂房仍是一片繁忙景象。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浇筑屋面梁板,这也标志着晋江工改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的项目改造。

在晋江,类似富联这样的“工改工”项目如今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自去年以来,晋江市先后两轮面向各镇街开展老旧工业厂房、闲置厂房调查摸底,累计汇集老旧厂房、闲置厂房信息385宗,涉及建筑面积239.2万平方米。并组织开展晋江现状工业用地以及规划工业用地调查,累计完成涉及图斑调查6734个,总面积达200248亩,摸清分布、面积、权属、用途、建筑、税收等基本情况,建立工业用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厂房改造,围绕消除老旧工业厂区业主顾虑,激发调动广大业主参与项目改造提升的积极性,鼓励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导向的优势企业入园,先后出台实施了“1+4”工改政策体系,从规划建设、资金奖补、金融扶持、审批服务等方面赋予工改试点项目系列叠加政策礼包,致力于构建便捷、高效的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政策环境。

比如,允许工改项目最高建筑容积率提升到3.0,最高建筑密度提升到60%;允许工改项目的工业物业出售60%、自持40%,配套用房允许按分割转让工业物业建筑面积占全部工业物业建筑总面积比例进行分割转让;把工改项目基建报批时限由原来的90天缩减到21天等。

晋江市委报告指出,全面摸清产业空间底数,强化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围绕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全力做优存量、做精增量,为产业提级拓展空间支撑。

林永红指出,下一步晋江将立足“点片结合、以片为主、以点为辅、试点先行”导向,继续深化协调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工作。一方面,继续支持单宗老旧工业区实施改造提升,但同时将立足于宁缺毋滥原则,对照《晋江市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入园标准操作指引(试行)》严格把控单宗改造项目,切实杜绝借改造提升之名行无目标、无业态的扩建加层之实的行为,杜绝拟通过小改造或微改造套享分割转让等相关政策红利行为,确保“工改工”不跑偏。另一方面,聚焦原石材集中区、老旧陶瓷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低效厂房区重点区域,兼顾中心市区以外具备连片改造条件的其他镇级、村级老旧工业区,力促分批次策划实施一批老旧工业区连片改造项目。

03 产业创新升级 做强企业发展矩阵

目前,华宝项目已投入资金1.1亿元,企业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中,设备采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另一边,炜兴项目已完成样机试产,正在进行优化改进……

近年来,市工信局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强链补链、产业创新、企业梯度培育、产业协作等多方举措,助力晋江产业整体提升,做强企业发展矩阵。项目带动方面,2021年度共策划实施了375个工业储备项目、268个重点技改项目,至6月份分别累计完成投资120.8亿元、72.4亿元;强链补链方面,先后引进落地了华宝智能鞋业装备、炜兴机电陶瓷智能分拣及包装设备、上工申贝蝴蝶智能缝纫装备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策划生成面料后整理产业园、人机交互产业基地等项目。产业创新方面,围绕打通产研对接渠道,相继策划举办了产品新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活动,并正携手中皮院、壹合食品院整合资源,筹划创建国家级、省级高端绿色鞋服、休闲食品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梯度培育方面,率先在全省出台实施县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办法,筛选认定了一批晋江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有38家(次)企业获评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有19件产品获评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产品。

晋江市委报告指出,调整发力重点,注重强链条、筑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阳光雨露,厚植企业扎根的土壤,并明确在“留根扩能龙头企业”“建强企业家队伍”与“培基育苗成长型企业”等多个方面发力。

围绕“做强企业发展矩阵”,下一步,市工信局将通过科技创新、供应链整合、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工业设计等多个方面给予赋能。

一方面,实施科技创新,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建设,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梯度培养正向奖励资金作用,制定明星梯队培育工作方案,重点激励企业“规下转规上”,做强产业根基。加大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政策宣传解读,争取更多企业入库培育并通过认定。

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产业供应链整合。未来,晋江将依托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常态化组织产能对接,帮助企业与省内外头部品牌资源和线上知名IP资源密切加强联动,实现信息共享,拓展制造企业订单来源。同时,支持染整、装备、食品等协会组织细分行业产能对接活动、原辅材料集中采购,提升中小企业协作配套能力,降低企业原辅材料采购成本。

与此同时,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持续深化“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三位一体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继续开展“卓越企业对标学习之旅”系列活动,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级组织的企业家培训班,行业协会举办的专题研修班、精益管理培训,筛选晋江市工程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专家库,正式开展工程技术人员初级职称评选,组织开展染整、电工等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宣传解读《晋江市专精特新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操作程序》。

04 突出重点强化担当 深化对企服务

日前,历时20多天的“2021晋江设计营”顺利结营,恒安、361度、信泰等9家企业共收获了175件优秀设计作品。受到疫情影响,此次设计营两岸设计师生通过线上“零距离”对接服务企业,推动企业工业设计创新升级。

“晋江设计营”只是晋江发展工业设计的其中一环,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企业,助力晋江产业转型升级,市工信局从政策、平台、人才、管理能力等多个领域,深度对企服务工作,引导晋江企业不断进行内部提升与发展。

一方面,加强政策惠企,搭建协作平台。市工信局通过梳理修订新一轮经济鼓励政策,制定出台《晋江市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依托“晋江工信”微信公众号每日向社会公众推送政策信息动态,有效拓宽惠企政策覆盖面。

另一方面,不断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强协作配套,指导33家企业申报2020年度泉州市产业集群协作配套政策,动员10家企业申报2020年度本级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协会配套政策,推动43家企业进军品牌供应链,培育百锋、懋达、百怡3家OEM/ODM标杆企业,并于7月中旬举办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手拉手进泉州暨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启动仪式,百余家服装上下游企业在现场对接。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种工业设计方面的活动,发展工业设计,推动企业内部创新升级。

此外,还积极推动建强企业家队伍,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多元参与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5月组织百余名鞋业企业家赴莆田双驰公司对标学习个性化定制生产和精益管理经验,提升企业家素质;业务骨干作为政府学员参加晋江混沌创新班,与创二代、高层次人才共学共进,深入观察了解企业家的想法和需求,助力培育认知型、创新型企业家。

同步,积极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半年,市工信局不断指导装备制造协会、泳装协会、工业设计协会等举办“VUCA时代的企业人才管理与绩效赋能”管理培训班、泳装数字化生产精益培训、“新势来潮”2021制造业交流峰会(晋江站)暨绿色设计助力体育产业发展论坛等;指导晋江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联合主办“职业启航班·群教育教学模式”研讨会,并成立智能制造专业群专家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