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文创+”的发展模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创+制造业”“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融合模式不断涌现。文化产业的跨界联姻不仅为文化增添了产业动力,同时也给产业注入了文化因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晋江市一批优秀的手工艺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传统手工艺赋能,他们将“文创”的因子注入陶瓷当中,突破了陶瓷作为日用品的产品局限,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这其中,两位来自晋江市工艺美术协会的艺术家更是走在前列。一位是晋江市“磁灶陶瓷雕塑技艺”非遗传承人吴小清,另一位是晋江市“磁灶陶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吴添宝。为了不让传统手艺失传,也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上传统工艺的魅力,两人在作品的创作中不约而同地融入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
在吴小清的陶瓷雕塑作品中,闽南特有的“神兽”是其创作的主要元素。他将滴水兽、屋脊兽融入茶具的设计中,也将蟾蜍与传统香炉相结合,这些设计的灵感都源自于代代相传的闽南文化。在吴小清的奇思构想与精雕细琢下,这些闽南“神兽”不仅活灵活现,而且还成功地依托载体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传统的闽南文化变得更具象、更亲近。除了茶具、香炉外,吴小清还曾把佛像元素融入茶摆件,也曾把闽南独有的元素融合到汽车挂件、餐具、卫具、建材等功能性用品中。
“文化创造的价值不应该只是让作品高高在上地摆在博物馆里,更应该通过我们这些传统手工艺人使它们走入千家万户,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在吴小清看来,以“文创”赋能陶瓷制作,既可以延伸传统手工艺品的实用性,同时还能让产品增添更多的闽南特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下一代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无独有偶,在吴添宝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这里摆放了诸多文创陶瓷的成品和半成品,每一件都由他亲手设计、拉坯、烧制、打磨、上色而成,而且每件文创作品都能实现“一物多用”。“这个风炉用来烧水煮茶非常方便,它既可以采用烧炭、烧酒精的方式启用,也可以用作电陶炉。”吴添宝向记者展示了一件最新创作的产品——闽南功夫茶小风炉。这个色泽鲜明、古韵犹存的闽南风炉,外部刻有“讲天抓皇帝,连仙打嘴鼓”的闽南俗语,富有浓浓的本土气息。同时,风炉还采用高科技航空级纳米材料制作而成,不仅耐高温,还不易开裂。
“探索磁灶窑传统制陶工艺与现代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有机融合的可能性”,这是吴添宝创作的方向。在他看来,消费群体的日趋年轻化,需要创作者适应市场的新需求,Q版、卡通化、趣味性强的陶瓷文创作品,必然成为未来陶瓷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此,他的创作思路立足三点,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作品故事底蕴,同时要有基本的美感,更要兼具使用价值。而这些都清晰地体现在他创作的文创陶瓷作品中。比如,桌上摆放的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滴水兽摆件,既可以作为香器,放置倒流香,飘逸的熏烟如同潺潺流淌的天上银河,还可以用来当筷枕、茶宠摆件,同时其底部安装的磁铁也赋予了它冰箱贴的功能。
采访过程中,两人均表示传统制造的产品工艺简单,渐渐与时代脱节,唯有将传统与文创相结合,提升工艺水平,使简单的工艺成为工艺美术,才能将传统文化推入时代的新潮流。而这,也是作为磁灶年轻一代陶瓷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誓当家乡陶瓷业转型升级的先行探路者,紧紧抓住“文创+”的契机,让磁灶的陶瓷文化再次“火”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创+陶瓷”的创作路上,晋江市工艺美术协会也给两位“非遗”传承人带来了诸多帮助。在他们看来,协会不仅常态化举行各种主题展览,向外展示晋江工艺美术精品,传播晋江工艺美术文化之外,也为晋江工艺美术行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分享、发展的平台。“因为协会内有很多会员,拥有不同种类的手工技艺,让我们彼此之间能相互融合,扩大传统手工艺的影响力。”吴添宝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