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技高胆大有担当 心系患者爱无疆

——记晋江市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郑勇强

郑勇强(左)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激发卫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在“健康晋江”建设中创先争优、当好表率,晋江经济报社联合晋江市卫健局、晋江市卫计系统党委开展“寻找身边最美卫健人”活动,面向广大市民征集身边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此次活动面向全市卫计系统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可以是医生、护士,也可以是公卫工作人员、行政后勤、护工保洁人员等。只要您捕捉到感动的瞬间,不管是在就诊中,还是在陪护中,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进行核实采访。如果您有类似线索,可以拨打晋江市卫健局电话0595-85664489或投稿至399971999@qq.com,我们将会及时与您联系。

本报记者 李玲玲 实习生 蔡佳琳

近日,晋江市新塘街道后洋社区的杨先生将一面“医德高尚仁心仁术 医术精湛情暖人心”的锦旗,赠送给晋江市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郑勇强及全体骨科医护人员。

原来,今年101岁高龄的陈奶奶在年初时,不慎从床上摔落下来,导致右髋部疼痛,无法站立行走。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后,医生们皆因陈奶奶年岁高且有其他病症,建议保守治疗。然而,回家休养后的陈奶奶,疼痛感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日益加剧。家属带领陈奶奶到晋江市医院,求诊于郑勇强医生。

“当时,奶奶所受的痛苦已经到了极限,每天生不如死。”杨先生表示,经过详细的检查及多学科会诊后,证实陈奶奶患有“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瘤”,同时骨折导致陈奶奶身上的疼痛进一步加剧。“奶奶年纪大,本应保守治疗,但疼痛已经严重影响奶奶的生活质量。考虑再三,我们还是决定让奶奶接受手术治疗。”杨先生说道。

4月30日,面对具有多病症的高龄患者,郑勇强迎难而上开展手术。在张金山副院长的指导及医院同事的配合下,陈奶奶的手术历经半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术后3天陈奶奶便好转出院。出院后不久,陈奶奶不仅能自行坐起,还能借助助行器下地行走,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前天祖母生日,能添此福寿,多亏了郑医生和骨科医护人员的付出。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我们一家人都很感谢他们!”杨先生高兴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像陈奶奶这样的病患,只是郑勇强从业12年来众多接诊患者中的一个缩影。自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天起,郑勇强始终牢记“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神圣誓言,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020年某夜10时许,科室急诊收治了一名右上肢严重毁损伤的40岁女性。彼时仍在开会的郑勇强接到科室打来的电话后,急忙驱车赶往医院。一到医院,只见患者右上肢已皮开肉绽,X线平片中肱骨及尺桡骨已支离破碎,郑勇强二话不说,赶紧换上铅衣、穿上手术服,为患者实施紧急手术。在一次次的术中X线透视下,郑勇强将破碎的骨头拼接起来。最终,成功为患者保住了手臂,避免了截肢情况的发生。术后,当郑勇强脱掉30斤重的铅衣时,早已汗流浃背、全身酸软。

“病人的事情无小事,骨科的特点就是急诊多,而且分秒必争。”郑勇强坦言,他早记不清有多少个夜里从睡梦中醒来,驱车赶往医院开展紧急手术。又有多少个假期,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抛下妻女及父母,在医院与病患共同度过。为此,妻子也曾打趣地说过,工作已经融入他的血液,而家只是他短暂休息的地方。

从医12年来,纵然心中充满对家人的愧疚,但郑勇强在从医这条路上始终坚定不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新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先后参与泉州市科技局项目2项,主持泉州市科技局项目1项,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只有不断学习、精益求精,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郑勇强表示,他仍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负医生使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再接再厉当好百姓健康的守卫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