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梧林,我就被这里深深地吸引了。”邱超富说,梧林的独特魅力、多元化的闽南传统建筑,让他备感触动。今年春节期间,他在原有品牌“办桌文创”的基础上,在梧林开创了“办桌工坊”文创体验店,并设计了衍生文创产品,很受游客欢迎。
除了创业青年,也有一批老手艺人一起续写梧林新故事,如青普梧林艺文导师、木偶头雕刻代表性传承人黄雪玲,侨批馆内代写侨批的姜明典等。
闽南风情馆的陈国成,也是其中的一员。陈国成是布袋戏的守“艺”人,从16岁就开始学习,至今43年从未停歇。每当锣鼓丝竹声起,陈国成手上的木偶就开始演绎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因为陈国成技艺精湛,布袋戏已成为闽南风情馆的“重头戏”。
“老手艺人和新生代创业青年,是梧林的新‘村民’,也是推动梧林再生长的重要力量。”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因为有了各类人才的“加盟”,梧林的未来之路才能越走越坚实。
保护与再生 做优在地文化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做优梧林在地文化,实现文化传承、文化再生,是梧林不断新生的强大生命力。”谈及梧林的下一步发展,梧林青普运营公司总经理宫琳娜如是说。在她看来,梧林600多年历史的闽侨传统建筑群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也是梧林有别于其他景区、能实现不断再生长的独特魅力所在。
诚如宫琳娜所言,长期以来,梧林坚持保护与发展并行。
建于1938年的侨批馆,因战火而停工。在保护开发时,考虑到这一“前缘”,项目部对该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并联合晋江市档案馆,以“侨批+文旅”的形式进行布展,展陈侨批、老照片和闽南老物件等136件珍贵档案资料。今年6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教育与研究分委员会同意,并经国家档案局批准,福建省档案馆和晋江市档案馆联合在晋江梧林侨批馆设立了“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实践基地”。梧林也由此成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和宣传展示的平台。
“每一栋建筑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所传承的文化。在保护开发时,我们会根据各栋房屋的情况、特点进行修缮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再合理开发。”青普建设工程总监田明介绍,如二层楼高的文灿楼是一栋闽南番仔楼,因为建设年代久远,钢筋裸露、屋面破损、柱子损坏,天花板也塌陷了。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在对该楼进行保护修缮之后,考虑到该楼适合相对静态的业态开发,运营公司引进大晋茶室,实现了古厝的再生。
如今,梧林越来越多传统建筑开始入驻与之相适应、相和谐、同生长的业态,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
“当前,梧林二期项目正在加块推进,游客服务中心等已经开始建设。”新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批大师工作室、精品酒店、酒吧、品牌餐饮等陆续落地梧林,形成“食住行、游乐购”一站式旅游全链条,为这张靓丽的文旅名片再添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