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和8月1日,晋江深沪镇接连召开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对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再学习、再传达,对深沪镇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
会议对中高风险地区入晋人员排查及隔离、渔船管控、冷链物流管控、镇级健康管理中心规范运作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详细动员和部署。同时,会议表示,疫苗接种工作要进一步压实,要将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相结合。
记者了解到,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深沪镇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新形势、疫苗接种新需求,以“安全、高效、便民”为标准,灵活应变,多措并举,合理安排群众的接种时间,避免人群聚集,迅速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本报记者 施蓉蓉 通讯员 蔡小莉
松
优化接种环境 疫苗接种更高效
考虑到大规模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会在炎炎夏日开展,深沪镇未雨绸缪,在入夏前就已购买了5台空调扇、10台风扇,租用了18台空调,在接种点外的排队区搭盖了三个牢固的太空架,让群众在空调扇的凉风中有序排队。
“我们坑边村接种时间是10点到11点的,我10点过去,10点30分就打好了。”自从实施“提前预约,集体接种”的接种方式,深沪镇各村、社区根据预约人数,分村、分时段进场,合理分流,有效避免了人群拥堵,也提高了接种效率,节约了群众的时间,从进场到接种基本上一个小时就可完成。
现场还有不少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指导群众填表、排队、分发小面包、补充中药凉茶等,为群众提供着暖心服务。
严
疫“码”当先 内外紧绷防疫之弦
疫情复杂多变,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保持好来之不易的平稳态势,深沪镇积极做好防疫建码工作。
第一个“码”是“核酸检测登记码”,为科学、规范、有序处置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本地疫情,做好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处置应对准备工作,深沪镇全面铺开核酸检测服务登记平台登记工作,生成个人核酸检测码备用,这个码的作用在于方便日后快速召集大规模人群,进行核酸检测。
第二个“码”是“八闽健康码”,在各单位机关、卫生院、疫苗接种点、学校、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银行、农贸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重点公共场所实时生成二维码,深沪镇实行一键亮码,扫码通行,避免“填表抗疫”,实现疫情防控“一码通行”,对无法亮码的群众,做好询问、登记,且利用工作人员自己的手机为其查验行程后,便让其进入,对查验到非绿码的人员,严格查询其行程及核酸检测报告,必要时通知村、社区对其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管理。
第三个“码”是“建档码”,在村里报名预约疫苗接种时,村里的工作人员就会不厌其烦地帮群众生成三个防疫“码”,避免群众因不会操作手机建码,影响出行。“村里提前帮我建好档案,只要拿身份证就可以接种了,不然我哪里懂得呢,这可帮了我大忙!”顺利进场接种疫苗的老人夸赞道。
暖
想群众之所想 护一方平安
7月27日上午9点30分,深沪首峰中学迎来一拨拨的学生。正值暑期,这些学生为何返校呢?原来,晋江市医院疫苗接种机动队来到首峰中学,为15岁至17岁的学生接种疫苗。
在医护人员和学校老师的引导及监护人的陪同下,前来接种疫苗的学生分批有序前往现场,排队测温、信息登记、签署知情同意书、接种疫苗、留观30分钟,有序完成了接种。
“在15岁至17岁的年龄段,首峰中学应接种人数为1017人,目前已接种960人。”首峰中学校长助理陈长华介绍,因为该年龄段的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接种疫苗需要家长陪同,学校也提前通知学生、家长们相关注意事项和错峰接种时间,得到大家的积极配合。而且在校内为青少年设置接种点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也非常便捷,所以整个接种过程有序高效。“有的家长在陪孩子前来接种疫苗的时候,也一并接种了,当天包括家长共接种疫苗1026针次。”
此前,60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渠道刚开放时,深沪镇就设置了老年人绿色通道。实际上,在疫苗集中接种工作启动后,深沪疫苗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就以暖心服务感动了不少群众。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记者看到,有接种群众因家中无人照料幼儿,将孩子带到接种点。志愿者主动上前,将孩子抱到安全区域全程帮忙看护,既避免幼儿这类易感人群受到感染,也让群众安心接种、留观。
“想群众之所想,护一方平安,深沪镇大力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要求,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做实做细服务环节,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接种工作,力求让群众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沪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据统计,截至8月2日,深沪镇新冠疫苗第一剂接种62683人次,第二剂接种46044人次,共接种疫苗108727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