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市委报告解读之“着力优化民生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 让百姓幸福看得见

社工入户拜访“四帮四扶”对象。 本报记者 许洋洋 摄

本报记者 许洋洋

市委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完善提升七大民生保障体系,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眼小细节,办好大民生。

关 键 词

民生福祉

报告摘要

持续完善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兴办民生实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健康晋江行动、有效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解 读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深化“四帮四扶”工程

“真的很感谢你们,这么关心我们,让我们有机会住上新房。”近日,龙湖镇仑上村蔡玉瑜握着社工小张的手,激动地说道。

作为今年晋江特困家庭“四帮四扶”工程的“帮安居”对象,蔡玉瑜一家人目前居住在一栋破旧的石头危房里。接下来,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将对这栋危房进行翻建,实现自己的“安居梦”。

据晋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特困家庭“四帮四扶”工程将帮扶182户。而最近,社工也在积极链接资源,准备开展赠送爱心书包相关活动,让“帮就学”对象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2013年至去年,我们一共帮扶2012户困难家庭脱贫解困。”晋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他们扩大帮扶面,首次将晋江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当年度共纳入92户;2019年,他们再次拓宽帮扶面,新增低保边缘户,并提升帮扶力度,取消每户10万元总帮扶金额限制;2020年,他们新增了安居兜底项目,通过“政府资金+社会爱心资金”全兜底形式,为11户低保户家庭改善居住环境。今年,他们还将延续去年兜底安居项目,遴选确定一批居住条件差、经济条件极度困难,完全没有能力负担翻建(新建)住房的城乡低保对象给予全兜底帮扶,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入住。

据了解,8年多来,晋江共筹集资金2.17亿余元。其中,晋江市财政投入1.5亿余元,社会爱心资金配套0.67亿余元,帮助家庭脱贫解困。可以看出,晋江始终坚持全社会动员,持续深化“四帮四扶”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让群众脱得了贫,致得了富。

打造老年人的温馨家园 有效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福利中心是晋江全面加快提升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晋江紧盯养老民生短板,大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普惠型、立体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越来越多老年人享受晋江温暖的“夕阳红”。

近日,记者走进晋江市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看到阿婆林秀端和她的老年朋友们正认真做着“甩手”运动。

“我可是第一眼就决定待这儿了!”林阿婆笑着说,中心的文娱中心、食堂等配套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她的老年生活过得很舒心。

和以往养老院只有单一的居住功能不同,中心内还有泉州首家、全省第二家的青鸟世嘉康复医院,实现了“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打破以往晋江,甚至泉州地区没有专门康复专科医院的局面。这也意味着晋江在医养结合工作上有了重要进展。

近年来,晋江积极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支持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站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如今,晋江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起了敬老院,如龙湖、深沪、东石等镇级敬老院还设立内部医疗室和护理站,并与医院或卫生院建立长期医疗协作关系;安海慈静、金井天泉、磁灶国泰、磁灶苏垵等民办机构自行开设医务室,既方便入住老人就医,又为附近老年人提供看病服务;大埔、嘉排、围头、萧下、园坂等农村幸福院(敬老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定期上门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这些敬老院不仅仅是把“老厝边”聚一起养老,大部分还配备了专业的医疗服务,不仅让大家的晚年生活更安心,还多了一分期待。

“截至今年年初,晋江养老总床位数一共有732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9.3张。”晋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和2017年的养老床位567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4张的数据相比,已有较大提升。

正如市委报告指出,未来,晋江还将继续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互联网+养老”,力争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5张。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