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新建的实验检测中心正在紧锣密鼓装修中。“实验检测中心的升级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氮化铝陶瓷基板的研发。”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施俊侨告诉记者,氮化铝陶瓷基板是华清电子的主导产品。氮化铝陶瓷具有高热导率、低膨胀系数等优异特性,但全球市场中具有大量产能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国外。
“华清经过多年的产业化检验和自主研发,已经掌握氮化铝陶瓷基板制备的全部核心技术,填补了行业的国内空白,并形成了专利50多项。”施俊侨告诉记者,也正因为如此,华清电子有幸成为国内第一家自有专利技术、规模化生产氮化铝陶瓷基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华清电子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氮化铝陶瓷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
事实上,晋江本土也有不少新兴产业企业涌现:登上珠峰的福建鸿官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持续关注5G通信基建站技术装备;牧月科技无人驾驶技术持续推进,未来将紧贴晋江高速成长的大型现代物流体系,助力制造业、服务业“智”能升级……
近年来,晋江加快抢滩布局智能装备、信息技术、医疗健康产业等三大新兴产业,提出打造六大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如今,三大新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今年第一季度,三大新兴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45.2亿元,增长28.3%。
在产业蝶变的路上,晋江党委、政府不遗余力,通过引进高端科研平台、出台针对性政策等方式,打造产学研合作创新生态。
“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校三方紧密合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医用纺织新材料领域的突破,填补了福建乃至国内在植入性纺织品等高端医用新材料领域的空白。”中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郑小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中纺院海西分院医用新材料技术开发中心暨高端生物医用纺织新材料研发创新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净化车间、配套基础实验室及三条医用新材料生产示范线建设基本完成。目前,中纺院和浙江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的“人造皮肤”项目已完成试样,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及工艺优化。
“通过多方合作,我们希望的不仅仅是让传统产业高新化,也希望新兴产业扎根晋江。”郑小佳表示,“1+1>2”的经济效益,已经在科创平台和企业间的协同联动中体现,通过资源优势互补,相信未来可以发挥更大的效能。
此外,晋江不断引进建设创新平台,布局建设福州大学晋江校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一批顶尖创新平台,形成三大本硕高校、9家高水平研发平台的发展格局,基本达成“一产业一平台”。同时,晋江还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建设,孵化出安能建材、华科中盈等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晋江以产业引平台、以创新平台建设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带动产业发展。从产业链的前端到后端全方位渗透,真正发挥智慧引擎的作用,让晋江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日益浓厚。
自主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晋江制造”将更富有创造力与生命力,更多的“晋江智造”将上天入地发挥重要作用,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