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甲状腺疾病,也许你会想到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一系列疾病。殊不知,伴随气温逐渐升高,病原微生物逐渐活跃,夏季有一种通常于感冒后1~2周起病的疾病进入了高发期,那就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该病起病隐匿,很多患者常误以为是单纯的呼吸道感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许多人万万没想到——感冒也会和内分泌科疾病有关。很多患有亚甲炎的病友常辗转多次方才确诊,说来都是辛酸泪!
厝边案例 出入空调房忽冷忽热 错把“亚甲炎”当成“感冒”
咱厝34岁的吴女士是个新晋江人,也是一名写字楼白领。因工作原因,她时常需要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外出办事,也因此经常在空调房中进出。2周前加班后,她感冒了,“觉得喉咙疼,我就自己买药吃了。”吃药后,吴女士的喉咙痛不见好转,且越来越严重,并出现了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吞咽时,喉咙痛更为明显。一开始,吴女士并未在意,后来竟慢慢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细心的母亲还发现吴女士的颈部好像变粗了。吴女士以为自己得了甲亢,于是便来到晋江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经过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血沉及甲状腺彩超等检查,最终吴女士被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经过抗炎及中药治疗后,吴女士的症状明显改善。
精准诊断“火眼金睛”找出病症所在
晋江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永发表示,“在门诊时,常遇到像吴女士这样的年轻女性患者来就诊。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加班后出现感冒,随之而来的是低热、心悸、颈部疼痛,一般都需要辗转求医后才来到内分泌科,最终被诊断为亚甲炎。”
王永发主任介绍,亚甲炎又称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是一种常见却极易被忽视的甲状腺疾病。该病的发病有季节性,如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典型者早期可伴一过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少数患者遗留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临床症状多见发热、心悸、咽痛、颈部局部肿大疼痛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沉增高,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双向分离。
值得一提的是,该病轻症患者可单纯服用中药或解热镇痛西药治愈;部分患者需联合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疗程约6~8周。中药辅助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很大优势,并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王永发主任表示,其实,内分泌科除了需对慢病进行管理外,还有不少疑难病、罕见病,同样考验着内分泌医生的“功力”。其中,疑难病症往往罕见而隐秘,通过常规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极易误诊漏诊。这就需要医生像侦探一样,探究细节,追根溯源,抽丝剥茧。而精准的诊断背后,是内分泌科医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
专家提醒 亚甲炎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王永发主任提醒大家,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少人常对自己身体的异常不够重视。比如,会认为自己只是单纯的感冒上火嗓子疼,吃点药就行,或直接采取刮痧、火罐等“败火”行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还是应该到医院查明原因后,再采取治疗。”
王永发主任建议——
首先,应当注意休息,避免感冒。
其次,饮食上应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处于甲亢阶段的患者,应避免高碘饮食;如果有心悸症状、心率较快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浓茶、咖啡等饮食。在恢复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科医生后,服用一些具有扶正益气的食材,如薏米、山药、香菇、木耳等。
最后要提醒一句,服用抗炎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注意消化道情况的观察,特别是大便性状,注意消化道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