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努力为渔民办实事“守安全”

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

本报记者 沈茜

自5月进入伏季休渔以来,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在不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坚持学用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推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广大渔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渔民的宣传教育,抓好渔船安全监管,推进全省“天通一号”卫星电话试点示范工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守安全”,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

对4156名渔民开展免费培训

“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在紧急情况下,不仅可以自救还可以帮助别人,非常实用。”5月4日,一场针对渔船普通船员海上应急救护的培训及考核在晋江深沪国家中心渔港举行,让54名参与培训拟上船出海的船员受益良多。

为期5天的培训中,晋江市农业农村局不仅为船员们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溺水、中暑等常见急症现场处理等培训,还结合宣传渔港渔船防污染、渔船火灾应急处置等知识,切实增强船员的安全生产和保护海洋环境意识。

和往年一样,为了切实提高船员持证上岗率,保障晋江市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晋江市利用伏季休渔契机,积极为船员开展免费培训,为即将到来的开渔做准备。

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表示,伏休期间,晋江严把渔船安全适航质量关,严格落实船员“持证上岗”、渔船进出港报备等规章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和救生设备使用培训,切实提高渔船船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自2016年以来,晋江市已为普通船员开展免费培训共31期,培训船员4156人,今年还将培训164人。

为234艘渔船

免费安装卫星电话

渔民海上生产一直存在着通信联络难的问题,在海上使用手机通信,存在费用高、信号不稳定等弊端,若渔民不幸遇险,很可能无法及时向岸上求助,给海上应急救援带来难度。

很快,这个难题将得到解决。为补齐有证渔船“呼不着”的短板,进一步提升应急指挥执行能力,今年以来,晋江市开展全省“天通一号”卫星电话试点示范工作,以全市首批234艘大中型海洋渔船为服务对象,为每艘渔船免费安装卫星电话,通信时间为每年1500分钟,每年2500元的费用将全部由政府“买单”。开渔期将近,为保证渔民及时、有效使用卫星电话,目前已全部完成设备安装,正抓紧设备调试。

“天通一号卫星电话是可以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卫星移动通信和应急安全通信的通信手段,不受气候、地域的影响,能够在海上应急救援中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市渔业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卫星电话的配置,对改善陆海通信环境及政府有效处置海上突发事件发挥重要作用,保障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减轻渔民经济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电话在欠费的状态下,仍可以拨打晋江市渔业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电话(0595-82599696),保证求助“不断线”。

对1919艘乡镇船舶

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乡镇船舶存在流动性大、抗风险能力弱、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给实施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为将其纳入规范化管理,维护全市渔业安全生产秩序,最大限度地满足渔民生产生活需要,今年6月,晋江组织开展乡镇船舶整治专项行动,排摸登记1919艘乡镇船舶。同时,每周组织海事、海警、渔政开展“封港清查”集中行动,共查扣违法渔船3艘,驱离外地船舶12艘。

在去年5月晋江市印发的《晋江市乡镇涉渔船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今年5月,晋江市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船舶管控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按照“彻底摸排、分类处理、长效管控”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细化管控措施,引导乡镇船舶规范化作业。

除此之外,晋江市还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渔业管理信息化监管能力。晋江市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与公安共享视频监控,全天候监控全市3个渔港和24个集中停靠点,实时掌握在港乡镇船舶动态,让港内实现可视化监控;晋江自行开发“晋渔港”微信小程序,专门用于乡镇船舶进出港报备,实现出海、回港渔船全程闭环管理;在全市沿海布控9个物联网通信基站,开发建设乡镇船舶动态监管系统,组建监控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政府补助50%的方式,为全市乡镇船舶安装船载定位终端,实现船舶实时定位,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强化队伍建设,从市级、镇级、村级层面,充实“三级”监管力量,扩大执法打击“面”,严守进出港管理“线”,精准管理到“点”。通过引导乡镇船舶规范化作业,既发挥乡镇船舶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又确保船舶生产作业安全,提高渔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