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诗伟
炎炎夏日,持续高温,在晋江市西园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同样热火朝天。在辖区主要道路、社区大街小巷,街道、社区干部带头,全域参与,节假日依然坚守一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扎实推进,力度不减、干劲十足、步履铿锵。
党员干部带头参与 社区环境再提“颜值”
11日7时许,在烧厝社区的戏台广场、社区道路上,社区两委、党员和志愿者早早地行动起来,进行文明大清扫。当天,社区党支部以一场清洁家园行动,拉开了主题党日活动的序幕。
从博览大道经拔萃学校,来到烧厝社区,一条300多米的南环路新建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通往社区中心,一座崭新的半封闭篮球馆,让居民多了一处运动健身的好去处,不久前,球馆旁新施划了不少停车位,方便前来运动的居民有序停车;社区主干道沿途的建筑立面焕然一新,6幅彰显特色、主题鲜明的墙绘,为社区增添了靓丽色彩,也传递着文明新风。
“社区人居环境的提升,需要常抓不懈,也需要共同参与、共同维护,所以,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做,以此带动居民参与。”烧厝社区党支部书记赖清举介绍,过去一段时间里,社区以常态化创城为契机,社区两委、党员志愿者带头,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参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环境整治行动,道路硬化修补、污水管网改造、路灯亮化工程连续实施,拆除简易搭盖、清理鸡鸭棚舍等清拆行动持续推进。如今,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指数也得到提升。
社区面貌焕新姿,除了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也要有新招。在砌田社区,社区治理不断提质增效,这得益于“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今年年初以来,“网格化”模式也有力地推动了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和文明城市创建。
“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我们按照‘就近原则’,由社区干部担任各自熟悉片区的网格长。谁的片区,谁就要负责将工作组织到位、宣传到位、监督到位。”砌田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荣耀介绍,去年,社区就全面启动了“网格化管理”模式,牢固筑起疫情防控防线。受益于此,今年,社区将这一模式融入人居环境整治中,整治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砌田将社区分成12个网格,划分责任片区,包干到人,网格长在人居环境“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后”都发挥应有作用。前期,他们需要入户宣传;整治行动中,常常带头参与;日常工作中,要巡查回访,防止问题回潮。
“除了举措有力,更重要的是班子要团结、有合力,然后保持干劲、真抓实干。”张荣耀说,“整个社区‘一张网’,社区两委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而通过网格上墙、任务上墙,大家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彼此也会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在西园,一些社区干部、党员也主动拆除自家一些影响社区面貌的旧建筑、旧搭盖,或主动腾出自家土地借用于堆放转运的各种杂物。
多措并举 全员参与 文明创建更显成效
为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巩固创建成效,切实改善提升人居环境,近日,西园街道先后启动了“喜迎建党百年,共建美丽西园”环卫整治主题党日活动和卫生大整治大清扫行动。目前,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
据了解,一直以来,西园街道高度重视文明城市的常态化创建,多次部署相关工作,要求街道上下精心组织、压实责任,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改善街道人居环境面貌。
工作中,街道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各社区实地督导,要求各社区认真整改每一个问题,提升每一处细节,让环境卫生整治和常态创城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各社区还组建了党员义工队,自发清理社区卫生死角;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发动社区全员参与;成立卫生督导队,由社区主干、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老人会等成员组成,及时发现日常环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跟踪落实整改到位。
全员参与的同时,执法行动也同步跟进。街道综合执法队一方面主动配合各社区开展鸡鸭棚和废旧搭盖清理拆除,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创新“体验式”执法,加大辖区内车辆滴洒漏和乱倒垃圾行为的巡查执法力度,并主动对接街道环卫管理部门,组织违法行为人参与辖区环境卫生整治。
此外,西园街道还从制度上入手,落实长效机制。每天对辖区内三家环卫保洁公司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确保保洁成效。同时,实施“红黑榜”制度,落实奖优罚劣。
接下来,西园街道将继续把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日常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并加大宣传力度,发动辖区群众积极投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共同打造文明卫生、生态宜居的“美好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