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街镇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共晋江地方组织的发展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

党的创建及大革命时期(1927.1—1927.8)

1927年1月,中共泉州特支在晋江县城泉州明伦堂成立。

1926年,泉州书店在泉州中山路小泉涧巷口成立。

泉州南校场旧址。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在上海成立。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大革命发展的需要。

1926年,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书的晋江籍学生董云阁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共产党员。同年,晋江泉州人辜仲钊也在广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福建。是年冬,李松林、辜仲钊、林环岛等一批共产党员奉命随军入泉。12月北伐军政治部在晋江县城泉州设立兴(化)泉(州)永(春)政治监察署,由陈文总任监察员,中共党员林环岛任秘书,李松林、辜仲钊等共产党员分任宣传、民运的领导工作。同时,共产党员唐生、洪平民、蔡白菜等台湾籍青年在泉州开办了“泉州书店”,出售《向导》《中国青年》《共产党宣言》《辩证唯物论入门》等书刊,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1927年1月,在中共闽南特委领导下,中共泉州特支在泉州成立,负责领导泉属各地党组织的工作。

在中共泉州特支领导下,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紧密合作,同国民党右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其主要表现在争夺民众运动领导权方面。此时,共产党员大都以宣传员、民运指导员的名义到各地工作。李松林、辜仲钊、左明亮到泉州市区和北门外、新门外、南门外的农村,发动组织工会和农民协会;董云阁也从厦门回到家乡永宁一带组织了农民协会。工农运动迅速发展。

正当大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之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4月10日,国民党晋江县党部在泉州南校场召开了“拥蒋护党”大会,通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封闭兴(化)泉(州)永(春)政治监察署,解散农协,取缔工会。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中共泉州特支事先得到消息,李松林、辜仲钊等转移到农村。由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的失败,晋江县的革命活动暂时转入低潮。

(资料由晋江市委党史方志室提供) 本报记者 黄伟强 整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