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头刘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记忆与荣耀:塔头地下革命交通站。这个1952年第一批获批的革命老区村,把数十年前的光荣历史都镌刻进村中新近修缮完成的塔头刘村革命斗争陈列馆。
“全塔头刘共有3700多人,大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感。”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进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数百年来忠孝相传而融入血脉里的因子”。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八十年前,数不清的共产党人来到塔头开展革命工作,但从没有一人被出卖过。
在这里,不仅有中共党员朱汉膺、何邦基、曾炉、李刚等人前来播下革命火种,还有泉州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领导人如黄国璋、许运伙、何必然、苏棠影、吴珊、郑种植、祝增华、郑家玄等先后来此开展革命活动,并培育了一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红色,是塔头刘的底色,它使塔头刘焕发出一种独特的气质,渐渐又内化为特有的文化基因,成就新时代阔步前行的底气。这一点,当你越是走近村党支部一班人,就越发真切地感觉到了。
从2012年至今,这个支部连续干了三届。九年来,村支委成员基本保持稳定,干事有冲劲,成事有办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丝丝入扣,拧股成绳。而塔头刘,也在点点滴滴变化中化蛹成蝶,展翅飞翔。
九年来,原先的村主干道从不足3米拓宽成6米,村中形成三横三纵的交通路网,进出村企的大型货车可以直接开进厂区了。
九年来,新迁建的占地30亩的晋江廷都小学拔地而起, 扩容后学生800多名,辐射周边六个村。
九年来,全村环境整治稳步推进,休闲公园、环村慢道相继建成,村公厕改造完成,极大方便了群众。
九年来,慈元文化节越来越红火,既给全村带来了文明新风和时尚气息,也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文化大餐。
九年来,陈规陋习渐渐消退,全新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村民邻里和谐共处安居乐业,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红色,是这股绳最厚重也是最鲜艳的底色,也成为助力塔头刘推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精神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