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舟萍 陈巧玲
近日,晋江市罗山街道下埔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伟达,正仔细核对社区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名单。原来,在全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下埔社区获得了2019年度晋江市“六安六无”平安社区(五星级)称号,并获得了资金13万多元,社区决定在今年7月份,将这笔资金全部发放到购买新农保、新农合的居民手中。
消息一传出,下埔社区居民在欢喜之余,亦更加自信,“我们社区肯定会越来越好”。
以初心 强组织
现今,我们走进下埔社区,干净整洁的河道沟渠、平坦笔直的村间小路、路边绿油油的田畦……一幅美丽社区的画面让人舒心不已。
可在2019年年初,社区状况却不是这样。
“当我第一次看到下埔社区居委会时,非常意外,在晋江的中心城区,很少看到这么逼仄且破旧的居委会。”住建局人防指挥所管理站站长、下埔社区第一驻村书记林柏旭,对他到下埔社区挂职时的第一眼记忆犹新。
在对下埔社区进行一番深入了解后,他更为心焦。东邻新塘街道,南接兰峰城市花园的下埔社区,地域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9人。因位于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航线正下方,社区仅有一条村路,严重制约发展。居民以周边打工为主,辖区内只有3家小规模企业,12家杂货铺、摊点,经济较为薄弱。
“社区建设滞后、环境脏乱差、居委会办公楼为危房、无固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等诸多问题,也造成了社区两委疲软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力气也没有地方使呀!”林柏旭说,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此,作为第一书记,到社区后,林柏旭就积极开展项目规划,激发起社区党支部的能动性。此时,罗山街道也以市委开展“一体两翼”抓乡促村专项行动为契机,在人、财、政三方面上给足政策,并成立治理转化工作专项小组,为下埔社区注入一支“强心针”。同时,市挂钩领导、街道主要领导多次到下埔社区调研指导,经过精准摸排和研判,列出下埔社区三个治理转化问题清单,明确整顿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有力推进整顿措施落实落细。另外,街道党工委建立党建指导员工作机制,按照“选优配强、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派党员干部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助推社区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以治理 聚民心
2019年,为解决集体经济薄弱问题,让社区“有米下锅”,在工作点领导、点长、第一书记、社区书记和社区两委的推动下,下埔社区完成了集体资产清理核算,累计清理出荒地、垃圾场等闲散土地资源100余亩,为下埔社区发展积攒起一份厚实的“家底”。同时,林柏旭还推动下埔社区与邻近缺塘社区、“领头雁”山仔社区签订共建帮扶协议。在集体经济破题上,双方将推动村级经济合作,从各社区实际出发,采取合作联户经营、相互入股等经营模式,推动社区集体产业做大做强。2019年,下埔社区就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目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一整套的“组合拳”,一系列的大变化,也得到全体居民的肯定和支持,下埔社区的民心聚在了一起。
2020年疫情期间,社区党员及居民自行组织一支抗疫队伍,与社区两委共同协作抗击疫情,并发起疫情防控捐献。五天时间,社区共收到143笔捐款和捐物,共计人民币166800元及一批物资,解决了社区抗疫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集体经济有发展,民心凝聚有合力。很快,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便成了下埔社区的写照。
当时,下埔社区决定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大社区整治力度,让社区的发展又好又稳。对宅基地外侵街占道及其他侵占公共空间的私搭乱建进行拆除,对堆物堆料进行清理时,社区的党员们率先垂范,带头整治自家门前环境,并带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积极参与进来。
“50名党员、6名积极分子分3组包片,挨家入户讲明政策、讲细标准、讲清改造方案,为居民解惑释疑,营造‘我是党员我带头’的浓厚氛围,特别有力量。”社区副主任王孙敬介绍,社区还组建了以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为主体的空中景观拆除“先锋突击队”。
经过一系列的整治,社区面貌也有了质的飞跃,而其中最让社区居民得意的是,被下埔居民称为“下埔港”的内溪河道美回来了。
据悉,早年间,居民可从社区的内溪河道出海捕虾,回港后在岸边晾晒,下埔也被称为“虾埔”,之后下埔居民便将内溪河道称为“下埔港”。后来由于溪流改道、淤泥堆积等诸多因素,河道内蚊虫滋生、臭味熏天、垃圾成堆,大家记忆里的美丽“下埔港”成了臭水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9年,下埔社区党支部统筹协调上级资金和自筹资金投入,开始着手对“下埔港”进行整治。不少居民纷纷拆除自家的临时搭盖,无偿借地积极配合整治。如今的“下埔港”内,水已经呈现清澈的翡翠色,两侧护岸以石块护砌,并已种上不少绿植。站在河道边,不时能看到几只不知名的雀鸟掠水而过,清风徐徐,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很多居民每天都要在‘下埔港’边上走几圈,散步、锻炼。”社区副主任王程伟介绍,整个工程总投入200多万元,主要包括河道清淤、新建护岸,以及行人石拱桥等景观设计。为了方便居民散步、运动,堤防采用了“挡墙+植草”的护坡复式堤型,在堤顶规划了景观人行道。
以方略 绘蓝图
如今,下埔社区党支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既定的目标任务,强战斗堡垒、抓班子队伍,不断补足在基层党建、社区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存在的短板,持续改善社区容貌。
“对于未来几年的社区发展,我们也有了明确的规划,就是希望进一步以下埔港整治和空中景观建设的契机,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大力美化社区人居环境,盘活社区闲散土地,拟采用租赁、承包、入股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王伟达介绍,下埔社区因为地处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周边,目前社区仍有不少适宜农业种植的土地资源,特别适宜做城市“开心农场”等农业项目开发,“也可结合社区经联社成立,推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投资,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以此增加社区居民收入。”
不仅如此,下埔社区还将充分利用8座王氏宗祠及1座100多年的水尾宫等人文资源,结合内港河道整治和党建文化长廊建设,挖掘文化底蕴,推动配套建设村级公园、祖厝群文化街和社区历史纪念馆,进一步推进社区人文建设发展。
目前,下埔社区原居委会已全部清空,拟翻建为办公综合楼并配套建设文体活动中心,手续与相关配套资金都在着手准备中。
未来,罗山街道下埔社区党支部将继续用党的奋斗历程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智慧,把社区打造成为“城中花园”,书写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埔社区实现从“奋蹄马”到“领头雁”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