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青阳阳光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打造幸福品质家园

      

    建党百年之际,走进阳光家园——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展厅,一组组生动的前后数据、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讲述着阳光社区党建引领发展史,触动着记者的心弦。

    阳光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发展成为晋江市区最繁华活跃的现代社区,都离不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在社区党委带领下,创新以集体管理经营土地为基础,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成功之路;走出了一条从房东经济保障民生,建设和谐社区并重的事业发展之路;形成了自己的“阳光经验”,成为“晋江经验”传承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

    阳光社区党委书记王金聪全程参与了青阳村到阳光社区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历程。社区充分发挥土地的内在价值,通过三步跨越,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如今,阳光社区地处晋江市中心城区的阳光社区,范围0.5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2520万元。区内酒店、餐饮、商场、超市等商业服务业和娱乐业一应俱全。“党建引领下,我们不只经济发展了,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居住环境更好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非常高。”王金聪说。

   本报记者 黄伟强 秦越 通讯员 庄月娇 卓国毅


   党建引领 社区治理的“阳光经验”


    阳光社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以居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唯一检验标准,持续推进社区治理结构改革,探索社区治理新思路,形成“121+N”工作法。


   “1”——坚持党建引领

   以党委为领导核心,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引领社区治理发展。

   ●加强思想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开设党员教育“微课堂”,开展“学习强国”每日一学,“送学上门”,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队伍参加泉州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推动党内生活规范化;组织“党员活动日”主题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实践活动,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团结带领居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健全组织保障: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实施区域化大党建,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居民小区兼合党支部、居民党小组“四级网络”;实行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制,吸纳驻区单位组建“党建联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选派党建专员与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及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党的活动;推行党员登记卡、“三记”(书记手记、民情日记、社区大事记)和“三必访”(党员新进社区必访、党员遇困难必访、党员年终必访)工作制度。

   ●强化宣传引导: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坚定党建引领工作思路,将“坚持党的领导”等党建内容写入居民公约;组织“讲党课活动”,邀请党委书记、身边典型、老党员为居民群众上党课;依托党群活动中心、社区党校等开设讲堂,讲好“红色故事”;在党群活动中心丰富红色元素,向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开放“红色阵地”。


   “2”——搭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党群活动中心

    在党群服务帮扶、居民公共事务服务、社区治安治理、社区组织孵化、驻区单位共建共享、社区文明创建等方面,增强社区发展软实力。

    一是搭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配套建设社区办公室、党建馆、公共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站、综合文体活动室、警务室、养老服务站、幼儿园、活动广场、爱心援助站、社工站等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搭建商圈党群活动中心平台,常态化开展“晋江经验”党建主题学习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零距离”倾听居民呼声。依据商圈服务需要,建设流动党员服务站、文明实践站、阳光夜市管理处、新妇女微家、阳光书屋、志愿者驿站、多功能活动室等服务功能,通过一系列“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群众幸福感得到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进入新阶段,迈上新水平。

    ●公共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窗口:设立集城管服务、交警服务、人才服务、党群社团、城建经济、综治平安、卫计服务、流动人口、劳动保障、科技文卫、文书服务、港澳旅游再签申请、法律咨询等13个服务岗位,配齐工作人员,统一标牌,明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推行“开放式办公”“一门式服务”“窗口无否决权服务”等,方便居民群众办事。

    ●综合文体活动室:在社区大楼设置60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室,配备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在社区六楼设置350多平方米健身室,设置一间110多平方米集社区书屋、绿色网吧、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并配备两名兼职管理员,每周对外开放时间不少于20小时。

    ●社区警务室:在社区二楼设立社区警务室,综治评理调解室,由青阳派出所下派民警驻点,与社区调解员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等问题,并联合社区组建的退役军人为主的治安巡逻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入户对居民群众进行“六守六无”防诈骗等创建平安社区的宣传活动。

    ●社区幼儿园:以省级示范幼儿教育机构为标准,按照“创建教育强市”的要求,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完成青阳中心幼儿园,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设幼儿活动长廊,配置亲子活动中心、多媒体教室等学习活动场地,为辖区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乐园。

    ●网格化管理服务站:在全市首创网格化管理服务站,创新“阳光云”智慧运用,提供社区综合性信息服务,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同时,以“精细服务、人本管理”理念,划分7个网格,聘有7名专职网格员,配备68名网格联系员,在晋江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下创新开展网格工作。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化管理方式,激活社区资源,拓展社区服务,持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阳光夜市管理处:社区党委回应民生需求,大胆创新推进“摊位经济”建设,把2006年以来,自发形成的混乱夜市进行规范整治整改提升。联合上级多个执法部门群策群力,成立夜市领导小组共建共治,召集摊商召开民主协商大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整改后,夜市焕然一新,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服务摊商350余位,解决就业人口2000余人,夜市日均人流量上万人次,年营业额1.5亿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夜市”。

    ●新妇女微家:阳光商圈新妇女微家是在晋江市妇联改革破难行动中成立的青阳首个服务妇女儿童的基层阵地。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依托党群平台,以“党建”带“妇建”做示范,关爱妇女儿童,开展妇女就业指导、儿童学堂等服务活动。以“晋江经验”为核心及党群阳光书屋为承载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新时代女性发展主题色彩。

    ●志愿者驿站:党员、巾帼、青年志愿者驿站是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绽放党员、志愿者风采的窗口,志愿活动涉及扶贫帮扶、社区治理、环境保护、大型赛会、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等方面,是社区人文品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助力。


   “1”——壮大集体经济

    以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为驱动力,增厚培植社区集体经济实力,筑实社区居民民生,创经济成果惠及于民。

    “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就是要让群众充分共享。”在阳光社区通过集体开发管理土地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社区党委书记王金聪道出了这样的一句实在话。

    目前社区拥有青阳工贸总公司、股份经济联合社、南苑酒店有限公司、阳光商务酒店、阳光商业有限公司等五家自营集体企业,拥有爱乐假日酒店、阳光百货、亿盛康乐中心、阳光地下停车场有限公司等四家集体入股合资企业,社区自营物业出租面积达6万平方米,还拥有晋江农商银行股份近1000万股,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商业已成为社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保障社区股民的社会福利,成为社区的重要大事。社区1981名居民“股东”每年可从社区及小组两级收入中分红8000元以上,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可领到600元生活津贴,幼儿入学补贴;动员全民参加新农保、新农合;为群众购买房屋财产险……

   “生在阳光,很是滋润。”老人协会会长庄永达笑着说,“我们一个月就有1000多元的生活津贴,也不用问儿女要了,吃的用的都够了。感谢党、社区给我们老人今天的幸福生活。”


   “N”——凝聚治理合力

    形成“社区党委统一领导、社区组织协力推进、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合力,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治理方式,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上,社区以‘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的管理方式,凝聚治理合力,才能取得这样显著的效果。”王金聪说。

    融合共建促发展:推动城区统筹协调,试行兼职委员制度,由青阳派出所副所长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先后与市医院、城市管理局、晋江市实验小学、青阳中心幼儿园、市人保支部、陈埭供电所等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做到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

    文明创建促宜居:社区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人居环境完善。对社区四条主要道路进行全面改造,更新排水排污系统、实施道路铺砌、立面改造、绿化美化、夜景工程,建设阳光党建主题广场,使社区环境越来越美。建设一级警务防控中心,设402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与110指挥中心联网,实现社区监控无缝对接、辖区监控全覆盖,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建成阳光广场地下停车场,缓解了区域内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宜居宜商宜业的美丽社区。

    全民参与促和谐: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党建带团建,组织社区南音社团、腰鼓社团、广场舞社团、西鼓、老协、圆爱公益、篮球队等十余个社团群体,策划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娱活动,提升社区人文品质。同时,发挥爱心屋平台、成立慈善协会、联合圆爱公益协会等组织进行一系列扶贫帮困活动,推动社区网格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居民群众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参与社区事务,让志愿服务成为探索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推手;同时,提高居民群众“治理”社区的主动性,使其成为推动社区工作的好帮手,例如疫情防控期间,依托网格化管理,织密防控网,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共同打造文明、阳光、平安的和谐家园。

    社区荣誉墙上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文明社区、全省商业示范社区、全省科普示范社区等10多个省部级以上和多个市级荣誉,熠熠生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社区党委一贯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凝练提高团队意识,敢于破难,善于改革,使集体经济蜕变式发展,这就是具有阳光特色的典型社区治理方法——“阳光经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