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晋江经济开发区激活园区“红引擎” 争当发展“主力军”

为企业员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党史课堂走进红色车间。

红色医疗党员先锋队,入企为职工接种疫苗。

本报记者 许春 陈巧玲 通讯员 许晓宇 吴金特

百年潮已立,青春起而行。在建党100周年之际,2000年从一片荒地上建设起来的晋江经济开发区,正值青春华年。

青春如火,初心似炬。在党的光辉引领下,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抱定初心、团结干群,一路筚路蓝缕,开创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产城融合园区发展之路,为近千家入区企业开辟蓝海,为数万名外来企业职工扎根晋江搭建幸福家园。

年度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连续4年蝉联福建省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首位,2018年度、2019年度综合实力位居全省98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第4位,荣获省级2019—2021年度“青年文明号”、全省商务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晋江经济开发区不负韶华、频结硕果。

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当前,风华正茂的晋江经济开发区,正以“归零”“奔跑”“冲刺”的心态,持续激活园区“红色引擎”,朝着创建高品质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昂首阔步、重新出发。

01激活“红色引擎” 把牢发展“方向盘”

发展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晋江经济开发区是晋江民营企业的聚集地、实体经济的桥头堡,承担着晋江五分之一的经济发展重担。如何促进园区社会经济大发展?晋江经济开发区给出的答案是——抓大党建,通过牢牢抓住这一“核心”,激活“红色引擎”,凝聚全区发展合力,全力推动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全区大发展。

带头讲党课、学党史,深入车间一线检查,在开发区党工委“领头羊”的带领下,开发区各党政领导走在各项工作前沿,在担任企业“检查员”“督导员”“服务员”的同时,把党的故事、党的纲领、党的政策,带到生产一线。

非公企业党建薄弱,开发区工作人员就化身“车间政委”,一对一辅导企业如何强化党的建设,如何激活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如何把党建融入企业治理。新的惠企政策出台,开发区工作人员就变成“政策讲解员”,到企业面对面讲解优惠政策……每周六上午,当周重点工作进展如何,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扩大会都会一一听取;遇重要决策、重要部署,都经班子统一讨论制定,既凝聚智慧,又统一共识。

在机关、国企中,晋江经济开发区还广泛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等载体,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结合专题“讲授学”,增强学习针对性、示范性、专业性,夯实党史理论学习深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走前列、当先锋,扎实推进2021年187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立足园区非公企业发展实际,开发区则制定了《晋江经济开发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党百年、不忘初心”主题活动方案》,策划生成“红色车间”“红色先锋岗”创建行动、红企名咖分享会等30项党建主题活动,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一核心,形成党组织牵头、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全体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02 布局“双红”行动 选好发展“领头雁”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建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4月21日,一场特殊的“表彰会”在晋江经济开发区食品园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举行,26个车间被授予“红色车间”称号,101个党员领衔“红色先锋岗”。这是晋江经济开发区布局“双红”(红色车间、党员“红色先锋岗”)创建行动,创新推进非公党建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晋江经济开发区选出企业发展“领头雁”的举措。

革命战争时期,“支部建在连上”曾让革命斗争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走向胜利。进入新时代,把支部建在车间,成为晋江开发区推动民营企业持续激发生产力的“红色动能”。

今年初以来,晋江开发区以被列为园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园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在非公企业一线广泛开展“双红”创建行动,陆续推动亲亲食品有限公司、成达齿轮有限公司、卫顾集团、晋江市医院开发区院区等建成26个红色车间、101个党员先锋岗、1个红色工地、1个红色医疗队、1个新成立的车间党支部等,有力激发非公企业党建转化为红色凝聚力、红色生产力。

“把党支部建到车间后,我们的生产效能大大提高了。党员的拼搏干劲更足,先锋带头作用也更为凸显。”今年1月,率先在数控车间成立党支部的成达齿轮有限公司尝到了强党建促发展的甜头,该公司副总经理、数控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寿龙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生产产值再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

成达齿轮有限公司重点生产汽车变速箱齿轮。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革新,该公司正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其中数控车间的技术攻关是关键的一环。

“在晋江开发区指导我们成立党支部后,党员积极走前列,带领全车间职工刻苦钻研,自主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今年初以来,支部党员已撰写完成了17个实用新型专利报告,目前均正在申请专利中。”张寿龙说,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该公司仅设备维修费用就降低了122万元。今年上半年,成达齿轮已与吉利汽车、DSI公司达成项目量产合作。

无独有偶。在蜡笔小新福建基地果冻一车间,车间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坚强有力。在党支部带领下,3名先锋党员带头在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控,解决一批生产难点、痛点问题。截至今年5月底,该车间生产产品2276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8%;产值达到20760.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

把党史课堂搬到“红色车间”,把党建活动送到企业一线。今年初以来,晋江经济开发区先后在三六一度公司、盼盼食品、卫顾集团、军鹏公司、晋江热电公司等多家非公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建共建活动,把红色基因植入生产最前沿。

与此同时,按照地域相邻、业务相近、以强带弱的原则,晋江经济开发区先后成立4个园区党建联盟,以点带面、以面带园,广泛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志愿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关爱困难职工等活动。在此基础上,晋江开发区还搭建起“党建链”带“经济链”同业党建联盟,在“产业链”“行业块”“商业圈”中组建党建联盟,将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行业、产业链、商圈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推动园区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增长同频共振。

03 凝聚各方力量 下好发展“一盘棋”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下好这局“棋”,需党建引领,更要凝心聚力。一方面,开发区党工委积极团结开发区总工会、妇联、团委等,发挥群团组织各自优势,开展慰问贫困职工、环卫工人,关怀妇女儿童、企业职工等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另一方面,广泛借助商会(外商投资协会)、教育发展促进会、女企业家联合会等力量,为企业发展、企业家人才培育、民生工程建设等领域发展凝聚合力。

今年3月4日,晋江经济开发区指导开发区商会成立女企业家分会,团结了开发区各园区的优秀女企业家代表,搭建起开发区女企业家学习交流、同心同向的新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各女企业家主动参与开发区各项事业,积极当好开发区“女主人”,广泛开展走访企业、学习考察、扶贫济困、爱心慰问等活动,成为助力开发区发展的“她”力量。

5月20日,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合开发区商会在信泰集团开展以“拥抱数字化 赋能新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开发区商会大讲堂活动。活动以“十四五新格局下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向广大企业宣讲了数字化将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企业应如何实现数字化经济转型等,进一步开拓了与会人员的视野,提升了大家对数字经济的认知,助力企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更好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为晋江加速数字化发展进程赋能。

防疫工作事关发展大局。新冠疫苗启动接种以来,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与晋江市医院开发区院区密切配合,在开发区院区开辟了6个新冠疫苗接种台,分时段、分批次为企业职工提供疫苗预约和接种。考虑到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发区院区党员先锋队的医护人员、开发区党员义工,又组成入企专班,上门为企业职工接种新冠疫苗。截至目前,晋江经济开发区接种疫苗数量已超4万剂,加快了免疫屏障的构建。

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晋江经济开发区还注重借智借力,在专业领域引进第三方力量,助推工作的开展。如在生态环境治理中,聘请了河道管理员、巡查员等,从管网清淤、检测、测绘、CCTV普查等方面,全方位、多手段健全巡查、发现、处置等响应机制;在安全生产领域,引进安全生产专家,共同参与企业安全工作指导、隐患排查整治等,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在经济工作中,通过聘请专业机构,深度调查、评估企业、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查找“薄弱项”,对症“出药方”。

开发区各园区涉及区域广,联系的部门、街镇多,开发区还联合多个部门、街镇搭建起及时、有效、简洁的工作沟通机制,对上级交办的事项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及时响应、抓好落实;对重点难点事项党政领导亲力亲为,一线掌握情况,一线协调推进,统筹团结各方力量、资源,下好发展“一盘棋”。

04破解系列难题 争当发展“主力军”

盯着问题抓落实,揭露矛盾谋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的重点。

今年初以来,在贯彻落实“再学习 再调研 再落实”要求和强化党史学习教育中,晋江经济开发区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党政领导带队深入一线调研走访,梳理、化解了系列发展“卡脖子”难题。

聚焦营商环境的优化,开发区加快实施98个重点项目,续建、新建多个交通、民生、旅游、地产等配套项目,逐步完善开发区各园区“食住行、医教养、游乐购”的配套功能,加快产城融合进程。

聚焦污水处理容量不足问题,开发区加快安东园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用,大幅提高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

聚焦用工难,开发区设立晋江市首个户外人力资源智能招聘长廊,参与招聘企业数1825家次,提供岗位数共计2.8万个,达成入职人数3027人。开发区还先试先行,成立“员工共享联盟”,搭建企业输送员工平台,实现员工共享51人。

聚焦办事难,今年4月,开发区建成食品园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党员、职工提供党务人才、项目建设、企业经营、就业保障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处理劳资纠纷5起,为企业员工登记疫苗接种5100人次,办理居住证咨询登记120人次。

聚焦用地难,开发区完成控规修编,调整工业用地规划建设指标,鼓励企业采用新建、改扩建、拆除重建等方式以达到增资扩产提容增效的目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经充分挖掘低效土地及闲置厂房资源潜力,开发区策划生成凤竹鞋业“微工业园”、纺织面料后整理产业园等2个“工改工”项目,努力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

同时,开发区纪工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喜迎建党百年”走基层活动,一线走访企业16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2个,督促整改问题2个;开展“营商环境问卷调查”,收集问卷200余份,针对企业反映突出问题,梳理并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护航园区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国鑫介绍,以建党百年华诞为新起点,开发区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更高目标,对标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打造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宜商宜业宜居的高品质园区,以高质量发展争当扛旗领跑的“主力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